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何平 本報記者 王冬 ●盧戈
時代公司結束了自己的“時代”。據《紐約時報》28日報道,時代公司26日宣布梅雷迪斯公司同意用28億美元現金收購該公司。目前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均已批準了這樁交易,預計收購將于2018年第一季度完成。兩家公司的合體將擁有至少1.35億讀者,付費發行量將在6000萬以上。在新的數字媒體如谷歌臉書取得成功的同時,“前數字時代”的傳統媒體普遍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但仍有一些傳統媒體逆潮流而上,成為數字時代的媒體寵兒。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筆交易意味著時代公司輝煌的終結,也將兩家讀者群體截然不同的媒體公司結為一體。背后買家中,包括美國著名保守派富豪科赫兄弟。他們將與幾家大型跨國銀行一同出資6.5億美元,參與這筆收購。時代公司原屬于時代華納旗下的雜志業務子公司,于2014年6月從時代華納拆分出來。時代公司旗下擁有《時代》、《人物》和《財富》等21本刊物。1923年創立的《時代》周刊是旗下最早的新聞雜志品牌。梅雷迪斯公司總部位于愛荷華州。目前該公司旗下擁有18本雜志以及13家地方廣播公司與電視臺。
報道稱,時代公司雜志業務疲軟,據最新一季度的統計,時代的廣告收入下滑12%至3.69億美元,發行收入下跌12%,只有數字業務的營收是增長的。《紐約時報》稱,在整個業界從印刷到數字化的轉型中,雜志出版業舊的做法變得過時,時代公司沒能跟上步伐,梅雷迪斯相對強健。
路透社27日報道稱,由于發行量萎縮,且廣告客戶轉向數字平臺,平面媒體整體下滑令時代公司面臨困境。時代公司曾考慮過轉型和削減成本。路透社稱,首席執行官巴蒂斯塔試圖改變該公司的結構,讓業務向數字業務傾斜。9月,時代公司數字部門主管愛德華·費爾森塔爾出任《時代》雜志的主編。時代公司還拓展流媒體視頻業務頻道,本月早些時候,還通過亞馬遜推出了體育畫報電視。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崔保國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時代公司此時選擇在業務長期虧損的情況下,以28億的底線價格出售,雖然無奈卻也不失為明智之舉。梅雷迪斯相對獲利,傳統雜志雖然收入下滑,但市場仍然存在,如果好好打造仍然可以說是成功的兼并,加之自身的電視等多媒體業務,是很好的戰略整合。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網站此前報道稱,《紐約時報》在數字時代逆潮流而上,成為數字時代的媒體寵兒。其股價在過去半年時間內上漲近60%,達到9年以來新高。福布斯網站今年8月曾報道《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量持續增長,確保該媒體巨頭的業績持續增長。該報的數字訂閱收入每年增長超過40%,在超過300萬的《紐約時報》訂閱者中,220萬人是數字付費訂閱者。盡管《紐約時報》的報紙廣告收入每年下滑約18%,但數字訂閱收入和網絡廣告收入足以彌補這一損失。2016年《紐約時報》在數字化媒體產品建設方面推出了相當多的舉措。包括對移動端官網進行改版,突出可視化的圖片和視頻新聞。成立了視頻直播團隊,專門負責在臉書平臺上制作并發布視頻直播。《紐約時報》還對訂閱用戶的郵件推送進行分類定制,提高用戶的體驗。
美國Techcrunch網站近期報道稱:在向數字媒體轉型方面,《華盛頓郵報》也被認為是成功的范例。亞馬遜老板貝佐斯2013年8月入主該報,力推一些列數字化改革,該報網站不斷創下流量紀錄。目前《華盛頓郵報》美國本土月訪問人數接近1億人次,同時還有來自其他國家地區的300萬訪問用戶。2016年《華盛頓郵報》數字訂閱收入較前一年翻了一番,網站流量和廣告收入均提高約50%。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時代公司被收購一事還需謹慎看待。2000年,當時的“互聯網新貴”美國在線和老牌傳媒集團時代華納的“世紀合作”也曾被看好,卻在兩年后遭遇巨額虧損以失敗告終,需引以為戒。
崔保國認為,《時代》這樣一個跨越世紀的“國寶級”媒體以如此低的價格被出售,標志一個舊時代的落幕,也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目前世界傳統紙媒的業績普遍下滑,只有一些專業領域媒體經營得比較成功。對于傳統媒體的困境,崔保國認為主要因素是市場的萎縮,關注傳統媒體的人減少,而大媒體品牌經營架構過大導致成本高昂,又不能立即縮小規模。其次,互聯網媒體與傳統媒體不完全是一個領域,企業目標、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方式都不同。這造成了傳統媒體數字時代的困境。▲
環球時報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