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華+周玉敏
摘 要 目的:研究足球教師走班教學的教學效果。方法:選擇4個教學班共202名學生,其中2個教學班104名學生編為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足球教學模式,2個教學班98名學生編為實驗班,采用足球教師走班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的25米繞桿射門成績。結果:實驗班女生成績比對照班女生成績高出1.58s,高出10.39%;實驗班男生成績比對照班男生成績高出1.28s,高出10.19%;P<0.05。在足球興趣培養一項,根據統計量表結果,實驗班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班;P<0.05。結論:足球教師走班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 足球教師 走班教學 創新嘗試 25米繞桿射門
中圖分類號:G632.474 文獻標識碼:A
資料表明,國內外關于學生走班制教學的案例和研究很多。學生走班制教學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及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而開進行的,大都是為了提高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經查閱文獻,關于小學體育教師走班教學國內外研究案例極少,足球教師走班制教學是基于普及、推廣、足球運動,培養足球活動興趣而進行的。體育教師因為專業不同,在不同運動項目上也是各有所長,因此在技術教學方面也是各有所長,在指導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時往往會有差異,然而這些差異在很大程度會上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與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因此,體育教師走班教學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提高不同運動項目的技能教學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參與本案研究的班級為4個教學班,其中對照一班52人,女生25人,男生27人,對照二班52人,女生26人,男生26人,實驗一班51人,女生25人,男生26人,實驗二班47人,女生20人,男生27人。所有學生在開展本案教學之前,均沒有經歷過系統的足球訓練。以上數據經過SPSS分析,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價值且沒有差異。
教學實驗開始前,各班學生的足球25米繞桿射門成績無統計學差異,SPSS分析中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1.2教學方法
將六年級的1-2班做為實驗班,5-6班為對照班。對實驗班開始走班制教學。足球專項教師走班制教學是在學校教學導處的備案下,足球專項教師采用單元教學的模式,即每個班每學期進行一個單元(9-12節課)的足球專項教學。A教師為足球走班制教師,本學期4-6周A教師走班到C教師六年級的1-4班進行足球教學,C教師到六年級的1-4班進行體操教學;10-12周A教師走班到E教師六年級的1-4班進行足球教學,E教師到六年級的1-4班進行田徑教學。
1.3走班教學計劃
我校四至六年級6名體育老師中,其專長分別為足球、田徑(投擲)、體操、籃球、田徑(100米)、武術。此6名體育老師的相關專長能夠符合當前中考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的要求。表1重點表示了我校足球教學的走班教學情況。其中足球專項老師A在1-12周完成所有實驗班的足球走班教學,而10-18周的對照班足球教學由B\D\F三名非足球專項老師承擔。
1.4考核方法
采用25米繞桿射門考核項目對教學成績進行考核。
通過問卷調查考察學生對足球課的認識和興趣變化。
1.5統計方法
使用SPSS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考核數據的信度,當P<0.05時認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實驗結果
如表2,兩個對照班的女生成績分別為16.64s和16.91s,根據人數加權平均后,其平均成績為16.78s。兩個對照班男生的成績分別為13.65s和14.04s,根據人數加權平均后,其平均成績為13.84s。兩個實驗班的女生成績分別為15.20s和15.52s,根據人數加權平均后,其平均成績為15.34s。兩個實驗班男生的成績分別為12.14s和12.98s,根據人數加權平均后,其平均成績為12.56s。以上數據經過SPSS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班女生成績比對照班女生成績高出1.58s,高出10.39%;
實驗班男生成績比對照班男生成績高出1.28s,高出10.19%;
經過SPSS分析,該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量表統計層面來看(見表2),對照一班和對照二班的四項統計結果均沒有顯著提升,提升比例一般在3%以下。而喜歡足球運動一項,實驗一班提升66.9%,實驗二班提升66.6%;愿意參加校隊一項,實驗一班提升103.3%,實驗二班提升132.2%;課余踢足球一項,實驗一班提升99.6%,實驗二班提升104.0%;喜歡看比賽一項,實驗一班提升82.2%,實驗二班提升81.1%。在足球興趣培養一項,實驗班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班。
3結論
首先,25米繞桿射門考核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足球技能和運動素質。
25米繞桿射門的考試設計為:起點至第1根竿距離為5米,以后每距離2米設竿1根,共設10根竿,用50cm高標志筒。從最后1竿繼續延伸2米處定為終點,考生需要在終點處完成射門動作并確保足球進門,終點到球門距離為5米。計算考生從起點運球繞竿至終點的時間(人和球都越過終點停表)。25米繞桿射門考核的過程主要考核學生的側向滑步能力、運球能力、協調能力、眼腳協同能力、射門能力等,是當前中考足球科目的必選考試科目。
25米繞桿射門特別適合對足球初學者的訓練和考核,在實際的課程考試中,很多從沒經過足球訓練的學生,在一定的課內訓練后,即可達到考核標準。但該科目因為動作較為復雜,其成績提高較為困難。所以,使用25米繞桿射門作為考試項目,可以充分考察所有學生的入門成績,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成績提高水平。
本文研究中,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的成績普遍高出10個百分點,這充分證實走班教學對學生足球素質的提高有著顯著的效果。endprint
其次,走班教學可以充分開發教師的特長。
我校體育老師均來自體育教育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部分老師為退役運動員,每個老師因為其所學專業和之前體育生活的原因都有一定的特長,但因為體育中考的考試科目較多,不可能每個老師在每個科目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所以走班教學更能讓老師在相應的科目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
在基礎教學階段,由足球專長老師對所有實驗班教學班的學生進行基礎技能訓練,在提高教學階段,由其他老師對之前學生經過較為系統訓練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后續的教學。這種教學安排讓老師的個人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再次,在學生普遍對體育課有一定懼怕情緒的前提下,走班教學可以更大程度的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對六年級202名學生的調查中,有82名學生表示對足球有較高的興趣。同時,該202名學生中,有106名學生表示會在課余時間進行足球游戲。這個統計比例表明近半數的學生對足球運動的愛好并不明確。在這種狀態下,特別是足球考試在中考中為足球方向的必考科目的前提下,教學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而走班教學的過程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足球學習的興趣,特別是足球專長老師的足球教學會讓學生了解到足球的意義。雖然小學生對足球的理解有限,但這種教學方式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
參考文獻
[1] 鄭芊.校園足球背景下小學足球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2] 李毅權.現代小學足球基礎教學的探究分析[J/OL].當代體育科技,2016(04):94+96.
[3] 任學寶.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基于杭州師范大學附中的實踐與探索[J/OL].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6(04):52-55.
[4] 朱世光,周麗婷,陳接新.“互聯網+選課走班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0):51-53.
[5] 郭亞.校園足球背景下成都市小學足球教學現狀與分析[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5.
[6] 岳海峰.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現狀分析[J/OL].品牌(下半月),2015(05):238+240.
[7] 談夢琦.浙江大學附屬中學英語學科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案例分析[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