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足球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所在

2015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建設5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0個左右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等目標。2017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將達到2萬所,至少覆蓋2000萬足球人口;校園足球將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促進體育育人目標的全面實現。經過2年多的探索,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已達1.3萬所、校園足球試點縣69個,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青島市、廈門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4個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有力提高了校園足球的普及水平。那么,全國1.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能否實現每周上一節足球課?師資、場地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建立好通暢的通道,讓學生既能學習好,又可以投身到校園足球運動中?怎樣協調好校園足球和青訓之間的關系?對不達標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退出機制如何?
2017年3月7日上午9∶30-10∶30,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中國教育報刊社2017年兩會E政錄中接受網絡直播訪談。
王司長重點提出推動校園足球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所在,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體育應是教育的基石。以足球為突破口,擴大足球人口,實現體教結合。校園足球經過經過2年多的探索,目前已經建設了1.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0年實現建設2萬所,2025年實現建設5萬所。

李小偉:我是中國教育報刊社記者李小偉。兩年前的兩會上,姚明曾經說過很嫉妒校園足球,他認為中國任何一個項目都應該是從校園里出來的,他為什么嫉妒校園足球,什么是校園足球,讓一個籃球運動員嫉妒,為什么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所在?
王登峰:籃球其他運動項目羨慕足球這是很正常的,首先從運動項目本身來講,雖然籃球在國際上、社會上的影響力也非常大,但在全世界觀眾面前,大家最喜歡的還是足球。同時中國跟籃球相比,足球也更落后,所以說推動學校體育發展從足球開始是必然的。姚明之所以嫉妒是因為校園足球推動的過程中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足球活動中來,換句話講就是中國人應該都會踢足球,中國足球差是因為中國人踢足球的人是極少數。在學校體育課上,學校運動場上,真正組織球隊進行比賽的人非常少的。為了提高中國的足球水平,首先就要擴大足球人口,讓更多的青少年在學會踢足球的基礎上,熱愛踢足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來,這樣的話中國優秀足球人才的成長也就有了基礎。第二個問題是建設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目前來看,相比之下,喜歡打籃球的人比喜歡踢足球的人還要多,但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首先要在全國布局校園足球的項目,中小學48萬所,并希望十年時間能夠達到5萬校園足球特色校,也就是說這5萬所學校的學生,每周體育課里有一節課教足球,同時在校內組織廣泛的班級和年級的比賽,這5萬所學校的孩子都學會了踢足球,而且都能參與到足球的競賽當中去,這對于擴大足球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所以姚明會覺得什么時候籃球也能這么做就好了。其實2016年教育部已經推出了校園籃球的項目,只不過這是一個試點,先在全國11個省市,25所學校,設立特色籃球的試點,今年開始對這500多所學校也要開始教學、訓練、競賽的相關活動,取得一定成績以后再擴大項目。同時還有其他的項目,游泳、武術也都在開展相應的方案,所以誰都不用嫉妒。
李小偉:校園足球是學校體育的突破口。一直說要把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現在看推動校園足球也是在實施素質教育對嗎?
王登峰:這次兩會提出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是當前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主題。一直在講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一個人全面的發展。從黨的教育方針來講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們現在進行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教育公平,首先要解決的是硬件,或者辦學條件的均衡的問題。也就是讓全國不同區域、城市、農村地區、發達地區受教育的環境、師資、場地、器材、校舍等都能夠達到均衡,這是從辦學條件上的均衡。長期以來無論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現實的升學通道上,我們看到的還是,大家首先對孩子的德育非常重視,這應該是我們黨教育方針里非常重要的體現,各級各類學校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第二個方面就是智育的教育,這也是非常重視的,從家長到孩子到校長都發自內心鼓勵和支持孩子努力學習。但是另外的兩育,體育和美育相對來講受忽視,換句話說我們培養的人才在德育和智育方面我們下了很大的工夫,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體育和美育方面是有欠缺的,不僅僅辦學條件上有欠缺,從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講,體育和美育方面的素質也是欠缺的。所以在建設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以及教育部今年將頒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中,我們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德智體美四個方面的均衡發展,將來的人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這個全面發展不應該有明顯的短板。現在學校的教育,相對來講體育和美育素質欠缺比較多的。
李小偉:踢足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是真的嗎?另外我想請您舉例來說明一下好嗎?

