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文明
白云山來了個“毛委員”
——記泰和縣小龍鎮白云山村第一書記毛會園
□ 鐘文明

毛會園調研貧困居民住房建設情況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80多年前,白云山戰斗告捷后,毛澤東心懷喜悅,揮筆寫下這闕豪邁奔放的《漁家傲》,給白云山留下了一段光輝奪目的過往。
80多年后的今天,白云山早已煙消云散,群山寂靜,村民默默耕作太平。但見,白云山戰斗指揮所、毛澤覃舊居、紅軍醫院,在竹濤風吟中悄然頹廢。還剩下,一條條泥巴路,一棟棟土坯房,一個個落后的村莊,11戶28個貧困人口。

慰問走訪貧困戶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在全國波瀾壯闊地開展。從此,白云山又迎來了“毛委員”。
這位“毛委員”,年近四十,身材挺拔,略顯瘦削,一雙眼睛清澈有神,走路風風火火,做事干練果敢。他,就是白云山村第一書記毛會園。
2016年4月初,根據組織安排,毛會園從縣商務局被選派到小龍鎮白云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脫貧攻堅等系列工作。
稱他為“毛委員”,只因他剛駐村時,村民聽成了諧音。于是毛委員書記就成了村民對第一書記的親切稱呼。從那時起,村里也就多了一個經常奔波于各村組和貧困戶家的忙碌身影。
白云山村距離縣城近100公里,往返4個小時車程,是全縣最邊遠的“十三五”省級規劃貧困村。毛會園沒有退縮回避和心懷怨言,而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既安之、則做之,既做之、則盡力之”的態度,迅速轉換角色,一步一個腳印,與鎮村干部一道,踏實開展著各項工作。
在全面走訪調研的基礎上,他經過反復醞釀,認真撰寫了《小龍鎮白云山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得到了當地鎮村干部的一致認可。調研報告勾畫藍圖,為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圍繞貧困村退出和貧困戶摘帽兩大目標,他因地制宜理清了工作思路: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綠色自然資源和古色人文資源,努力打造白云山村旅游產業;積極向上爭資立項,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精準幫扶貧困戶,扶持貧困戶脫貧致富。
目前,白云山村已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爭取南昌市泰和商會捐助12萬元用于旅游開發扶貧,同時獲得了南昌市泰和商會大力支持和幫助。并爭取到蘇區紅色文物項目資金191萬元,用于白云山戰斗指揮所、毛澤覃舊居、紅軍醫院的維護和修繕,著力開展紅色資源旅游扶貧。
毛會園還依托白云山村的“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優勢,精心包裝了白云山戰斗指揮所紅色旅游景區招商項目、竹纖維和竹制品精深加工兩個招商項目,匯入全縣重點產業招商項目,積極向外推介,力爭通過引入外地資本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毛會園為貧困戶制定精準脫貧方案,并對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采取了安排務工,提供公益性崗位,發展肉牛養殖、竹林和油茶林低改等幫扶措施。
目前已有6戶貧困戶開展肉牛養殖,2戶開展竹林和油茶林低改,2戶從事公益性和護林員崗位工作,5人安排外出或就近務工。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加大低保扶持力度,以期早日實現貧困戶脫貧目標。2015、2016年已完成6戶15人脫貧目標任務。
白云山村地理位置邊遠,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公共服務欠缺,空置土坯房較多。
當初,村里還有6個村小組未開展新農村建設,5個自然村未通水泥路,農戶家通水泥路極少。一年來,毛會園與鎮、村干部一道,去年共爭取項目資金40余萬元用于桃坑組新農村建設及村莊整治項目。
今年又整合扶貧資金290萬元用于另外5個村小組的新農村點和道路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全面有序開展。同時,大力開展村莊整治,拆除危舊土坯房面積9800平方米,土坯房維修面積6500平方米。
“既然組織信任和要求,把我安排到了這個崗位,我就要恪盡職守,努力做好這份工作。”這是毛會園對組織對自己作出的承諾。
鐘文明,泰和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
■責任編輯: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