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劍鋒
武術進校園的機制研究
佟劍鋒
武術進校園活動、武術段位制的開展是武術研究的熱點問題。現階段校園開展的所有武術進校園項目僅僅是成為校園文化活動,而非成為學校教育的科目。本文對現階段武術進校園的機制進行研究,分為學校管理機制、教學管理機制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中小學武術進校園如何得到更好的發展。
武術;校園;教育機制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文明,凝聚了豐富而優秀的名族傳統文化,而有的具有名族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遺忘。時光流逝民族傳統的文化又彰顯出濃郁的色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國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足夠證明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中華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更應該繼續傳承。現階段武術教育不僅僅難擔當起傳承和弘揚的重任甚至到里自身難保的地步。當今武術文化的發展必須依靠學校教育,走進校園,與學生相融合,從基礎教育抓起。學校成為武術發展的最佳選擇。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作為教育的首要平臺,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只有從學校入手,重視武術教育,使武術教育真正的在校園中生根發芽。在武術教學研究中發現學校喜歡武術,不喜歡上武術課。喜歡武術卻不喜歡練習武術。學校對武術有計劃,實施不足等問題成為武術教育的阻礙因素。武術如何能夠在校園得到良好的發展為武術研究的熱點問題。武術進校園機制的研究成為武術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隨著武術進校園政策的不斷發展,武術進校園僅僅以活動的形式走進校園,而非真正成為武術教育科目。面對武術進校園的尷尬處境,學校如何將武術進校園真正與學生融合到一起,是武術進校園的重要目的。學校應建立相對應的武術進校園管理機制。學校必須從自身做起,改善其中的不足,在學校教育中找到突破點,為中華武術構建良好的教育平臺。學校武術機制的突破首先從思想教育入手,逐漸轉變學生對武術的認識,注重環境的感染熏陶,提升對武術教育的興趣。如何吸引學生對武術產生興趣,這是武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就是培養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武術人。其次是在教學方法加以突破。學習傳承方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傳習。從基礎的武術動作開始,讓學生進行練習,逐漸加深動作難度。注重學生基礎教育的同時要加入團隊協作,對抗練習等。對武術課程的整體分布進行規劃,武術課程不單單是枯燥的練習課程,還要加入理論思想教育,了解武術的形成、武術的發展、武術的演變等內容。武術除了拳腳套路外還應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相應簡單的器械展示或教學。查找相對應的武術視頻,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最后是校園武術文化的展示如何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所學到的武術是武術進校園的主要環節,現階段僅通過集體的武術操來進行展示。將集體的展示分為小組或個人的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是提高武術進校園知名度的手段之一。
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對武術進行宣傳,在校期間多對武術運動進行宣傳,學校可以邀請武術知名人士到學校進行宣傳教育,帶學生參觀具有武術傳統文化的紀念館等使學生更加直觀的去了解武術運動,接近武術運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武術運動中。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方式為主。學校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師具有主導權利,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而現如今武術教學方式僅以模仿練習為主,教師在學生前面做動作,學生在后面模仿。教學方式以套路為主,導致學生缺乏對動作的理解,不了解動作的形成,沒有攻防意識。武術教育演變成模仿式教學使學生對武術課產生厭倦心理,課堂缺乏生機。教育是以啟發人性為宗旨,在教學中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武術教學模式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自主練習武術,激發學生對武術的興趣,師生間多增加課堂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啟發式教學固然重要但學習武術只有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練習才能領悟其中的真諦,使得融會貫通。
武術教學的應該遵循“先粗、后細、再精準”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求在練習武術時需要了解整個動作的來歷,要求首先熟知整體,再分別進行細致練習,最后在掌握整個技術動作的前提下,向精準方向擴展。武術套路看似簡單的模仿,但學生初步掌握動作的整體方向后在系統的掌握套路的結構達到準確與工整,發現錯誤動作,修改進行改正。在達到動作熟練后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強調動作細節如:身形、步伐、手型、身體放松不要僵硬等方面強調動作協調、完整統一、用力順達,連貫整個套路。
“德藝雙馨,文武雙全”是學校武術教育的核心所在,學校武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德藝雙馨,文武雙全”的優秀學生。在學校武術教育注重武術和文才相結合,在我國提出的文化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學校武術教育凸顯出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彰顯中國精神。中華武術文化內涵貫穿教育之中,武術文化是學校武術教育不可忽視的靈魂,文化傳承是學校教育不可推卸的義務與責任。武術文化的傳承是基石更是武術傳承的精髓所在,學校武術教育必須將武術精神與文化傳承下去。
武術進校園在我國各地的發展較為迅速,在我國許多省份發展較好,但大多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現,武術教育在于應該如何去傳承,使更多的學生將武術精神傳承下去。在學校方面學校應該積極開展武術精神的相關活動,大力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將武術真正的融入到校園當中。渲染學校環境,讓學生生活在據有濃郁傳統文化氛圍的環境之中。在學校武術教育方面首先要以培養“德藝雙馨,文物雙全”的學生為最終目的,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其次改善現有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更加喜愛武術,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武術運動中。最后在教學中,遵循“先粗,后細,再精”的教學方法將武術教育更好的發展下去。
[1] 蘇華偉,王崗.制約學校武術發展的“教育現象學”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12):85-90.
[2]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組編.我國中小學生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課題組.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狀況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2009(3):82-89.
[4] 戴國斌.中華武術的文化生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
[5] 趙岷,李金龍,李翠霞,等.身體:武術教育的原點與歸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3):53-57.
Mechanism Research on Martial Art Enters Campus
Tong Jianfeng
Wushu in campus activ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rank system become bot issues in Wushu research. At present, Wushu in campus acts only as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rather than an education subje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mechanism of present Wushu entering cumpus, which is divided into schoo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aim i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campus. Key words: Wushu; Campus; education mechanism
佟劍鋒(1992-),男,北京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Jilin Sport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Jilin, China.
G852
A
1005-0256(2017)03-009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