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本杰
(奉化區溪口鎮中心小學 浙江寧波 315502)
體能發展視角下組合練習的合理設計與應用①
竺本杰
(奉化區溪口鎮中心小學 浙江寧波 315502)
新課改的進程不斷推進,對當前的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新課改更加強調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就體育教學而言,學生只是單純地進行體育活動,無法使綜合素質得到提升,2013年浙江教研室主辦的“體育課程疑難問題培訓中”,提出要從“技術、體能和運用”3個角度構建單元發展模式。該文從體能發展視角分析組合練習的設計和應用方法。
體能發展視角 組合練習 設計與應用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一般只重視技術的教學,學生即便掌握了技術,參與體育比賽的效果也不好。不少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好動的特點,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通過合理設計組合練習讓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技術、體能、運用單元構建模式的產生和發展對體育課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浙江省于2013年提出了體育教學的單元構建模式,而單元構建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規范教學的必要環節。傳統的單元構建主要以技術為主,將技術教學作為單元教學的唯一目的,所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喜歡體育但是并不喜歡體育課[1]。學生盡管學會了技術但是不擅長比賽。技術、體能和運用單元構建思維主要以教材和教學內容為基礎。相關的學者認為:單元教學可以有效地連接課時教學和水平教學計劃,它所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課時計劃制定的依據,也是水平教學計劃的細化和分解[2]。因此單元構建有利于體育教師正確地認知和把握體育教學內容,有利于體育教學層次性的構建,使體育課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和規范性。在單元構建模式中更加重視組合練習的設計和應用,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單元構建理念的提出與實行對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該文以投擲課為例分析組合練習的設計方法。身體健康方面的內容是體能課程內容的核心,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運動技能和運動體能。運動體能指的是肌肉力量、柔韌性、身體成分、心肺耐力等;運動技能指從事運動所需要的靈敏性、平衡性和力量、速度等[3]。
2.1 組合練習設計與應用的指導思想
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要將教學理念轉為能力本位和學生本位,轉變的主要標志就是要學會用教材教。也就是體育教師不能再把單純學會教材本身的技術動作作為學習的唯一目的,而是要合理利用教材,教會對學生一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的方法、知識和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而體能發展視角下的投擲單元正是以教材作為載體,通過多種形式的組合練習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提高。
投擲課傳統的教學方法必然是以力量的發展和投擲動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而此次設計則增加了對投擲物的跟蹤鎖定,培養學生的視覺跟蹤和快速閃跑等能力。該單元組合練習過程中所關注的維度主要有:多樣化的投擲動作、投擲結果、鎖定和跟蹤目標的能力、安全運動等。
2.2 組合練習設計與應用的教材分析
該次單元設計的主體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教授的是各種形式的原地側向投擲輕物。各種形式主要表現在動作方面的變化,比如投擲時的方向、速度、身體姿勢、軌跡和方向等,也體現在動作模式上的改變。在具體的組合練習中強調使用多種形式主要是為了變化不同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可以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該次研究主要通過投擲器材來發展學生的體能。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下的投擲課,在撿取投擲物的時候一般采用就近撿或者自由撿等方式。而該次設計的練習模式則是:(1)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投擲;(2)對投擲物進行視覺追蹤;(3)判斷安全跑動的空間;(4)撿到同伴或者自己的投擲物(提前在投擲物上做好標記,便于進行相應的評價);(5)快速跑回到指定的位置。所選擇的拋擲物分別是紙飛機、飛盤、網球和沙包。即便是選擇比較相近的投擲動作,但由于器材不同,投擲物的運動軌跡也不同,因此視覺追蹤和目標鎖定也變得更困難。
2.3 組合練習設計與應用的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一二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形成良好課堂秩序的關鍵時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的注意力經常會分散,而且也傾向于使用肢體去觸碰事物。這也是他們認知能力和空間定向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將投擲物進行水平投擲,可以使學生們的平衡、靈敏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2.4 組合練習設計應用的具體思路
(1)利用多種方式和多種投擲材料,使學生的穩定參與興趣可以得到提高,豐富學生的運動感知能力;(2)在整個投擲的過程中要增加鎖定和跟蹤投擲物的環節,而且可以選擇不同的投擲材料,使學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得到提升;(3)采用不同的投擲方法。將所有的學生組合成四列橫隊進行相向投、背向投、向內投、圓圈向外投等,不斷提高學生鎖定和追蹤目標的難度;(4)創新投撿方式,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注意力和合作性,選擇“我投你撿,齊投共撿”的方式;(5)整個練習進行的過程中始終圍繞著最初設定的4個維度進行教學。
此次活動的設計基于體能發展的視角,以投擲活動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投擲的過程與結果,增加跟蹤和鎖定投擲物的環節。學生在進行躲閃奔跑之后,準確地撿到了同伴或者自己投出的投擲物時,表現出明顯的興奮和自豪。在整個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始終關注最初設置的4個維度,將其當做是單元組合練習的目標。
第一,變化投擲動作。通過對身體姿勢的變化,進行跪姿投、仰臥起投;改變上肢運動軌跡進行下手投、反手投、背向投。通過改變投擲的動作,使學生的練習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
第二,變化投擲器材。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所選擇的器材是不同的,有沙包、網球、紙飛機等。對于網球而言其視覺追蹤難度更大,因為在落地后還會發生反彈。
第三,變化隊形組織。可以采用兩類橫隊相向投或者相對投,也可以采用圓形隊伍向內或者向外投。空中投擲物往往比較集中,這對學生的跟蹤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變化投擲人數。最開始是以排為單位,每排進行單獨的投擲,到最后全班的學生一起進行投擲,空中投擲的難度較大,學生如果可以在不斷的奔跑閃躲中找到自己的投擲物,必然十分有成就感。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興趣。而且練習的密度較大,使學生體育課的內容比較豐富。
隨著我國教育環境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改的進行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就小學體育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技能的傳授,這樣學生即便是在課堂上學會了相應的技能,也無法將其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浙江省2013年提出了技術、體能和運動單元模式的構建,為體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在單元構建的過程中也需要合理地設計和應用組合練習活動,這樣才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
[1]楊文軒,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Greg Payne,耿培新,梁國立.人類動作發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G633.96
A
2095-2813(2017)02(b)-000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007
竺本杰(1982,9—),男,漢,浙江奉化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與排球業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