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俊+韓芳菲+常利娟+趙婷+李寶龍+胡勇
摘 要 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面臨著各種挑戰。農民文化素質尚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村土地污染比較嚴重等問題亟待解決。筆者通過對京郊劉家店地區的調研,發現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保障,當地科學技術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了最新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水準與生活水平。
關鍵詞 農業 科技 服務 調查
中圖分類號:F301.4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我國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但是農產品供求結構出現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仍很突出,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加劇與價格低潮、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
筆者利用暑假就如何發揮科學技術服務組織的作用,為農民提供最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如何提升農民的生產水準與生活水平等問題,對京郊劉家店地區開展了調查,就農業科技服務的實地應用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
1劉家店地區的基本情況
劉家店鎮位于平谷區西北部,總面積35.6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8777人。全鎮三面環山,因為山前有暖坡,所以非常適合生產果品。該鎮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條件,將該鎮打造成以蟠桃為主的果品生產專業鎮。全鎮14個村,每村配備一名全科農技員、一名管果干部,鎮政府兩個科室8人負責。另外全鎮已創建合作社56家,其中北京綠谷匯德產銷專業合作社,入社會員202人,注冊資金101.03萬元,建有100多平辦公場所、1200平包裝車間、80平電教室,正在籌建120平儲藏保險冷庫,堅持高品質果品路線,使用區、鎮推廣的大桃增甜提質集成、鋪黑地膜和倒拉枝等技術,大桃遠銷國內外,輻射帶動農戶500多戶,成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2農業科技服務在劉家店地區的實踐成果
2.1松棚村采用無毒農藥防治桃樹病蟲害
劉家店地區依托北京農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生化學院的合作項目,在松棚、寅洞、劉店村建立全生態鏈示范基地200畝,采用生態農藥替代傳統低毒農藥,確保果品生產的內在品質和食用安全性,產桃個大、色艷、味甜、風味濃、品質高,每斤桃價格同比增長1-2倍。服務組織全面推行“四全”,即全園普施腐熟有機肥,全園實行果品套袋;全園實行糖醋液、殺蟲燈、性迷向絲等物理、生物殺蟲技術;全園實行人工除草。做到減少農藥、減少化肥。同時嚴格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禁用除草劑、著色劑、膨大劑。但是有了北京聯合大學的科技服務,引進了這一無毒藥劑,既保證了農民的增收,又保障了食者的飲食安全。
2.2劉家店生態橋
全區22萬畝桃園在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每年還產生20萬噸的廢棄枝條和落果落葉。因無處理措施,枝條亂堆亂放,果園廢葉焚燒,對農村環境和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環境矛盾、安全隱患尤其突出。該鎮以寅洞村為試點,由鎮政府牽頭,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采用“種、養、沼、加”的生態循環模式,以種植業、養殖業廢棄物和沼渣、沼液為核心原料,利用廢棄桃樹枝,制造漚肥修復土壤,通過生態環保技術加工制成有機肥料還田。
2.3互聯網+網絡售桃
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對此做到:一是給知識,開展果農互聯網應用培訓。請電商平臺負責人、高校信息專業大學生講授《電商實戰公益培訓》,包括電商介紹、淘寶店鋪注冊、微店注冊、微信營銷實戰、社群營銷實戰等。當今是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重視信息交流,抓住網絡契機,才能在電商行業中做領頭人、排頭兵;二是給物流,布局物流體系支撐。現有快遞公司發貨六家,擁有固定快遞網點五個,其中順豐快遞四個,郵政快遞一個在萬莊子村,中通、圓通、申通、德邦四家快遞公司沒有固定網點;三是給媒體,促進網絡媒體資源對接。主動聯系新聞媒體進行誠信果農與平谷大桃的宣傳報道,吸引人民網、大公網、千龍網等40余家網絡媒體先后進行專題報道。
通過現代網絡營銷的農業技術推廣,呈現了“三高、兩少、一低”,即大桃銷售價格、老百姓收入、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銷售環節、生產成本明顯減少,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3農業科技服務面臨的問題
3.1農業科學技術組織成員素質不高
農業科學技術組織成員平均學歷較低,處在中專、高職等水平,年齡較大,不能很好地與時俱進。本應該由組織成員向政府提供更先進的信息,但是轉變成政府的政策優先于農業科學技術組織成員的信息,本末倒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鎮里的發展。并且組織成員不受重視,接受的專業培訓較少,導致對村民的幫助沒有達到預期。
3.2農技人員身兼數職
農業科學技術組織成員的本職工作應該是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老百姓提供技術支持,但是大多數組織成員還兼有其他的工作或者被調到其他部門工作。尤其是男性,很多工作需要男性打頭陣,做工作,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導致農技人員對百姓專業化服務不夠,提供不了最先進的信息,影響了全鎮農民的收入。
3.3缺少與農民的溝通交流
經調查研究,這些農業科學技術組織成員下村與農民溝通交流較少,大部分都是上傳下達,了解不了農民的各種需求,傾聽群眾聲音較少,有些村民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對農業科技服務實地應用的建議
首先,政府應該支持農業科技組織,大力提升科技服務的水平,為農業科技組織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關心農業科技組織成員的工作。規范合理用人,讓服務組織能夠專業化,并且定期請農林高校教師為農業科技組織培訓,使他們能增加知識技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其次,農業科技組織成員應該自覺自愿地學習專業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了解最新政策走向,把握住最新的信息,及時地傳達給農民,引導他們生產。還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經常下村調研,了解農民的需求,解答農民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為其解答。
最后,政府、農業科技組織應多向農民宣傳農業科技組織工作的重要性與科學性,讓農民信任政府和農業科技組織,減少農民生產中的用工成本,做利于民、便于民的好事。農民相信政府和科技組織才能愿意聽取意見、建議,有利于自己的生產生活。
5總結
劉家店鎮政府很好地利用了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并充分調動多方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積極應對市場經濟和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從群眾最迫切最現實最直接的事情入手,圍繞“綠色果品、誠信建設”這個根本,把握“互聯網+”時代契機,為村民從事果品生產提供全方位、深層次、高質量的服務。這才有了生態橋、互聯網+賣桃、無毒農藥防治病蟲害等這些成功的實踐。
作者簡介:馬佳俊(1995。9-),女,漢族,北京人,碩士,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研究領域。
通訊作者:李寶龍(1964.9-),男,漢族,北京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領域;胡勇(1971.1-), 男,回族,北京人,教授,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領域。
參考文獻
[1] 趙其國,黃季焜.農業科技發展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J].生態環境學報,2012,21(03).
[2] 吳劍楠.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探究[J].三農論壇,2017,34(01).
[3] 鄭百龍,吳越.構建新型農民科技服務組織 促進福建現代農業發展[J].臺灣農業探索,2008(02).
[4] 范舒曉.生態文明視角下鄉鎮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調查與思考[J].福建農業科技,201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