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三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00)
高校健美操教育改革初探①
楊旭
(三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00)
近些年來,健美操逐漸興起,從全民健身活動發展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并成為大學體育教育中一門重要學科。在高校的健美操教育過程中,健美操在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筆者通過對健美操教育現狀的分析研究提出幾點對策以求對今后的健美操教學有所裨益。
高校 健美操 教學 對策
健美操是一門集音樂、舞蹈、體操于一身的綜合學科,對學生的形體塑造、協調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由于健美操的悄然興起,高校也逐漸提高了對這門學科的重視。健美操教育基本在大部分高校普及開來。該文積極響應我國高等院校發展改革的要求,通過研究高校健美操教學的現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力求找到健美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目前,高校的健美操教學還是傳統的滿堂灌方式,老師教學生跟著做。傳統陳舊的套路動作一直沿用至今,相同的教學內容也一成不變。課堂的師本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系列的問題造成健美操教育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興趣。從教學目標上看,傳統的教學模式也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
近些年來,健美操教育在高校逐漸普及。健美操教育改革也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熱點話題。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健美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問題。一些學者認為健美操的教學過程以傳授固定動作為主,成績達標為準繩,注重動作技術的傳授輕理論教育,注重結果輕過程,注重眼下輕將來。自我國高校教育改革開展以來,在高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了極大轉變,逐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然而健美操教學還停留在改革之前的理念中沒有掙脫出來,仍然固守套路動作搭配固定音樂的形式,在教學方法考評上也沒有創新性進展。缺乏理論教育支撐的教學讓健美操教學流于形式,對健美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3.1 注重高校健美操教育目標的改進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學現狀來看,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注重健美操課堂教育教學目標的改進。在“陽光體育運動”的大背景之下,健美操教學不應該僅僅體現在增強學生體魄、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能,更需要學生養成自主鍛煉、提升綜合素質的能力。健美操教學的目標應該由最初的掌握健美操動作,逐步轉變為學生健康能力的培養層面,進而實現健康第一的發展目標,促進學生身體以及心理綜合全面發展。
3.2 注重健美操教學內容的優化
當前高校所選擇的健美操教學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應該實現優化。健美操教學內容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學生掌握成套健美操運動動作方面,而是應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體育技能,進而提升綜合能力。所以,學生在學習健美操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自學以及自主編排的方式,優化和形成全新的健美操教學內容。既需要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中融入運動健身的原則,也需要注重按照運動處方等理論,將科學鍛煉的方法融入其中,最終形成符合高校學生特點與實際情況的健美操教學內容。
3.3 優化健美操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高校選擇的健美操教學方法也并不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所以需要針對健美操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優化。
首先,探究式教學法無疑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也可以相互進行動作的比較。針對自己容易犯的錯誤進行提出,相互之間可以有效學習,從而找到有效的解決改進對策。探究式教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對健美操動作的掌握更加到位,同時也可以有效將動作和音樂之間進行聯系,確保動作之間的規律得以體現,進而真正滿足健美操的表現要求,使得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自主鍛煉能力以及編排創造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次,可以選擇課內外教學內容的相互結合,并且通過擴展式教學的模式,真正幫助學生形成對健美操課程的喜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當中,也可以組織一些社團活動,從而使得學生將課內所掌握的健美操知識和課外的健美操運動相結合,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內容。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增強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興趣,也使得“陽光體育運動”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滿足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最后,可以嘗試采用小組分組合作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編創自己喜愛的舞蹈形式。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和參與性,也可以使得學生的表演能力有所增強,從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密切溝通,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4 完善健美操教學考核制度
健美操不同于其他傳統學科,其本身更加注重對學生藝術能力、審美能力以及表演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更加需要教師和高校嘗試對當前現存的健美操考核制度進行優化。根據我國所提出的“陽光體育運動”教學發展目標來看,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健康作為教學的第一目標,并且將終身體育的思想落實到位。故而,健美操考核也應該實現科學、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這樣將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可以選擇課內與課外相互結合的考核方式,教師可以將考核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健美操專業知識以及基礎動作表演的考核,另一部分則是對學生編創能力以及綜合表現能力的考核。考核的時間并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期末,也可以選擇隨時的時段,這樣將會使得考核更為多元化,同時評價體系也會更加科學。同時,還可以優化現階段的考核評分比例,將理論知識的比例降低,提升實踐表現的比重,這樣可以切實提升教學質量,也可以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符合現階段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是近些年來我國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全面貫徹和落實“陽光體育運動”的教育教學目標,這就需要高校針對當前的健美操教學現狀進行客觀分析與改進,切實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教學平臺,促進健美操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高校需要以健身為目的,將這種理念應用在健美操教學當中,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讓更多學生產生對健美操課程的喜愛,進而從中受益。
[1]賀改芹.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普修課的改革思路[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5):111-112.
[2]周英.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學創新模式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63,65.
[3]季彥霞,趙華,李建華,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選課程改革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2):38-41.
[4]陳敏.基于素質教育的高校健美操課程改革探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2):173-174.
[5]趙光強,劉芳.創新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運動,2015(7):102-103.
G831.3
A
2095-2813(2017)02(b)-01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24
楊旭(1988,11—),女,漢,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