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芝 張沙
(1.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2.楚雄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發展影響研究①
趙新芝1張沙2
(1.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2.楚雄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大眾體育文化交流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6—2020年)》中提出的新見解,更是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該文以大眾體育文化交流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分析、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發展分析、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影響分析等3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旨在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6—2020年)》的發展建言獻策。
大眾體育文化 交流 全民健身
大眾體育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1]。它包括了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體育活動,其相關體育運動項目的文化即稱為大眾體育文化。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是為了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而制定的綱要。1995年6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相關細則,2016年6月國務院再次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6—2020年)》,主要就中國體育發展是十三五期間,就如何深化發展體育改革、發展群眾體育以及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做出了部署。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則針對現階段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大部分常見運動項目,包含對內與對外的相互交流互動,主要是為更好地發展社會大眾體育,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際發展。
大眾體育文化交流主要涵蓋了社會體育與群眾體育。主要是為了在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基礎上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而社會體育和群眾體育則包括較多: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等。大眾體育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文化活動的引導[2]。因此,我們將大眾體育活動又稱為一種文化活動,一種介于體育文化范圍內的廣泛文化。我國的大眾體育文化則包含較為廣泛,有著民族和形式之分,比如: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另外,還有一種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在我國逐漸興起的一種奧運文化,也正是由于這種后起的奧運文化在我國一度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對我國公民養成體育運動習慣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是為了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2016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6—2020年),并在其中強調拓展國際大眾體育交流,引領全民健身開放發展。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論、項目、人才、設備等國際交流渠道,推動全民健身向更高層次發展。加強全民健身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國際間的互動交流,傳播和推廣全面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中國式文化,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強國家體育軟實力。可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發展,不僅僅需要全國公民的共同參與,更重要的是在參與的過程中起到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作用。
2.1 內部交流(國內交流)
大眾體育文化內部交流是一項集社會多種體育活動為一體的體育文化交流過程。我國大眾體育分類較多,涉及面廣,56個少數民族就有56種民族的體育文化形式。傳統體育與新興體育運動各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職工體育、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等都有著各自的體育文化精髓,多種形式的大眾體育運動相互交流,能夠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創新出更多的體育文化新內涵。
2.2 外部交流(國際交流)
習近平訪問印度時提出中國的太極和印度的瑜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之后,中印兩國在太極和瑜伽兩個項目上進行大量的交流合作,如云南民族大學的中印瑜伽學院、印度辯喜瑜伽大學的太極國際學院、昆明理工大學舉辦的首屆GMS大學生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第二屆南亞、東南亞大學生文化體育昆明交流活動涉及了排球(男女)、足球(男子)兩項運動項目,福州的青少年國際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等。近年來,國內眾多的體育文化交流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大多數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國際間進行交流合作,被更多的國際友人熟悉和了解中國的大眾體育文化。
總而言之,大眾體育文化的交流對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意義,在國內交流和國外交流等形式上,越來越多的國民加入到了全民健身計劃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加入到全民健身中等同于與國際接軌;在交流的過程中,各省和各國的大眾體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交融和互動,將各自的大眾體育文化帶到了不同的領域和國家,對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發揚和傳承的作用。可見,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進一步落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
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都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不斷完善,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眾體育文化的崛起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社會的進步過程中,體育元素的攝入,使得人們對于健康的認識越來越重視,大眾體育文化作為體育元素的先驅,不斷地在人們生活的視野當中擴散。大眾體育文化交流是基于大眾體育發展的基礎之上,以其優勢為特點的交流形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升級為一種對全民健身事業起著積極促進作用的文化交流形式。
3.2 完善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落實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現代化的生產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居。在學習和生活工作中,人們的體力勞動和運動逐漸減少,腦力勞動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方式,使得人體局部的負擔增加,長此以往,人體內墜部分神經系統之外的其他系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尤其是人體的運動系統。由此,導致了“亞健康”現象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城市病。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之后,國家開始大力推進社會體育事業,2008年經過了北京奧運會,大眾體育逐漸在國民的視野中出現,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經過不斷的完善和落實后,群眾體育成為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在被人們認可和接受的同時,我國全面建設計劃綱要發展過程從督促執行逐漸過渡到了積極落實。借助著新科技的不斷創新,各種以運動為主題的科技產品問世,大眾體育文化交流成為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人們在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大眾體育文化交流的同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落實則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3.3 提高了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進程
隨著改革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的不斷發展,為大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社會環境。雙休日、國定假日等一些休息時間逐漸成為了大眾體育蓬勃發展的主要保障,“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等流行元素開始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口頭禪,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在大眾體育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國家體育總局的“陽光體育、億萬職工健身活動、體育三下鄉、三走等體育活動的號召,都對大眾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大眾體育活動的開展起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2009年國務院批準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無疑將大眾體育的文化和活動的普及再一次推向了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峰;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在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今天,成為了一種新的運動形式,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交流,都對我國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眾體育包括了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體育活動,發展大眾體育文化即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則是為了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人民體質,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要發展、要落實,就必須要以大眾體育發展為基礎。大眾體育文化交流則針對現階段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大部分常見運動項目,包含對內與對外的相互交流互動,為更好地發展社會大眾體育,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際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因此,大眾體育文化交流的發展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落實中的重要一步,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部分。
[1]張維壽,張建業,曹懷珍.21世紀中國大眾體育文化的興起及其對人的影響[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8(3):84-86.
[2]陳艷.論08奧運會與我國大眾體育文化的發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2):121-123.
[3]桑振洲,王少春.我國大眾體育文化的發展現狀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1(1),33(6):14-17.
[4]桑振洲,王少春.我國大眾體育文化觀念發展的歷時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1):23-26.
G80
A
2095-2813(2017)02(b)-01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69
趙新芝(1990,7—),女,漢,安徽亳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