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任廷會 馬紅梅
“春暉聯社”助力脫貧攻堅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任廷會 馬紅梅
“‘春暉聯社’為我們增收致富開辟了道路!”說起村里的扶貧措施,印江自治縣朗溪鎮貧困戶李勇對“春暉聯社”贊不絕口。
李勇今年49歲,由于身體不好,做不了繁重的農活,生活的重擔壓在妻子一人身上。村里7月28日成立“春暉聯社”后,他從“春暉使者”創辦的合作社代養了5頭生態豬,年底出欄后將獲3000元分紅。
作為在朗溪鎮掛牌成立的貴州首個鄉鎮“春暉聯社”,成立之初便吸納了62名社員,禮聘了43名縣級“春暉使者”,田茂軍、田儒彬等6名春暉使者共籌資1000多萬元,創辦、領辦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522戶1549名貧困戶共同發展。
印江自治縣團縣委副書記甘歲月表示:“為改善郎溪鎮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生產積極性差等現狀,郎溪鎮充分發揮春暉使者振興農村經濟的人才資源力量,真正讓貧困戶脫貧有賬可算、貧困村出列有據可依。”
脫貧攻堅的參與者。郎溪鎮積極鼓勵春暉使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資金、人脈優勢,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我會盡己所能帶動村民們早日擺脫貧困。”朗溪鎮三村春暉使者田儒彬在村里創辦了養豬場,為20戶貧困戶每戶代養生態豬5頭,出欄后按每頭600元的標準給貧困戶分紅,按每月3000元的工資為1戶貧困戶長期提供就業崗位。
產業發展的助推者。“用活農村閑置資源,讓貧困戶自食其力,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朗溪鎮昔蒲村春暉使者代芳琴介紹,她與同村6名村民流轉了120畝土地,創辦了方琴育苗場,帶動了17名貧困人口長期就業,每年可增收18000元。
公益事業的見證者。春暉使者積極投身于扶貧濟困的公益事業中,朗溪鎮凝聚了向上向善力量,愛心公益蔚然成風。昔蒲村春暉使者田茂軍投入5萬元,資助貧困學子和救助孤寡老人;孟關村春暉使者田仁杰投入1萬元,資助今年考上二本以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屋基坪村春暉使者陸義飛引薦上海愛心企業為坪柳小學添置了空調、電風扇等價值3萬元的降暑設施。
此外,不少春暉使者還扮演了鎮村兩級決策建議“智囊團”和鄉風文明“督導組”等角色,在朗溪鎮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春暉聯社在朗溪鎮的落地生根,是印江自治縣探索“民心黨建+‘三社’”改革的基層探索。
近年來,印江建立起以春暉基金、春暉使者、社會各界人士、相關部門、農民群眾相融的“春暉聯社”,以“春暉聯社”為載體,推動農村經營制度改革發展模式,“春暉力量”在反哺農村,助力脫貧,參與鄉村治理,推動農村發展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推動春暉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培厚“春暉行動”持續發展土壤,印江建立了優秀春暉使者“村榜”“鄉廊”“縣館”,以紀錄片、書籍、實物留存等形式保護鄉土文化,留住鄉愁情懷。
截至目前,印江按標準禮聘縣鄉村三級春暉使者4680名,200多個村(居)建立了春暉人才數據庫。

“春暉聯社”在參與印江鄉村治理,推動農村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圖為湄坨村春暉社社員采茶現場。(印江自治縣團縣委供圖)
(責任編輯 /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