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伶俐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2)
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傳統體育人口和行為方式的調查研究①
伍伶俐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2)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人口和行為方式進行抽樣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傳統體育人口出現“多元性”,主要以女性為主,男性所占比例較小,年齡出現中間低兩頭高的情況,受教育程度男性高于女性,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與傳統文化聯系緊密,傳統體育活動開展主要形式是節日活動;體育消費形式主要以參與型消費為主。但是恩施州土家、苗族對傳統體育宣傳方式相對落后且缺少主動性和針對性,活動組織主要以民眾為主,政府為輔。
恩施州 土家 苗族 傳統體育人口 行為方式
本文以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個鄉鎮生活在恩施州地區的土家、苗族為研究對象。
通過上網搜索相關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及國內外文獻、書籍等資料,了解到與本文有關的知識,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相關的理論知識。
兼顧地理位置和比較近的地區,抽取汪營鎮、毛壩鎮、白楊鎮、南坪鄉,每個鄉鎮發放200份問卷共800份。回收問卷775份,去除無效問卷15份,有效回收率為95%。
對調查問卷取得的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體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里,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運動訓練和競賽以及其他與體育事業有密切關系的,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種社會群體”[1]。傳統體育人口有別于體育人口,傳統體育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區參與傳統體育有關的競賽、身體活動的社會群體。隨著經濟的發展,恩施州土家族、苗族傳統體育人口逐漸呈現出“多元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82.5%恩施州土家、苗族民眾每年參加過2次或2次以上的本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和比賽。其中女性占72.5%,男性占10%;而沒有參加者占17.5%,其中女性占9.5%,男性8%,整體上女性多于男性,這與恩施州土家族、苗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征相關。
因性別的不同,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人口男女年齡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對民眾的調查,呈現出中間低兩頭高的狀況。在16~60歲年齡階段,女性在16~20歲,50歲以上年齡階段出現兩個高峰期,究其原因是土家、苗族的女性從小受到民族舞蹈的熏陶,使得她們能歌善舞,然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16~20歲年齡階段的她們活潑開朗,跳舞使她們看起來更加自信、美麗,25~49歲階段的女性由于大多數都已經結婚生子,要撫養孩子、照顧家里的飲食起居等使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傳統體育活動,從而造成她們參與人口較低。而50歲以后她們大多數已經退休,有足夠的的時間參與傳統體育活動并且處于中老年的她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男性在16~20歲、21~25歲、26~30歲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人口所占比例達到41.5%,其主要原因是中青年男子年輕力壯的體質與傳統體育的比賽項目性質相符合。然而同樣由于家庭生活重擔,使得他們在36~40歲、41~45歲參與人口最低。
根據中國經濟百科的解釋,教育程度是指某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修讀達到的最高教育水平,不管他是否已經完成了該項課程。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著差異,男性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女性,究其原因是恩施州土家、苗族受到封建傳統的影響,重男輕女的思想較嚴重。
恩施州土家、苗族大型的傳統體育活動一般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內容,屬于節日性的活動。主要是由當地的政府主辦,經費來源于政府出資或者是民眾集資兩者相結合;而小型的體育活動則是由民眾愛好者自發組織的也是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組織的主要形式。其主要原因是傳統體育活動民族性較強且場地要求不是很高,活動內容豐富,表現形式簡單,易于舉辦和組織。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或觀賞體育比賽,以滿足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等要求的過程[2]。根據體育的外在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可以將體育消費分為體育實物型、參與型、精神型消費三種模式[3]。
根據調查顯示恩施州土家、苗族體育消費形式以體育參與型消費所占比例最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是由于恩施州土家、苗族的體育活動是節日性活動,其次是其組織形式主要是民眾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再次是恩施州土家、苗族由于其民族性較強,所有在平時經常把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作為鍛煉和健身的項目;并且當地政府為了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還出資組建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健身俱樂部。所以體育參與型消費所占比例最大。
體育宣傳是特指對于“體育”這一特定概念的某種方式的傳播,其目的是讓“體育”這一核心詞深入人心讓它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4]。由此足以證明體育宣傳的重要性。然而恩施州土家、苗族對傳統體育活動宣傳的力度不夠,宣傳方式相對較落后。主要是以口口宣傳、海報以及舉辦的一些節日性活動等進行宣傳。而忽視了最具宣傳效果的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的宣傳。其宣傳方式落后,并且傳統體育宣傳缺少主動性和針對性,并且還沒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頻道,人們觀看傳統體育缺少媒介,使得關注的人群較少。
(1)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人口出現“多元性”的狀態,主要以女性為主,男性所占比例較小,參加者年齡的呈中間低兩頭高,男性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
(2)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內容形式多樣,風格獨特,主要在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開展傳統體育活動。
(3)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宣傳方式比較落后,缺少深度和廣度。
(4)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是以民眾為主,政府為輔的,內容豐富,形式簡單,易于組織。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出資或者是民眾集資兩者相結合。
(1)根據恩施州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民族特征,開展適合男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從而提高男性在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比例。
(2)合理利用媒體進行傳播,提高宣傳力度,從而推廣土家、苗族傳統體育活動,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特色項目的宣傳,讓本民族的人們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項目。
(3)建立多渠道的籌措資金,利用政府、企業、民間等建立多種渠道來籌措資金。借助地方政府、各企業和民間組織來推動具有傳統體育活動的傳承,定期的舉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體育競賽活動,來促進資金的籌措和傳統體育活動的有效傳承。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9-90.
[2]欒開封.加深認識促進體育消費[J].體育文史,2000(2):13-16.
[3]肖颯.我國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5):45-47.
[4]金卓.體育宣傳助力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Z].體育管理與科學發展,2012.
G812.47
A
2095-2813(2017)09(c)-01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72
伍伶俐(1991—),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