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華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從時間上看覆蓋課前、課中和課后。從培養目標上看包含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此模式下要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單憑傳統的課終評價方式很難做到公平合理,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所以要加大形成性評價比重,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督促作用。督促學生將功夫下在平時,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
1 形成性評價的基本原則
1、評價內容多元化
多元化形成性評價主張真實、全面地評價,實現評價與學習的融合,秉承在學習中實施評價,在評價中促進學習的基本理念。形成性評價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看作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收集關于學生學習狀態、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相關信息,以全方位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單一的面向知識目標轉向能力目標乃至情感目標等多元內容,從知識、能力、態度等多項指標去衡量每一名學生。只有這樣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評價主體多元化
多元化形成性評價強調建立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體系。主張自主學習,發揮創新精神,實現自我反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也有利于督促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評價,有助于他們在認知層次上達到協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將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使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3、評價方式多元化
翻轉課堂教學是近年來在網絡、通信、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提出和實施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評價的手段也要依托現代教育技術,以減輕評價的工作強度。可采用計算機評價和人工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電子檔案、學習日志、階段性測驗、任務驅動學習等的評價手段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
2 形成性評價的基本方式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可以通過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與教師評價這三種評價方式對教學過程的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階段進行動態評價。
1、自評
翻轉課堂中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在課前,由學生自主在線上完成。因此,學生的自我評價至關重要。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能夠充分、深入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強項與弱項,并真正將學習內容視作反省探究的材料。同時,自我評價使得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自主調控學習過程,從被動接受評價轉為主動參與評價。此外,翻轉課堂中學生的自我評價還能以反饋信息的形式,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與整體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調整教學方案。自我評價貫穿于課程的每一個階段。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疑問分門別類地記錄、保存下來,客觀地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不足作出評價。教師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進行綜合分析,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適當指導。課上,學生自由展示、探討自己在課前學習到的知識及對問題的理解,提出疑問,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課后,學生可以通過自測題等方式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進一步評估。
2、互評
翻轉課堂中的互評作為自評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同學的學習進度,使學生在對比中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競爭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通過互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會更密切,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進行互評時,教師通常需要預先設計評價量表,使學生能夠更客觀地對同伴的學習表現作出評價。
3、教師評價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的轉換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和輔助者。然而,教師評價在翻轉課堂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教師需要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并以此為依據,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調整、優化之后的教學計劃。相對于自評與互評,教師評價無疑更具體,更有專業性與針對性,更具有權威性,一份詳盡具體的教師評價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形成性評價的指標及標準
為客觀真實的實施評價,形成性評價涵蓋教學過程的全過程,指標包含各個教學活動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多樣,各評價指標所占的比例也要適當。
考核指標主要考核學習參與度、積極性和階段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通過考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課堂提問問題的預習情況,課堂發言、作業完成、課堂活動、到課情況等考核學生的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指標;通過章節綜合訓練主要考查學生對本章內容的學習應用情況,考核學生知識能力目標。
參考文獻
[1]沈海英.形成性評估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中作用的實證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2).
[2]白雪,曲波.形成性評價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 (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