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是韭菜生產中最主要、最頑固的害蟲。針對目前生產中農藥殘留以及韭蛆防治難等問題,立足于生產,從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總結了韭蛆綠色防治技術,以保障韭菜安全生產。
1.農業防治
(1)選擇適宜地塊。堅持輪作換茬防治韭蛆,適宜的種植地塊是基礎。確保種植區域遠離畜禽場、污水溝、工業“三廢”等污染源,選擇3年以上未種植過十字花科、蔥蒜類蔬菜,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高,水質無污染,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種植,并且每隔2~3年輪作換茬一次,以降低蟲源基數,減少蟲源積累。
(2)選擇抗性品種。選用抗病蟲、抗寒、耐熱、分株力強、品質好、適合當地消費習慣的品種。
(3)施用腐熟有機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工業化處理的有機肥。施肥要深施覆土,以減少成蟲產卵量,有效減輕韭蛆危害。
(4)施草木灰。在韭菜收割后,將草木灰撒在畦面,可惡化成蟲產卵環境,妨礙韭蛆生長,同時可起到疏松土壤、增加磷、鉀元素供應的效果,使韭菜苗齊苗壯,提高產量。
(5)蓋薄膜阻止產卵。韭菜收割后,在菜田上空飄散著很濃的韭菜味,能引來大批成蟲產卵。因此,收割后要立即在韭菜畦面上覆蓋塑料薄膜,待3~5天韭菜傷口愈合、韭菜味消失后,再揭掉塑料薄膜。
(6)適時扒土晾根,控制澆水次數。春季氣溫回升后,或韭菜收割后,選擇晴天,及時將韭菜根區周圍的表土扒開,使韭蛆幼蟲暴露于地表,通過低溫與暴曬,將韭蛆幼蟲凍死、曬死。韭蛆喜高溫高濕生態壞境,因此澆水不能太勤,一般韭菜地在割韭前5~7天澆一次水,大水淹沒畦面,可以降低韭蛆的羽化率和卵孵化率,還可以消滅部分幼蟲,明顯減輕危害。割韭菜后盡量延遲澆水時間,以利刀口愈合,減輕韭蛆危害。
(7)沼液治蟲。沼液不僅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銅、鋅、錳等營養元素,而且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各種生長激素、維生素、有益生物菌等,極易被韭菜吸收,是韭菜綠色生態種植的首選肥料。沼液在厭氧發酵過程中,繁殖了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分解原料產生沼氣的過程中,分泌了許多具有殺蟲作用的物質,即生物殺蟲劑,可直接殺死韭蛆。因其無污染、無殘留、無抗藥性而被稱為“綠色殺蟲劑”。另外,沼液中生存的生物菌寄生在韭蛆的體表或體內,損壞韭蛆的機體或干擾韭蛆的生理機制,致使韭蛆生病而死。因此,用沼液灌根,一是可趨避成蟲產卵,使成蟲轉移產卵目標;二是可直接殺死韭蛆幼蟲,還可使寄生菌致死害蟲。具體做法:韭菜收割后3~5天,可隨水沖施沼液30~45噸/公頃,也可在韭蛆卵孵化初期尚未危害時,用沼液灌根。
2.物理防治
(1)糖醋液誘殺。用糖、醋、水配制誘殺液,比例為 1.5∶1.5∶7。用口徑40~50厘米的陶盆或瓷盆裝誘殺液,盆底離地面高100厘米左右,用木樁或磚墩將盆固定好。韭菜地安放60~75盆/公頃,每隔2~3天加一次誘殺液。加液時用笊籬撈干凈再加液,加液后滴1~2滴菜油,可增加誘殺效果。
(2)黃板誘殺。在成蟲盛發期,在離地高55~75厘米處安置黃板,設置375塊/公頃。安置一段時間后,若黃板沾滿害蟲,可更換黃板或重新涂抹機油后再使用。
(3)殺蟲燈誘殺。利用韭蛆的趨光性,設置頻振式殺蟲燈15盞/公頃,燈下放水盆,并加一把洗衣粉攪拌均勻,在5—10月成蟲羽化盛期的晚上開燈,可誘集成蟲,使其撲燈落水而死。
3.生物防治
用1.1%苦參堿粉劑400倍液,或用0.5%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用10%高滲煙堿水劑1000倍液,或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韭蛆,也可用20%滅幼脲水懸浮劑11.25升/公頃,按照說明兌水灌根。在幼蟲發生前5天進行施藥,提高防治效果。
4.化學防治
韭蛆每年發生多代,春、秋季發生危害最重,可于春、秋季成蟲羽化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每次防治選擇9時至11時,莖葉噴灑2.5%溴氰菊酯,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其他菊酯類農藥。韭菜周圍的土表亦應噴到,但要注意韭菜收割前15天停止用藥,以防農藥殘留。
(山東省陽信縣農業局 劉丁云 郵編:251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