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娟娟
[摘要]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推進過程中,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將逐步顯現。以非法集資為主要形式的非金融體系風險的最先暴露,勢必會向金融體系蔓延和轉嫁。人民銀行擔負著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在風險監測評估、防范化解和處置應對中擔負著重要職責,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基層央行 非法集資風險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推進過程中,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將逐步顯現。以非法集資為主要形式的非金融體系風險的最先暴露,勢必會向金融體系蔓延和轉嫁。人民銀行擔負著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在風險監測評估、防范化解和處置應對中擔負著重要職責,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非金融體系發展現狀
(1)當前非金融體系風險暴露頻繁,多以非法集資形式突顯。由于自身管理和外部監管盲區,導致非金融機構違規經營現象突出。如,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公司亂辦金融業務、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甚至涉嫌非法集資。極有可能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引發風險,并向銀行體系蔓延和轉嫁。
(2)社會融資機構發展迅猛,風險不斷積聚,潛在風險逐步加大。近年來,非金融機構數量激增。監管職能分散在金融辦、工商局、工信局、農業局等多個部門,監管多注重行政審批,輕業務管理,甚至存在“監管真空”。如,擔保公司、投資公司、P2P等,準入門檻低,經工商局注冊即可成立,無明確監管部門。由于缺乏監管,自身經營不規范,一些機構開始違規吸收公眾存款,經營金融業務,成為涉嫌非法集資的主要領域。
(3)監測評估機制不暢,增加了風險防范和處置難度,影響處置效果。非金融機構監管職能分散,各部門之間缺乏相應的協調共享機制,數據搜集、共享困難。基層央行擔負的金融穩定職能要求對各類金融風險進行監測、評估和預警。由于缺乏相應共享機制,相關部門提供數據資料比較謹慎,基層央行風險監測評估難度大,風險識別能力滯后。而政府部門對風險往往重處置而輕防范,更加注重對實質性風險的處置,等真正形成風險或發生非法集資案件時,才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對風險的前瞻性關注不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防范和處置的難度,影響處置效果。
二、對基層央行職能定位的確定
(1)找準定位,是參與風險處置工作的根本。在處置非法集資案件中,銀監會按規定負責非法集資的認定、查處和取締及相關的組織協調工作,人民銀行密切配合銀監會開展有關工作。因此,基層央行要站在切實履行央行職責、維護轄區金融穩定的角度,積極參與,出謀劃策,主動介入,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參與處置的總體原則是“地方為主、部門配合、職責明確、打防并舉”,做到“合理定位,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2)全力配合,是做好風險處置工作的關鍵。非法集資案件普遍存在涉及人員多、地域廣、跨行業、金額大等特點,處置起來環節多、困難多、難度大。必須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各相關部門參與的防范、化解與處置金融風險的格局,確定政府在風險處置中發揮組織協調和領導作用,各部門和機構形成處置風險、維護穩定的強大工作合力。處置過程中,基層央行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在政府領導的風險處置協調機制下,認真履行央行職責,積極發揮作用。
(3)主動作為,是參與風險處置工作的有效方法。人民銀行作為風險處置工作的成員單位,在明確職責定位的前提下,要按照分工,主動參與、主動作為,確定工作內容,分別從下發風險提示;協調金融機構,實現資金監測;加強內部風險排查;加強輿情監測等方面增加風險處置手段和措施。
(4)強化教育,是構建風險防范和處置長效機制的有力抓手。非法集資風險事件發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還是廣大群眾金融知識匱乏,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淡薄,貪圖高利誘惑而上當受騙。基層央行和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金融系統點多、面廣的優勢,加強金融知識宣傳和普及。
(5)健全監管框架,是加強風險防范前移風險關口的有力措施。基層央行要切實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加強前瞻性分析和信息反饋力度。針對當前非金融機構在外部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改變目前由多個行政部門分散監管且“重行政輕業務”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應盡快成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將上述業務統一納入,實施業務準入,規范業務范圍、操作規則和監管措施,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平。二是由地方政府牽頭,“一行三會”分支機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及發改、工商、工信、農業等相關部門參與,建立地方金融工作協調機制,搭建信息溝通平臺,分析金融風險防范形勢,加強信息共享與交流,努力形成整體工作合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