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艷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廣東湛江 524094)
以終身體育為理念 深化學校體育改革①
顧學艷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廣東湛江 524094)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體育領域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中成長。終身體育作為現代體育的發展潮流,學校體育為了順應發展潮流必須以終身體育為理念,深化改革。本文通過探究終身體育和學校體育的關系、學校體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了終身體育對學校體育改革的作用和意義;指出貫徹終身體育理念才能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并提出以終身體育為理念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途徑。
終身體育 學校體育 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印證了改革的正確性與必要性。根據“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基本準則中提出“堅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完善中國特色體育發展的道路”[1]。面對國家和中央下達的新的任務,這既是新形勢下歷史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必然趨勢。這樣的背景下,這就要求體育領域也要與時俱進,統一思想認識,深化改革,順應時代發展。這對于國家的發展前進,凝聚改革的共同認識,推進國家改革的實施,建設中國特色體育體制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終身體育就是個人終身都在與體育發生關系,學校體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必須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2]。因此,以終身體育為理念,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必然成為學校體育所面臨的問題。
終身體育就是說人終身所進行的與體育相關的活動和教育,是現代體育的一個潮流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近期的成效,也應該有長遠的目光去發展學校體育。終身體育的出現對學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終身體育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活動和教育同時離開校園也要從事體育活動和教育,并且能夠終身受益。學校體育處于人的一生體育活動和體育教育的中間環節,對一個人的體育影響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由此可見,學校體育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和社會的發展,必須以終身體育為理念,深化體育改革。
對于中學生,升學的體育測試,造成中學體育以應試考試為目標,單純的進行考試所需內容的學習,忽視了學生身體需求和情感需求,學生被動性接受體育學習。對于不同階段的目標任務沒有明顯界限,目標泛泛,教師對此也沒有清晰的認識。
教師教學方法落后無趣也是目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實際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改革手段進行教學。由于職稱以及評優以學術為標準,大多數教師就專心科研而輕視教學;還有一部分教師思想保守停滯不前,不主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仍舊用自己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教學。
教師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學生自我意識差,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告訴學生學習的目的和作用,致使學生并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這種在中小學尤其突出。這與教師自身的水平和認知也有一定的關系。
學生很多的價值觀、認識是從中小學開始的,體育作為特殊的科目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不僅僅是心理上的也包括身體上的,而我國的學校體育很少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性學習尤其缺乏在終身體育這一塊的理論學習。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學生得不到相關的信息也沒有相關的意識,教師和學校也沒有進行相關的引導,社會并沒有形成終身體育的大環境;其二,教師自身缺乏這方面的素養。
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教學只是按照大綱和自己意愿進行教學,并沒有結合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實際教學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興奮,活潑易動,但場地器材課時不足,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中學階段的學生把達標和考試看的太重,沒有足夠自己支配的空間和自由的體育運動,單純的學習練習考試內容。對于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教師缺乏相應的理論教學,受限于課程內容。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階段也沒有一個很好的銜接和過渡。
初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基本處在小學和中學的階段,就生理和心理來說,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初級教育階段的學生是接觸學校體育的一個開始,也是培養終身體育的初級時期。在這個階段著重對學生進行體育習慣和興趣的培養,將對以后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中級教育階段的學生智力身體發育接近成人,能夠對自我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評價。中級教育階段體育是對初級教育階段體育的繼承和延續,也是為高級教育階段體育階段打些基礎,是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該階段應培養學生的各種運動能力,注重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和特點選擇體育項目科學的進行體育活動,這一時期的體育教育對未來終身體育的參與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身心都達到了人生中最好的一個狀態,學生自主意識強。此階段體育教學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力求與終身體育銜接,形式內容安排豐富,培養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體育文化素養,這對學生踏入社會培養終身體育的態度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學校體育的改革,學校體育的教學理念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再次重申終身體育為體育教學理念,強調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和可持續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為未來人生的體育鍛煉和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加強師生的終身體育相關的理論課學習。
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所要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應該區別對待,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以終身受益為教學目標,剔除過時的體育課內容,增加趣味性體育內容,同時在體育課內容設置中強化終身體育實現,增加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教師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改進進而創新,提煉出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新的方法,并加以運用,在過程中遇到困難及時修正,多途徑多方法的改善教學方法。
學校及其相關部門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體育類的相關培訓,使體育教師了解體育最新動態,學習體育最新的教學方法,掌握最新體育理論知識。并采取鼓勵和督促措施讓教師自愿積極參加相關的培訓當中。
學校體育要想克服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必須以終身體育為主導地位,強化終身體育地位,建立以終身體育為主的教學評價新體系。這個教學體系不僅是對教師也是對學生的測評。
政府應該出一部分資金相應增加體育器材和設施,確保各種體育活動能正常進行。同時利用媒體、報紙、電視等多種宣傳手段,讓社會、家庭、學校認識到終身體育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位置。
終身體育離不開學校體育對學生體育習慣、體育興趣、體育能力的培養,學校體育改革離不開師生對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能力。因此,要貫徹終身體育的教育指導思想,樹立終身體育的先進理念,不斷更新體育教育意識,才能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6-5-5).http://w w w.spor 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2]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4,24(1):43.
[3]黃力生.以終身體育為主導 深化大學體育改革[J].福建體育科技,1997(1):23-26.
G807
A
2095-2813(2017)09(c)-00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05
顧學艷(1989,11—),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