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鳳
[摘要]種苗是林業的基礎,林業發展、種苗在先。為了使林業大發展、快發展,林業必須立足種苗抓造林,使造林、綠化質量有大提高。進一步搞好我國的森林種苗建設,推動我國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森林種苗培育工作。科學育苗,苗木產量和質量有突破性進展,每年可向廣大林農提供優質苗木萬株,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只有科學管理,培育出優質的苗木,才能為造林綠化服好務。本文就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要點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森林種苗 培育技術 發展探析
一、森林種苗培育技術的要點
種子處理技術近年來我國推出了農場式的林地經營政策,在低海拔地區耕地以外低產的農田上經營以闊葉樹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環境質量,增加休閑用地面積,同時能夠生產更多的木材。許多學者對歐洲白蠟、英國櫟、歐洲甜櫻桃等鄉土樹種種子的發育特征,休眠特性,貯藏特性,萌發特性等進行了深入的細致的研究。針對不同的樹種制定出了適宜的種子處理技術體系,從種子采收時間,貯藏條件,處理時間和方法,種子處理環境控制,播種時間,萌發環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準確而又規范的技術。通過成熟的體胚發生系統產生體胚,經嚴格篩選后采用包衣技術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體胚制成人工種子,便可以在溫室內或大田上進行播種育苗,我國對林木體胚苗的研究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大部分樹種還處于體胚發生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少數樹種雖然初步建立了體胚苗生產體系,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要在實踐中利用種子包衣技術大規模生產種子或苗木還尚需時間。經過多年的分析測定,積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長狀況與營養供應關系的數據,這樣可以通過定期測定某種苗木的鮮重,根據不同時期該種苗木的增重情況確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種類和數量。灌溉用水的水質控制做到精準化,定期對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進行分析測定,并根據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對水質進行過港濾和相應處理,林業苗圃對于灌溉用水水質缺乏了解,絕大多數苗圃對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及藻類的情況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采取措施來調節灌溉用水的質量。
二、推動林業高新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優良林木種苗及繁育技術產業化對策
長期以來,由于林業本身的特征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林業科技成果在生產上得不到應用。比如,楊樹是我國北方生態整治及用材林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在這些人工林中主要種植的是第一、二、三代楊樹,由于環境變化和品種老化,天牛危害日益嚴重,已到了非更新換代不可的地步。為此,我國科研人員選育出具有速生、優質、抗寒、抗旱、抗病蟲害歐美楊107號、108號、110號等新品種,但由于體制、技術等原因,這些優良樹種多年來一直沒有實現產業化。針對當地生態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采用組織培養、光合克隆、微體繁殖、脫毒苗繁殖、人工溫室等先進的大規模工業化連續育苗技術,在用材防護林、經濟林木、觀賞林木的良種培育方面分別實現了楊樹、泡桐、黑核桃、元寶楓、紅千層、印度紫檀、四倍體刺槐、落葉松、椴樹、杜仲、油桃、金枝槐、木瓜海棠、黃花柏、野茉莉、桉樹、相思、天麻等近400個品種的產業化。項目單位與科技單位長期合作,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攻關計劃和引進品種的大規模繁育,而且可以推動山槐等一批目前主栽品種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加大良種繁育和推廣力度,常規育種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努力提高林木品種選育水平,重視國外優良種質資源的引進,為林木種苗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資源保障。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尤其要加強生態林、生態經濟林、沿海防護林、平原速豐林、城鎮綠化和城市森林等優良品種的選育,以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求。深化工業用材林和經濟林樹種品種改良,進一步提高良種的增產效益。現在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化支持的項目大部分都建設了優良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區,每個基地應該平均形成300畝左右的種質資源圃、采穗圃和種子園,這樣,即促進了資源的保護,也為科研單位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基礎條件,將對我國林業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采用高新技術建設的國家林木優良種苗產業化示范工程,實現規模化經營,并通過連鎖經營等方式直接向市場供應,不僅直接支持了林業6大工程的建設用苗,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假冒種苗現象的發生,對規范林木種苗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科教興林,建設高素質的林業人才隊伍是事關林業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當前我國林木種苗正處在深刻的變革和轉型之中,對林木種苗人才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繼續深入地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和行業培訓,是提高種苗人才隊伍素質的有效途徑。要大力加強國家級種苗質量檢驗中心和省、地(市、縣)級種苗站標準站建設。要圍繞執政能力建設,繼續加強各級林木種苗站長培訓,通過培訓提高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種苗生產實踐的水平,提高現代管理條件下的科學決策水平,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強化執法人員、質量檢驗人員、種苗信息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時,還要以經濟有效的方式,面向種苗基地主任、技術員、專業戶和林農大力開展種苗實用技術培訓,普及種苗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及致富技術。通過培訓建設一支政治好、素質高、技術強的隊伍,確保林木種苗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結語
西方發達國家的種苗培育技術相對較高,提早進入了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處理與決策的自動化時代。在我國,從機械化到生產、測試與管理的水平都亟待提高,自動化方向的發展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種苗培育的機械化與自動控制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也有一定差距,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逐漸建立起來,森林種苗培育過程邏輯控制與質量控制將走向自動化,實現現代化的管理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