王登峰: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大腦細胞的發育,在6到12歲這個年齡段是黃金期、關鍵期,腦細胞的充分發育和發展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達到一定量的體力活動,身體活動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整個腦神經和腦細胞的發展才是最旺盛和健康的。因此從保證一個孩子的智力發育來講,必須要保證他充足的運動時間。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小孩子很活躍,閑不下來,越是這樣的孩子,將來越聰明。越運動的孩子,整個神經系統的發育越健全,這點從自然科學已經證明了。從推動校園足球以來,我們發現很多家長,以及校長,社會人士擔心的是,孩子們踢球時間多了會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因為體育鍛煉時間長了,學習時間少了,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愿意帶孩子參加鍛煉的原因,你有時間多寫作業才會對你成績有所提高。其實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我們去青島一個實驗小學,這個小學是很大的一所學校,每個年級十五六個班。這個校長想了一個辦法,他說我們這么多的孩子一下子都去踢足球,可能場地、師資都不夠,每個年紀就讓孩子自愿報名,組建兩個足球實驗班,實驗班的孩子每天下午兩點到四點就是活動課,兩點到三點也是活動課,兩點到四點這兩個小時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這兩個足球實驗班的孩子,每天的兩節活動課都用來教足球課,這樣每周就十節足球課,同時每周還有四節體育課,減少一節體育課,上三節體育課,這樣每周有十個小時的足球學習和訓練時間。最后到年終期末考試的時候,這兩個實驗班的孩子,在整個年級里考試都名列前茅,也就是說這些孩子平均每周比其他孩子多運動九個小時,有十節的足球訓練課,再加上原來是四節體育課,少上了一節,等于比其他孩子多上了九節體育課,但是他的考試成績都排在最前面,這說明什么?說明每周拿出十個小時以外的時間訓練,不但沒有影響文化課的學習,反而提高了學習成績,這是小學的情況。我跟校長說了,如果這兩個實驗班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排在前面,而且玩的時間比人家多十個小時,那很多家長肯定都愿意讓孩子上足球班了,你得趕快擴大足球場地。這只是其中一個個案。
李小偉:踢好足球的孩子也可以上名校嗎?有可能進清華北大嗎?
王登峰:他可以上更好的學校,一方面保證他的文化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足球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關于大學招生,我們實際上在教育部六部門文件里明確界定了,我們要在全國建設200所高校的足球水平隊。200所什么概念呢,每支學校至少兩支隊伍,一個男隊一個女隊,一支隊伍20人的話,一個學校40人,200所一年就是8千人。這8千人的校園足球優秀隊員,將從高中進入到大學,我們下一步可能也要進一步的完善政策,首先我們要盡快實現200所高校,現在不到90所學校有高水平足球招生的資格,我們希望從今年開始加快速度,爭取在2020年之前,完成這200所高校的布局。

實際上很多高校都有條件,目前來講高校的場地、師資都不成問題,經費也不成問題,所以盡快去完善硬件設施同時進一步完善高校高水平足球隊的招生體系,因為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體育特長生加分取消了,什么樣的學生能進入到高校的足球隊,也處在磨合和轉型期,但是將來踢足球踢的好的孩子,肯定是有機會進入到他心儀的高校。清華北大都要建高水平足球隊,所以他們一定有機會進去的。前提是文化課也要好。
李小偉:開展校園足球兩年多來也遇到一些困難,您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王登峰:最大的困難就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從學校體育,從體育本身,很多人的觀念還是一講到體育就是運動員的事,一講到體育就是競技運動,其實體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中國古人講到的六藝的教育,禮樂,禮是人的行為規范的培養,什么場合見什么人,穿什么衣服說什么話,都規定得清清楚楚。樂,也就是現在的美育,其實培養一個人在面對問題、困難、挫折的時候,如何盡快的調整自己的情緒,能夠符合禮的要求,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而射和御,相當于今天的職業教育和體育,射,射箭,御,駕馭馬車,這屬于職業技能,屬于軍事國防,同時也屬于體育。書數是排在最后的,也就是今天的文化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把射和御放在第二位,禮樂第一位,而我們的體育所要傳遞的價值,也就是禮樂要傳遞的價值。體育競賽遵守規則不就是禮嗎?樂你在遇到問題困難挫折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能夠符合禮的要求;勝不驕敗不餒,在場上和人起了沖突怎么辦,遇到裁判不公平怎么辦,回到隊伍埋怨怎么辦,贏了會不會得意忘形讓別人怎么樣,其實這些都是體育運動帶給人們的積極變化,這里面禮樂射御都有了。這不正是體育的價值嗎,而這個價值到今天為止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來認識?我覺得這是我們說學校體育場地不足、師資不足,我們的體育課開不起來、開不好,學生體質健康落后、運動技能不足的根本原因。

李小偉:您剛才談到了校園足球的過去,我們展望一下未來或者2017年的工作?
王登峰:2017年的工作,我們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快推廣和普及,在2015年2016年評選認定了兩批校園足球特色校,一共13371所,還有69個試點縣、4個實驗區。2017年再進行第三批的校園足球特色校的認定,達到2萬所的目標,今年要認定六七千所。如果考慮到一些學校退出的話,認定還會更多一些。另外新增試點縣和實驗區。也就是說我們由試點縣、試驗區引領,特色校推開,同時通過退出機制做普及的工作。
第二就是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的教學體系,校園足球發展,我們要實現的終極目標和近期目標,最終立足于一定讓孩子學會踢足球,因此教學就是最基礎的環節,因此還會繼續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同時我們將在2017年拍攝完成360集的校園足球的教學視頻。
第三要配合法該部門做好校園足球場地的建設和修繕的問題,這個到2020年要在校園內建成4萬片,這個任務非常重,也希望各地加快這方面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