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仕杰
(天津職業大學 天津 300410)
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可行性策略探索
頓仕杰
(天津職業大學 天津 300410)
當下,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迅速,但群眾體育的發展緩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多種多樣,所以想要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絕非易事。但隨著后奧運時期的到來,群眾體育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廣大群眾體育健身的熱情日益高漲,群眾體育的發展前景看好。
群眾體育 形勢 發展 前景
體育包含群眾性體育和競技性體育,它們構成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部分。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群眾體育,雖然在長期的摸索中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也獲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并且需求多樣化,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并非易事,因此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當下,我國的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之下,這既是一次非常好的機遇,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提高認識,嚴肅對待。
西方發達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經驗表明,群眾事業的發展中,社會團體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政府參與管理的模式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壟斷式的管理模式,從而使群眾體育的服務質量大幅度降低,也難以滿足人們日益高漲的多種多樣的運動需求。現階段,我國的體育事業也依然在政府管理的控制之下,各個體育團體沒有太多的自主權,各個體育協會也依然注重競技體育,而沒有把普及群眾體育當做重中之重,群眾體育受輕視的局面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
由于群眾體育一直得不到重視,其資金注入也以體育彩票等公益基金為主,國家對各級體育行政和管理部門也沒有可行性的評估體制,相對來說,群眾體育是一項軟任務,因此造成的局面就是其發展嚴重落后,不僅絕大多數的農村和城鎮相對滯后,即便是一些大中型城市,群眾體育的速度和規模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設備陳舊,規模小,速度慢,但就體育場館一項來看,我國公共體育設施不到全國總量的百分之三,就算是加上一些單位和系統免費開放的場館,能夠真正用于群眾健身的場館也不過占百分之十左右。
我國傳統意識里對健康的觀念認識不深,再加上經濟收入低等因素,因此,廣大群眾的消費意識里主要還是以物質消費為第一位,“花錢去買健康”還難以達成共識,體育消費的觀念尚未形成。底層百姓的體育消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上層消費者的體育消費卻陷入華而不實的怪圈,他們一味追逐體面和時尚,著眼于“大而精”卻忽視了基本的健康理念,讓健身變成了顯擺身份的幌子。
當下群眾體育健身的意愿強烈,但是缺少相應的體育知識,也缺乏專人的指導,因此熱情有余,而難以持續下去,這也成為束縛群眾體育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普及體育知識,培養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員對群眾進行理論性的系統指導,是一項必須要做的工作。
我國體育事業一直以來的主要投資對象是國家,但是最近幾年我國用于群眾體育的投資明顯呈現下滑的局面,雖然自國家體育彩票發行以來,我國政府把大部分資金放到了群眾體育上來,但是這已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高速發展的體育事業的需求。所以,要解決這一困境,市場化是必然的趨勢,只有充分吸收各項社會資金,才能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為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為此,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公平的投資環境,讓社會各界各層都可以公平競爭,增加資金來源,拓寬投資渠道。
當下我國的場館建設,水平參差不齊,而只有學校在資金投入各方面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學校的體育場館存在著資源的嚴重浪費,在學生的業余時間利用不足,特別是寒暑假更是閑置起來。當然,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即便學校的體育投入,也已經難以適應學生對體育鍛煉各方面各層次的需求,因此,我們應該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對體育資源進行最大程度的整合,這樣既能緩解資金不足的問題,又能對地方的體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通過地方政府這一紐帶,既能使學校的體育設施服務于地方群眾,又能對體育資源進行最優化的配置,達到互補互利的雙贏局面。
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速度的持續加快,使得城鄉社會的發展在近幾年成為社會的關注點。因此,改變體育建設的重心,推進縣鄉鎮的體育事業梯度發展是大勢所趨。首先,要做好縣政府的體育建設的表率作用,才可以更好地帶動起下層鄉鎮村的體育發展。其次,做好各級鎮政府的體育師范作用,從而帶動周邊鄉鎮的發展。最后,當各級縣政府和鎮政府的體育事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就能夠帶動起各個村的體育事業的發展,這樣階梯型的輻射狀的發展模式,層層遞進,逐層深入,最終加強了整個農村的體育建設。
社區體育也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頭戲,要想發展好我國的社區體育,以下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首先要改變觀念,做好整體規劃,牢牢把握住對社區體育的主導權。各個區政府一定要把體育工作作為社區發展的重要一環進行整體的規劃安排,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把對社區體育的政策和業務上的指導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其次各個街道要充分發揮居民委員會等社團的作用,調動各位體育愛好者的熱情,鼓勵更多的人投身體育鍛煉,把體育工作落到實處,不僅要有實體化的機構,培養和鍛煉一批盡職盡責的體育指導員以及體育骨干,還要利用社區內的體育設施為本區的居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實現社區體育運動的制度化和常規化,讓社區體育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隨著法制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體育事業在近幾年也一步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群眾知法懂法,法律意識濃厚,各級體育管理部門更是提高了立法意識和立法的水平,在立法的能力和執法的水平上都躍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也漸漸地進入了法制化的道路,實現了良性的發展。但是,在這些可喜的背后,也依然存在著執法滯后,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嚴等問題。同時,在場館建設和經費的配置以及人員的調度等方面還有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總之,加強法制宣傳,打造出一個能夠保障全民健身事業健康發展的新環境,是后奧運時代必不可少的工作。
《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以及奧運會的舉辦,對我國的群眾體育帶來了一次積極地推動,也掀起了一場全民健身的熱潮,但是,使之蔚然成風還需進一步規范組織,加強管理。首先,在全國各個地區,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很不均勻,群眾的體育運動大多是處在無序的自發階段,雖然近幾年各項體育盛會的召開極大地燃起了群眾健身的熱情,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民眾落后的體育觀念,提高了群眾健身的意識,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僅僅依靠一腔熱情難以有效提高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水平。我們的政府體育部門還要在保障基本的體育設施之外,為群眾培養一批具有過硬的健身理論的高素質體育指導教師,打造一支體育骨干隊伍,并適時地通過政策扶持等途徑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所以,各級政府任重道遠,更要挑起全民健身的重擔,構建多元化的體育服務體系,切實保障群眾體育的順利進行,推動群眾體育不斷朝著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實現國民的全面發展。
[1]聞濤.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25):9-11.
[2]劉梅英,田雨普.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困境和突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7-30.
G712
A
2095-2813(2017)09(c)-01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