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倩
摘 要:近些年來,大數據概念從理論走向實踐,其特征和古城開發有著緊密的聯系,大數據的逐步運用不斷推動古城開發走向成熟,滿足古城開發“公共利益”的價值觀及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全面步入大數據時代,古城開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古城開發是以發展當地旅游為目的的,在其開發過程中開始出現諸多不利因素,因此探索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的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古城;開發;數據;信息
當今世界,各種能源不斷被消耗并面臨枯竭,但有一種資源卻隨著使用不斷增多,這便是信息資源。2012年,自2012年聯合國頒布《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白皮書以來,世界正式進入大數據時代,未來十年將是一個以數據為主導引領人類發展的智慧科技時代,其中討論了如何利用大量豐富的數據資源幫助政府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指導經濟健康快速運行問題。白皮書的頒布對聯合國和各國政府都是一次歷史性機遇,而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利用大數據時代做好古城開發工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課題。古城作為見證人類歷史興衰榮辱的重要標志,在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以其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秀麗雋美的景觀風貌、悠閑自在的閑散時光,吸引著無數游客,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探討古城開發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值得深入探究。
一、大數據時代的基本內涵
最早提出“大數據”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2011年5月,麥肯錫公司于在2011年5月的《大數據》報告中明確指出:數據已經被廣泛滲透于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之中,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雖然當今社會各界對大數據的概念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是無疑大數據無疑指的是傳統數據工具無法獲取、存儲、分享、整合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具有四個重要特征: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當前,大數據已被廣泛運用于當今社會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大數據信息資源呈爆炸式增長,全面考驗著各行各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誰擁有更加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誰就能夠在大數據時代搶占先機。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當前,對大數據的應用已經從互聯網走向了行業運用,不僅被運用于媒體廣告營銷,同時也開始服務于社會公共事業。比如,智能城市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更快速實現智能交通監控、智能公共安全、氣象和污染變化的智能監控及預測等應用。更是放眼古城開發,大數據能夠提供更為龐大的信息資源,加快推進古城開發信息化建設進程,促進古城開發緊隨時代發展趨勢,創造出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當前古城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古城開發最初的成功,引起一陣古城鎮開發熱潮。古城火爆發展的背后種種危機開始若隱若現顯現。
(一)過渡過度開發,商業化嚴重
縱觀全國的古城開發,不難發現普遍存在急功近利、重商業輕文化的問題。人們對古城的喜愛、游覽,源于古城的原始和本真,即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活習性和民俗文化。各個古城過度的開發,導致古城喪失原有的個性和獨特印記,現代符號趨于雷同,形成“千城一面”的尷尬局面。[1]要知道,正是由于人們厭倦了城市里的喧囂,才選擇逃離城市、走進古城,獲得短暫的安慰,然而走近古城卻發現,數不盡的酒吧、別墅映入眼簾,好似又走進另外一個圍城。
(二)超負荷接待,生態環境堪憂
古城的開發在吸引大批游客的同時,也使得當地“人滿為患”,加上當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應對措施,使得古城出現超負荷接待現象,以至于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三)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古城形象大打折扣
有些古城在進行規劃時,由于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忽視了古城的文化特色,肆意刪減、增設旅游景點,采用大量仿古建筑,破壞古城的整體布局,使得古城喪失了原有的靈魂與韻味,導致古城形象以及吸引力大打折扣。
三、大數據時代古城開發的策略探索
(一)制定嚴格的古城開發規劃方案,避免潛在的破壞風險
大數據時代,要想推動古城開發工作,首先就要制定出嚴格、切實可行的開發規劃方案。一方面,要做好古城保護規劃,依據古城價值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等級的保護區,并對其進行分級管理,控制游客數量,保護好古城的原始風韻;。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古城旅游開發規劃,對當地旅游開發項目作出科學且專業的規劃,開發時作出真實、可靠的評估,實行分批與分期的方式進行旅游開發,保證旅游開發能夠獲得一定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避免古城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破壞風險。
(二)以人為本,重視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城市發展的第一意義永遠是為人服務,古城鎮也是如此。我們在開發古城時,可以通過對歷史文化和市場現狀的梳理,堅持以人為本,處理好古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市場性之間的關系,以達成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以人為本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原著居民,。在開發古城時不能隨意搬遷、建造新城鎮,要充分考慮到古城特有的歷史文化特性,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古城原有風貌與生活韻味的同時,為原有居民提供繼續生活在古城的經濟來源和動力。[2];二是指的是游客,。保護好古城的原有韻味,能夠讓游客切身體驗一段原汁原味、可觸摸的古城文化之旅。只有這樣,古城才有了靈魂,有了人氣,才能使得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達成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三)重視人才,培養古城開發專業人才隊伍
掣肘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就是人才短缺,古城開發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古城開發涉及了當地發展的方方面面,這就對相關從事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進古城開發工作相關人才的智能化和專業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3]應當采取培養與引進人才相結合的策略,既要從內部挖掘、培養人才,從教育抓起,建立長效激勵機制,支持再教育學習崗位成才,培養古城開發專業人才,還要也要積極推進高水平大數據人才的引進,形成具有強大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古城由于人們在這里世代居住、生活生產,它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心理認同感,超過任何一個單獨的文物建筑。因此,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古城開發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古城開發過程中很多重要的信息將會被有效提取出來進行統計、加以分析并利用,為古城的開發、保護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務。要開發古城,相關部門就要留住原有居民,及時轉變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創新,充分運用新技術和新應用,在大數據時代推動古城開發工作,保護傳統空間的使用性質不發生大規模改變,保護當地的民風、民俗文化,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華繼,韋中祥.大數據時代城建檔案工作發展初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34-35.
[2]吳一洲,陳前虎.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途徑[J].規劃師,2014(6):90-91.
[3]曾黎黎.古鎮特色及古鎮開發中的問題初探[J].現代商業,2013(31):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