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摘 要】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對于改進課堂教學、激勵學生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當下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陷入的誤區切入,討論了創新教學評價方式的策略,希望能為現階段中職藝術設計教學工作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中職教育;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方式創新
伴隨中等職業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中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市場需要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技能全面的綜合型人才,然而審視當下中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現狀,我們必須承認,“唯分數論”的教學評價方式影響了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想要真正促進學生藝術設計素養的提高,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學評價方式。
一、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陷入的誤區
第一,當下的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普遍陷入了評價標準單一的誤區。不少教師忽略了學生專業素養是一個發展性過程這個關鍵性問題,以單純的“100分”、“80分”、“60分”給學生的作品打上烙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參與藝術設計教學活動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第二,當下的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普遍陷入了評價方法單一評價的誤區。大多數教師僅憑幾次臨摹成績就對學生這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活動進行定性,不僅有失偏頗,也沒有體現學生藝術素養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教學要求。而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教師局限于從作品的畫面、比例、上色這幾個方面進行點評,鮮少從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表現力這些角度進行分析,這不利于學生個性以及能力的發展。
第三,當下的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普遍陷入了評價主體單一的誤區。教師成為教學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單一評價,而學生本人并沒有積極參與到教學評價之中。這導致學生課堂參與意識淡薄,學習效率低下。
二、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方式之創新策略
(一)創新評價標準,倡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互結合
《藝術設計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四大課程目標,這四大目標之間是相互統一、相互聯系的關系,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應當創新評價標準,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互結合的方式對這幾個課程目標全面關照,促進學生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在我本人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除了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采用定量評價之外,其余階段我都盡量采用定性評價,多從學生的藝術情感與態度、藝術能力發展以及人文素養發展方面進行點評。如非必要,我很少直接在學生的作業上留下100分、90分、80分、60分這樣的評價,而是多用“優異”、“很好”、“有待進步”這樣的字眼進行點評,這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二)創新評價方法,倡導發展評價與終結評價相互結合
著名教育家斯塔費爾比姆曾經說過:“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評價本身,而是期望通過評價及時幫助學生反思不足,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谶@一目的,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應當創新評價方法,將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互結合,全面、真實、深入再現學生藝術素養發展趨勢。
“成長檔案袋”是當下普遍受到認可的一種教學評價方法,深入彰顯了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互結合的理念。就我本人的教學評價經驗而言,這種評價方法值得在中職藝術設計課堂進行推廣。入學之前,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個檔案袋,要求學生在事先打印好的“專業素養發展期望”表格上如實進行填寫。根據學生所填內容,我會指導他們制定階段性發展計劃,并定期考核打分。各個階段學習計劃完成度累計所得為本學期藝術設計課程總分,這種評價方法淡化了“一考定總分”的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創新評價主體,倡導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互結合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時進行的雙邊活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開展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有必要將學生引入評價主體,通過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互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我的課堂上,除了我本人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之外,我還引入了個人評價、小組評價以及家長評價。個人評價是為了幫助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藝術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激勵學生繼續進步;小組評價則彌補了個人評價視角的狹隘,同時又有力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而通過家長評價,我進一步了解了學生課后表現,這為有的放矢調整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起一套客觀公平的教學評價方式,才能促進中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如何以全新的理念審視當下的中職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用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議題。多年從事中職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本人越發深刻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我認為,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應當創新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主體,最大限度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玉華.中職藝術設計教學評價方式探索與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1(7):123—124
[2]楚天.以“多元化教學評價”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的本科教學[J].2010(11):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