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科
摘 要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完善,鋼琴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但從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將針對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進行理性反思,并就如何構建合理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大學 鋼琴教育 教學模式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藝術教育,鋼琴教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大學鋼琴教育,專業性較強。教學模式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在培養專業化鋼琴人才,推動音樂行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通過理性反思,構建科學的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
1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的反思
1.1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目前,大學鋼琴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因材施教原則。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在入學前經過統一考試和專業測試,具有較好的鋼琴功底,因此,不再注重基本功的練習。但實際上,一部學生在鋼琴技能和音樂增加了其學習難度,甚至無法跟上課程進度,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部分學生還會產生抵觸情緒,喪失自信心。理論知識上比較欠缺,尤其是非鋼琴專業的學生,
1.2教學內容單一
大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是由教師自主選擇,教材內容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我國鋼琴教學主要以名家作品、經典曲目為主,在教學方法和理論體系上,缺乏創新和特點,一直沿用傳統模式。學生練習曲目單一,在創造性的培養上比較薄弱,很多學生始終無法真正了解鋼琴藝術的內涵。同時,不同的大學在教學水平上,也有較大的差異,專業的鋼琴大學由于學生素質偏高在,在教學中更注重規律的探究,側重專業樂律和實際練習,學習內容具有較深的難度和深度,而綜合性大學主要以提升學生藝術欣賞品味為主,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時,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明確側重點,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構建合理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的建議
2.1明確教學目標
專業鋼琴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鋼琴演奏家、藝術家,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而在綜合性大學鋼琴教學中,完全照搬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經驗,則脫離了實際,忽視了二者的本質區別。大學鋼琴教學,主要是培養適應中小學鋼琴教學工作需要的基礎教育人才,因此,應側重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文化素質、教學能力的培養,突出大學鋼琴教學的特點。
2.2豐富授課形式
針對學生對鋼琴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差別,應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創新授課形式。對于主修鋼琴的學生,在應采取一對一教學形式,了解學生的基本功和特點,使基本功較差的同學也能夠也有一個相同的起步點,順利跟上教學進度。對于非主修的學生,可以采取分組形式,使基本功好的同學能夠帶動基本功較差的同學,在小組交流和溝通中理解知識,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組織音樂活動,例如音樂講座、鋼琴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
課程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在進行課程選擇時,應注意課程的調整和搭配,將教學內容相似的課程進行合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提高教學效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增加一些特色教學內容的學習,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曲目,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藝術追求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注重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去創造自己喜歡類型的曲目。
2.4幫助學生培養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演奏技巧,還應該培養學生識譜、背譜的習慣,注重記憶力的鍛煉;在進行演奏練習時,應側重訓練方法的掌握,提高訓練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首先應放慢練習,找到感覺后進行反復練習。培養學生藝術處理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學生真正了解鋼琴這門藝術的內涵和意義;注重演奏技巧,提高學生對各種符號的識別和運用能力;要求學生在演奏時融入感情,賦予鋼琴生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力和敏感性,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理解和藝術風格。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鋼琴教學教育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內容單一,與實際人才需求脫節,教學目標模糊,影響了鋼琴教學效果。為提高鋼琴教學水平,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必須對以往教學模式進行理性反思,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專業音樂知識的同時,注重人文精神和道德觀念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曉凡.探析大學鋼琴教育教學模式的理性反思與合理構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37-38.
[2] 李碩,肖灑.大學鋼琴教學模式的理性反思及合理構建芻議[J].音樂時空,2013(04):111+113.
[3] 吳婷.反思型教師教育視野下高師鋼琴課程的時代解讀[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