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志龍
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
□ 蔡志龍

本文以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的內涵為基礎,闡述當前小學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性和適應性,并在此基礎上針對當前我國小學體育中的素質教育的現狀,探討了較為合理的體育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方法。
大力推進體育教育尤其是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不但關系著教育改革的成效和個人的健康發展,而且關系著國家對全面發展的后備人才的需求,更關系到國家進步和百年大計。筆者結合相關理論和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實踐,對小學體育教學談幾點看法。
素質教育可以說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一種教育主張,這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而素質教育是利用遺傳、環境與教育的積極影響,且在對學生已有發展水平與可能發展潛力作為準確判斷的基礎上,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的能動性,這就使所有學生都在已有發揮水平之上有所發展。而它既包括從解剖生理特點界定的先天遺傳素質,也包括學生主體的發展與教育因素的現實狀況。但是素質教育不是教育的分類,而是一種指導思想,而且一種教育觀念,是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的素質,即思想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和生活技能素質。素質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質與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這是現代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所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的教學思想已經很早深入到了各發達國家的體育教學的工作之中。但是在國外他們則以尊重與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社會人際關系的交往能力等等;但是在我國重共性輕個性、重技術輕理論,強調紀律嚴明忽視輕松活潑,強調一板一眼的教學秩序,忽略靈活多樣具有實效的教學形式。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的小學體育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體現在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相對滯后等方面。而在世紀之交,如何才能構筑出面向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的小學體育,如何才可以主動適應跨世紀人才的培養,這才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且有十分緊迫的時代挑戰性。
1.傳統體育教學觀和應試教育對小學體育教學影響根深蒂固。
可以說長期以來,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到了傳統體育教學觀和應試教育影響,總是片面地強調以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性活動,與此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的體育能力的培養。而這種教育模式,雖說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的有限范圍之內適應了時代的需求,但是卻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養的片面性,從而形成了一定的發展隱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素質教育理論如何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研究不夠,其中缺乏中間環節,而且沒有形成以終身體育為主線的素質教育模式。第二是小學體育教育行政與業務指導部門監督指導的不力。
2.小學現行體育課程的有些教學內容重點不夠突出、層次無區別、針對性也很差。
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的大綱很多內容都是用強調傳習運動的技藝為中心,但是大多數活動的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內容,因此這不能說是適應成年后的運動,而且使得不少的學生在成年之后,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也是有減無增。教學的內容安排,基本上選用了田徑、體操、球類等運動項目的分類方式與直線式、間隔式與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3.教學方法過于陳舊,課程設定也不合理。
當其它課程中開始普及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的時候,體育的理論課的教學,還是停留在一塊黑板與一張嘴和一支粉筆上。因此,實踐課的教法往往滿足于講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復練習法和游戲與比賽法等系統的教學方法,而且一些新教學方法比如發現教學法、程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似乎還沒有被大部分老師接受。
[1]顧明遠.素質教育的實施與運行[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10.
[2]劉兆厚.小學體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4).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玉井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