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方圓 邱有平
巧借“東風”吹開“富民花”
——三問石城縣旅游扶貧富民之道
□ 李方圓 邱有平
韻味獨特的陳聯圍屋前,游客沿著石子路尋找悠悠古跡;瓜果飄香的木蘭小琴百香果園,游客采摘正忙,歡聲笑語一片;山高水清的贛江源景區,激情四射的贛江源漂流讓游客贊不絕口……近日,筆者在江西石城縣采訪時看到,一幅幅“生態彩筆繪美景、湖光山色醉游人”的畫卷在城鄉間流淌。
曾經遙遠偏僻的石城縣,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將靜待深山無人知的的絕美風景變成“錢”景?讓破舊臟亂的鄉村成為游客心中牽掛的鄉愁?讓廉價滯銷的土特產成為供不應求的國貨出口海外?帶著這些疑問,筆者深入走訪石城縣城鄉,尋求破解之道。
“幾年前,我們因為編撰書籍《走遍石城》而在新坪村走訪拍攝,無意中發現了八卦腦這片人間仙境,只見萬畝高山草甸上,高大挺拔的野生杜鵑花樹蔥翠成林、蔚為壯觀。于是我們用鏡頭拍下了這里的美景并向世人展示,立馬引起了縣領導的重視并開發成了景區。”石城縣圖書館館長劉敏說道。
據劉敏介紹,石城縣集中精力探索和考察旅游資源,縣政協還專門組織縣內各方面的專家成立考察隊,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考察探索,發現的八卦腦、上溫寮溫泉、龍潭等絕美的自然風光不勝枚舉,如何將這些豐富的旅游生態資源變成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錢”景呢?
“我們巧借旅游項目的開發利用,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石城縣旅發委黨委書記陳莉芳告訴筆者,近年來,石城縣整合全縣旅游資源,引進浙江麟德、北京巔峰置業等知名公司編制規劃,引進中國文化集團、杭州賽石、廣州潮流等大型企業建設景區,與江西杰安德等企業合辦旅游文化節、新景區開放等大型活動,全力打造特色景區,擦亮旅游品牌。今年1至7月份,石城接待游客239.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41.2%和58%。
“如今八卦腦景區開放迎客了,我們貧困戶在景區門口賣點土特產,有時一天的收入也有幾百上千元。”新坪村村民吳良旗樂呵呵地告訴筆者,他還被景區應聘為清潔工,每月有近千元的工資收入。據統計,今年來,石城縣通過景區公益性崗位已安置520位貧困戶就業。
木蘭鄉陳聯圍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一方方水塘波光粼粼,古老而獨特的陳聯圍屋坐落于山水之間,甚是美哉!
在琴江鎮大畬村,房前連片水塘荷葉蔥郁;屋后通天石筍氣勢恢宏,外來游客接踵而至。村民們根據自己的專長開起了農家樂餐館、客棧、旅游紀念品店、土特產店、出租車服務等,捧上了“旅游飯碗”。
“人口僅256戶的大畬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5戶、329人。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只剩44戶162人。”石城縣縣委辦干部、大畬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鄧過房向筆者介紹。近年來,石城按照“一鄉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把秀美鄉村當作最基礎的風景來描繪,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出小松古井、琴江大畬、龍崗水廟、木蘭陳聯等一批特色生態村、特色文化村、特色產業村和大畬村4A級鄉村旅游點、龍崗旺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多個鄉村旅游點,深受眾多省內外游客青睞。
目前生態鄉村旅游深受熱捧,如何打破瓶頸,從全國眾多特色各異的鄉村旅游點中脫穎而出成為取勝的關鍵!
“若游客到景點‘一看了之’,毫無附加值。為破解旅游項目單一的難題,石城從提升游客的參與度作為突破口。”據石城縣旅游局工作人員張麗玲介紹,石城縣將文化、美食、景色很好地融合,在鄉村旅游點設立打肉丸、包餃子、采摘蓮子、舞石城燈彩等體驗活動,讓旅游項目豐富多樣。
貧困戶的旅游農副產品僅在景區和商店銷售,銷量是有限的,如何破解銷售困境?
木蘭鄉在圩鎮成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聯合石城郵政在“十三五”貧困村陳聯村成立“郵樂購”,打造村級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線上銷售白蓮等農產品。該電商平臺以高于市場價5元的價格幫助貧困戶銷售白蓮,10多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據了解,石城與阿里巴巴、京東、郵政等一線品牌電商企業合作,建成物流集散中心、O2O線上線下體驗館、3個運營中心及54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其中29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已順利投入運營,幫帶500余名貧困群眾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白蓮、土雞蛋、花生等農特產品增收。
有了互聯網的推波助瀾,石城縣農副產品銷量和價格一路飆升,稻花鯉魚干從三年前的50元每斤到現在180元每斤,紅菇從300元每斤飆升到1800元每斤,土雞、土鴨從過去的20元每斤到現在的60元每斤……上萬名外出打工百姓紛紛返鄉創業,共享全域旅游的“紅利”。

木蘭鄉陳聯村電商服務站通過網絡為貧困戶銷售白蓮

木蘭鄉陳聯村電商服務站為貧困戶分裝白蓮
李方圓,石城縣委宣傳部;邱有平,石城縣木蘭鄉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