劉亞州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互聯網已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網絡輿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本文將對我國在網絡輿論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網絡環境下對輿論治理的有效路徑加以闡述。
關鍵詞 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輿論治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8-0084-02
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信息技術水平顯著增強,網絡逐漸成為表達民意以及組織社會活動的重要渠道,在目前龐大的網絡中,網絡輿論屬于“自由市場”,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由于缺少“把關人”,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傳統的輿論狀態被打破,網民的真實身份構成嚴重威脅,與此同時,謾罵、謠言、非理性的攻擊等事件頻發,對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安定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1 我國在網絡輿論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治理原則
根據美國在此方面的實踐能夠看出,其對網絡輿論的治理是在一定治理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能夠為行業、公眾以及國家的利益服務,實現三者的利益協調共贏,即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鼓勵網絡行業的發展,但要求網絡行業保障其會遵循規定進行健康的發展,絕不侵犯公眾的合法權益,并且當國家對此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時,公眾利益和網絡行業利益都要以國家利益為主,為其讓路。在這種多重標準之下能夠體現出網絡輿論治理的靈活性,從而使得美國對此方面的治理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靈活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因此,在我國目前網絡規范的背景下,更多的是要求能夠以政府的利益為主,為政府的管理提供便利,這將對網絡行業以及公眾來說是其應盡的義務,很少見到有關規定中對公眾和網絡行業經營者的利益進行保護,這將是我國在此方面的一大漏洞[1]。
1.2 治理主體和責任問題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應運而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較大的便利,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該如何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成為目前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這也將為傳統的管理方式帶來了挑戰。互聯網的管理方式與其他行政管理有所不同,其不能單純的將以往傳統的觀念附加其身上進行管理,其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征促使政府不能夠僅僅依靠單一的管理形式對其進行管理,應激勵公眾、企業等主題加入到網絡環境和輿論的治理當中,明確各自在這其中應承擔的責任。
1.3 治理手段以及內容
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相比較來看具有較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互聯網的分散經營方面,并且其具有超文本鏈接以及匿名通訊等功能,這將給政府的管理帶來較大的治理難度。在內容治理方面,并不是說互聯網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就可以完全拋卻內容規范,只是對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部分提出了挑戰,使得政府對其進行的管理難度加大,但只有與具體情況相結合,找準治理的突破點,還是能夠獲得有效的治理結果的。在以往我國的治理過程中由于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因此容易死灰復燃,在新時期背景下,應采取正確的措施,避免重蹈覆轍。
2 我國輿論治理的有效路徑分析
2.1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要想使網絡輿論得到有效的治理,國家應健全該方面的立法,目前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迫切的需要一部促使政府履行保障傳播義務,提升公民傳播權利的網絡傳播法。
根據《立法法》中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律制定的方式來賦予公眾言論自由以及政治權利,并且加強立法為網吧監控以及網絡實名制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政府行使的網絡管理手段,應充分的體現出合法性,將對公眾合法權利的侵犯程度降到最低。
2.2 梳理互聯網內容管理體制
目前,在《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已經初步建立了“審批+備案”的互聯網管理體制,但是由于網絡速度發展得很快,衍生出各種各樣新型業務,因此當前的管理體制難以滿足社會的新需求,新業務的辦理也無法找到相關的部門,這將使得問題出現之后,找不到相關負責人進行解決。
因此,在網絡融合業務的發展中,經常由于管轄重疊交叉等問題,無法明確責任主體,從而使真正實施的過程造成管理混亂。因此,應盡快對互聯網中的內容管理體制進行梳理,使其能夠與互聯網的發展潮流相適應。
在管理體制方面,依靠法律對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責進行劃分,從而使互聯網中各項業務的主體都加以明確,形成一個真正做到依法監管的網絡局面,進而對網絡輿論等問題進行良好有效的控制。
2.3 加強輿論引導
由于受互聯網本身特征影響,以往傳統的管理方式都不能夠對其生效。
例如,在對未備案網站進行關閉處理時,發現其本身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域名問題,域名可以從國內或者國外的申請中獲得,國外網站的域名并不需要向中國行政機關進行申請來獲得,因此,如果我國在網絡域名方面管理過于嚴格的話,勢必會造成大規模的域名向國外轉移。
另一方面,IP地址問題,即使是在我國國內注冊的域名,也可以不在國內的主機中使用,如果在國外的主機上使用雖然會因為不符合要求而被封號,但是由于國外主機中的IP地址數不勝數,因此想對其進行封號十分困難,并且要想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只有封IP一條途徑,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正確輿論的引導,并且采取言論分級管理制度,根據網民發表言論的價值對其進行不同的管制,對于毫無價值以及色情言論應進行嚴格的管制,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和諧以及經濟發展的言論要明令
禁止。
2.4 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實現多元化協同治理
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壯大,參與的主體不斷增加,結構也日漸多元化,對于網絡輿論的治理應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尤其是網絡行業信息生產者,應通過其良好的職業素質以及行業的自律精神維護網絡的健康文明以及保持發展、規范以及自由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
政府應該轉變以往事后出發的方式,加強對事前的防御和審查,利用經濟手段促進互聯網行業自律精神的提升,從而減少和消除色情言論以及反動言論的發生,維持網絡健康安全的環境。
對互聯網中的有害信息進行預防,打擊網上違法犯罪,并且利用發布電子公告等多種方式明確網站的法律責任,盡最大力量使網站避免產生矛盾和糾紛。網絡的言論與網民的自律行為息息相關,對網民和網站進行道德教育和規范[2]。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的背景下,雖然互聯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不適宜政府利用以往的管理方式進行治理,但針對其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政府可以激發社會各主體的力量,明確網絡的治理對象,例如與青少年有關的色情、黃賭毒相關網站等。
此外,對于特殊情況,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展開跨國合作,利用市場以及管制等方式,多方面聯合治理。
參考文獻
[1]盧佳.“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解讀習近平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論述[J].黨的文獻,2016(3):32-37.
[2]婁鈺琳.網絡謠言的法律規制[D].昆明:云南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