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心理醫院心理門診近日接診了一位骨瘦如柴的女孩陳某。這位女孩為了成為一名舞蹈演員,從十二三歲開始節食,此外還使用催吐、導瀉、過度運動等方法進行減肥,導致體重驟減,到16歲時,她體重已不到40公斤,但陳某仍認為自己太胖,決心繼續減肥。后來她出現了閉經、營養不良、心動過緩、低血壓等癥狀,還有了難以克制的頭暈、耳鳴現象,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陳某告誡自己要注意營養,但她已經對任何食物都喪失了興趣,甚至吃到嘴里就會吐出來。醫生診斷陳某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癥。
神經性厭食癥是指因認為自己過胖而有意節食,導致體重明顯下降的一種進食障礙,而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神經性厭食癥是心理障礙性疾病,叫做攝食障礙。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近幾年患病率呈明顯增高,通常有15%~20%的死亡率,患者多以女性為主,是青春期女孩子常見的病,她們通過節食達到理想中的完美體形,以適應社會需求,由此而產生了神經性厭食癥。由于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期,患神經性厭食癥會使她們的身心發育受到嚴重影響,治療上一般需住院治療,并進行各種心理治療。
其臨床特點和表現是:
1.自我強制節食。即使明知自己不胖但仍認為不如旁人身材好,故意控制進食量,并采取過度運動、引吐、導瀉等方法來減輕體重,有時因節食時間過長而喪失食欲和饑餓感。
2.患者會出現周期性貪吃飽餐現象,吃過后怕發胖,又想方設法將食物全部吐出,于是又誘發神經性嘔吐,造成“不吃則已,一吃即吐”的惡性循環。
3.女性患者會出現閉經,男性患者則表現為性欲低下或性功能減退,青春期前的患者則可出現性器官或性征發育延遲或停滯。
4.體重顯著下降。體重較正常體重值低25%以上,體重下降完全系減肥節食所致,消瘦原因必須排除由器質性疾病引起。
5.其他表現還伴有焦慮、抑郁、失眠、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動等精神癥狀,以及嚴重營養不良造成的重度貧血、疲憊無力、身體虛弱和易感染等。病情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因嚴重心理障礙而自殺者也屢見不鮮。
對于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心理疏導,應幫助患者端正對健康、體形、體重、飲食和營養的正確認識,引導患者正規飲食。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有30%~40%可完全恢復。對于該病的治療,首先要考慮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對厭食者要勸她們恢復正常飲食,適當恢復體重,制定合理食譜,并采用抗抑郁劑改善情緒,促使其進食與體重的恢復。家人則應認識到患者的表現是一種病態,而不是什么思想問題,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愛,要循循善誘,曉以利害,不能惡語相加使其心靈再受創傷。
(四川 楊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