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林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 廣東深圳 518116)
淺談陽光體育背景下普通高中開展體育大課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①
——以深圳市普通高中為例
魏昌林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 廣東深圳 518116)
通過對深圳市普通高中開展體育大課間的現狀調查,找出在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內容設置單一化、場地器材短缺、學校和學生的認識不足等,最后找出相應對策,因地因人制宜,開展適合的項目;對大課間校方要有制度和時間保障;提高學生對健康的認識等。落實體育大課間,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探討適合普通高中體育大課間的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陽光體育 普通高中 大課間 問題 對策
在教體藝[2006]6號文件《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 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提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大課間是一種新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是體育課的延伸,也是落實教育部號召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的重要途徑。該文通過找出在落實大課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讓普通高中更好地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的窗口,管理和辦學理念也相對內地比較進步,據了解深圳市普通高中體育大課間開展狀況良好,而且比較規范。但也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大課間的主要內容就是集體做廣播體操或者跑步,然后自由活動;同時由于場地器材的原因,有約一半的學校不能做到學生每天參與大課間活動,有些學校采取一天一個年級的辦法,有些學校不是每天都組織體育大課間活動等。雖然大課間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活動時間,但由于內容單一無趣,大部分學生并不喜歡參與,更喜歡自由活動,大課間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引導作用,值得思考。
(1)場地器材受限,內容設置單一,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少高中沒有標準操場,可利用的運動場不多,人均擁有場地面積很小,能夠開展的活動項目少之又少,基本集中在以課間操和跑步為代表的運動幅度小、占地少的集體活動。如果開展球類、拔河、踢毽子或者其他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形式,除了需要場地器材,更需要全體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精心的策劃部署安排,組織管理難度較大。自由活動雜亂無章,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校方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只好安排大課間的集體活動。
(2)學校領導對體育大課間的認識問題。調查中,領導對開展大課間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務,應付檢查,注重的是學生在操場上要有整齊劃一的步伐,動作一致的課間操,而對學生是否喜歡、學生體質是否有提高關注不夠。當然還有個別學校占用大課間時間,或者大課間活動時間不夠等,甚至還有學校不開展大課間活動,更是體現了領導對大課間的重要程度及認識不足。
(3)學生的認識不足。學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在校學生都可以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但實際情況是,據調查即使學校開展“兩操一課”,在校學生能夠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不超過80%,尤其女生不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這雖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教育和引導不足造成的,不僅是對抗性的項目籃球等不參與,排球、乒乓球等項目參與度也不高,大部分女生不是自己鍛煉身體,而是在看其他人活動,或者聊天、玩手機,甚至有些女生認為大課間是在浪費時間。
3.1 合理利用場地,開展適宜的項目
場地和器材問題直接導致了項目設置單一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重中之重,場地和器材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只靠學校一方解決,要從多渠道想辦法解決。
3.1.1 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發揮集體智慧
除體育教師外,鼓勵包括音樂教師、舞蹈教師、學生體育文藝骨干等全體師生參與設計活動方案,創造因地制宜、學生喜歡、對場地要求比較低、基本不需要器材的活動內容。將學生喜歡的健身活動(丟沙包、跳繩等)和具有地域特征的民間娛樂活動(滾鐵環、打陀螺)引入到大課間的內容中,這些活動對場地基本沒要求,器材學生可以自己準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校內道路、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開展活動。
3.1.2 積極創新,完善大課間內容體系
根據季節調整大課間內容,避免一成不變,遇到雨雪天氣,每
個班級要準備室內活動的預案,除了體育教師、班主任準備,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內容并實施。將太極拳、武術等中國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引入到大課間,既豐富了內容,同時可以結合德育教育。有些高中大課間用音樂貫徹,讓大課間整齊有序,當然也可以在大課間展開一些比較輕松的比賽,或利用大課間宣講體育常識、體育勵志故事、觀看重大體育賽事等,形式多樣、方式靈活。
3.2 制定制度保障
學校要以規章制度的方式來保障體育大課間的地位。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陽光體育等一系列活動,是在中國青少年體質全面下滑的大背景下,國家做出的舉措。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持續25年出現下滑,雖然近10年國家干預讓學生體質狀況有所回升,但形勢依然嚴峻,肺功能持續降低,視力情況堪憂,高中生近視率近八成,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顯增加。提高學生體質不僅僅是響應國家的號召,而是關乎民族興衰的大事,保質保量地上好“兩操一課”,引導學生鍛煉身體,形成“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是目前學校刻不容緩的責任。
3.3 提高學生的認識
我國青少年最近的體質調查顯示,我國和日本、韓國的對比,我們身體素質指標方面全面落后,以前我們普遍認為韓國、日本人身材不高,而現在我國平均身高落后于日韓。近些年,媒體頻頻曝出學生在長跑或者體質測試耐力跑時猝死的事件,除了極個別是由于身體疾病原因,大部分調查結果都是排除外力死因。為了安全,有些學校體質測試長跑要學生簽署安全協議,大部分學校運動會都把3 000 m以上的項目取消,一方面是學校怕出事,另一方面說明當下青少年的體質十分糟糕。通過讓學生了解我國當前青少年體質整體狀況,了解鍛煉身體的益處,從內因上激發學生鍛煉身體的興趣,為學生從學校體育過渡到社會體育搭建好橋梁。
增強學生體質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關乎民族興衰的高度,上好“兩操一課”,又要突破“兩操一課”的局限,從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入手,結合學校及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地因人制宜,發動全體師生參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創造性地設計活動方案,使“大課間”多樣化、地域化、季節化、民族傳統化,吸引學生們主動參與,每天鍛煉一小時,增強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1]邱伯聰.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3(3):131-132.
[2]范曉紅.陽光體育活動為學生的生命奠基——大課間活動實踐研究的思考與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5):26.
[3]曲宗湖,劉曉.大課間體育活動值得大力推廣[J].中國學校體育,2004(6):8-9.
G8
A
2095-2813(2017)02(b)-01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15
魏昌林(1980—),男,漢,重慶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