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娟
文言文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載體和傳承工具,是民族燦爛文化的有機組成,是代代相傳的文化遺傳基因,是涵養并滋潤炎黃子孫的“必需品”和“營養品”,其中富含啟智益能、陶冶情操、熔鑄精神、弘揚個性、健全人格等各類元素,充分體現了教育對于人的終極關懷。在西方文化、粗俗文化、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高度重視并大力強調以文言文為主的民族文化教育,既具現實意義又有深遠影響。然而,“一讀二譯三背”的傳統教學痕跡依然很深,廣大師生對于文言文并不怎么待見,它似乎成了語文教學改革中一個“讓人遺忘的角落”!
這種現象已經引發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和為之探究。那么,就高中語文課來說,如何在新形勢下打造善教樂學的文言文活動環境呢?
一、以學生“想學”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樂學環境
現代認知學認為,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分為“智力型”和“情感型”兩大類;后者又分為積極性情感和消極性情感兩種形式。以動機、興趣、愛好、意志和個性等為活動形式的情感性因素,它雖然不能直接地參與學習之中,卻往往在穩定、強化和指向等方面充分發揮不容忽視的正能量作用。打造善教樂學的文言文活動環境,就是以情趣化原則為指向,從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情緒智力效益。
以課堂導入激趣法為例。比如《荊軻刺秦王》一課,筆者作了如下導入: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大將王翦率領大軍攻打趙國,在攻克趙國都城邯鄲后俘虜了趙王遷。王翦奉命駐軍中山,準備伺機進攻燕國。在如此情形下,燕國立即就陷入了朝不保夕的艱難困境。在強軍壓境的危急時刻,燕太子丹被迫采取“行刺”秦王這一恐怖策略。那么,他究竟派誰去秦國呢?如何實施行刺計劃呢?行刺最終結果又如何呢?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一篇文言文——《荊軻刺秦王》,來共同感受那驚心動魄的歷史一刻。以介紹故事背景水到渠成地導入課堂教學,不僅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效激發了課堂學習的期待心理,而且有助于為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了良好鋪墊。當然,導入方法是豐富多元的,我們應當根據語篇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相機選擇。
二、以學生“愛學”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樂學環境
新教育理念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從根本上來講,只有學生的“想學、愛學、樂學、惠學”,才能切實有效地把他們逐步引向“善教樂學”的良性發展之路。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一直采取“以教為主、被動促學”的“喂教”活動模式,讓課堂教學整體上變得“缺情少趣”,難怪在學生群體中普遍流動著“畏學、厭學”的心理現象。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是引發學生“愛學”的根本因素。
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筆者習慣性地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4—8人的學習小組。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預習、鞏固、綜合實踐等環節,經常采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模式,以《過秦論》課堂教學為例。首先,筆者從語篇內容中提煉了六個研討性問題;接著,按照“自認+指定”原則,為8個學習小組分派研討問題,并且規定活動時間為10——15分鐘;然后,各組成員自動聚攏起來,共同學習并探討指定任務。由于引入了激勵性比賽機制,各組成員及其小組之間“不用揚鞭自奮蹄”,紛紛自覺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研討活動之中;最后,師生在集體性范圍內進行了交流與共享、梳理與提煉、總結與評比。本次共評選出1個優秀小組、2個先進小組,其余均為合格小組。通過這種小組活動模式,非常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愛學文言文的情趣意識、能力素養和進取信念。
三、以學生“慧學”為指向,努力打造善教樂學環境
歷經千百年積淀下來的文言文具有相當的文學性和思想情感價值,尤其編入基礎教材的文言文語篇,更是文質兼美的經典傳世作品,它們往往比現代文更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大可不必去條分縷析,去主觀肢解,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目視其字,去耳聞其音,去心悟其情,從而在“反復誦讀、品詞析句、疏通文脈、情感體驗”中去全面感知,去努力觸摸和突破。
以《師說》教學為例,簡要介紹如何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文言文“惠學”意識和能力。①粗讀。讓學生讀通課文,以“文從字順”為標準,在解決字音字形、弄清句子大意基礎上,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②精讀。筆者拿出課文一二兩個自然段,要求學生以男女兩個團隊各選一段分別朗讀,然后把段落互換過來再讀。之后讓兩個團隊開展自我評議和相互評議。每一個人都明顯地感受到,這一環節的精讀比粗讀要進步了不少,而且在相互評比中還有所學習,集中體現在輕重讀、停頓和節奏等方面。大家基本達到了“有感情讀”的水準。③反復讀。“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除了課堂誦讀外,要求學生課后反復吟誦并配以默寫,從而在以讀助寫、以寫促讀中建立“讀寫一體化”學習流程,努力讀出個性化和審美價值。
以上是筆者關于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簡要實踐與思考。綜上所述,“教無定法,卻有章法”。我們只要本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始終堅持以“想學、愛學、惠學”為目標引領,與時俱進、勇于實踐、善于反思,就一定能夠打造善教樂學的文言文活動環境。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3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