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怡
【摘 要】 民營銀行是由民間資本控股并建立起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按市場化運行機制運作的商業銀行。其經營靈活,方便借貸,不容置疑民營銀行在我國民間資本的監管、民間經濟的發展以及促進我國金融業改革的發展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總結我國民營銀行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辦法。
【關鍵詞】 民營銀行 信譽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
一、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概述
(一)民營銀行的概念
民營銀行的界定首先要從出資結構來看,民營銀行必須是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或者雖然由商業銀行發起設立,但是主要出資方是民間企業的銀行。其次,從治理結構看,民營銀行一定要按照市場化方式來治理,執行公司制的管理結構。最后,在本質上民營銀行仍是商業銀行的一種。目前學術界較為普遍的定義是:民營銀行是由民間資本控股并建立起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按市場化運行機制運作的商業銀行。
(二)民營銀行的發展現狀
從階段上看,我國設立民營銀行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后到上個世紀末,那時國有金融停滯擴展甚至收斂為民間資金進入金融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這一階段的主要成果是一系列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成立,在1996年1月民生銀行成立了,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第二個階段是本世紀初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2000年7月民營銀行討論會召開為這一階段民營銀行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后來2006年浙江改組并成立4家民營銀行,隨后浙江一系列的民營銀行建立,可以說民營銀行成為浙江金融行業的新興力量。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金融危機之后至今,特別是隨著國十條和金十條等相關政策的出臺,各地掀起申辦民營銀行的熱潮,上市公司競相涉足銀行領域,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民營銀行概念股暴漲,這都預示著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出現了新進展。
我國民營銀行目前總體上存在著已建立和正在籌建的兩種民營銀行類型,在我國目前的銀行體系中,95%以上的商業銀行是由中央政府、國企、地方政府等控股的,真正算得上民營資本控股的商業銀行所占的比例很低,且民營銀行普遍還存在規模小、網點覆蓋率不足、業務種類不齊全、理財產品不科學、服務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尤其在存貸款和結算這兩個重要業務上做的不足,市場競爭和執行效率都比較低。但是相對于其他大型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而言,民營銀行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其清晰的產權結構,有助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靈活的獎勵機制能有效的調動工作積極性,商業化的服務模型能夠促進其經營和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國有銀行共同抵御外部競爭。
(三)民營銀行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我國銀行體系
我國銀行業主體過于單一,長期缺乏有效制衡的商業銀行治理體系,發展民營銀行,有助于推動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主體多元化,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我國銀行也相對壟斷的格局,增加市場活力,還將民間資本引入金融業,促進我國金融體系的健康持續向前發展。民營銀行加入銀行業,在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程度,是的金融行業內部更具有競爭力,有利于銀行業整體的進步和發展。
2、有助于促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
我國金融系統的改革,重點在意創建一個井然有序、競爭充分且充滿創新與活力的金融市場。我國的金融改革開始于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3O多年的金融改革解決了我國金融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但我國金融市場的有效性、透明性等還存在一些缺陷。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方向之一,民營銀行是設立正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對金融市場的其他主體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
3、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我國民營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由于規模較小,信用較差,融資風險較大,很難從大銀行獲得貸款。民營銀行的創辦,可以說是從專業對口角度出發,有目的性的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同時在金融風險把控和金融產品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另一角度分析,這是跟進國家助力微小企業的政策走向,從政策層面進行風險意識的把控,對民間零散資金的融入和貸出,有效地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壓力。
二、民營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譽風險與經營風險問題
銀行的信譽問題直接關系到銀行未來發展的前景,尤其是對于民營銀行來說,是否有良好的信譽,將直接影響著民營銀行能否順利地吸收民間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并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目前,我國民營銀行規模較小,分布地區不均衡,可以說是處在一種試點階段,很多群眾都對其不了解,與農村信用社、儲蓄銀行等相比,其信用接受度和認可度都不高。加上民營銀行主要是民間資本合資建立,其設立之初就缺乏堅實的信譽基礎。在日常經營方面,民營銀行與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不僅缺少銀行業務經驗和銀行經營的專業人才,而且對銀行經營風險的把控也缺少經驗。民營銀行的風險分散能力較差,加上其服務對象大多是同區域的,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報表大都不夠規范,信用記錄不完善,經營風險較大,技術薄弱,一旦爆發風險,可能非常致命。
(二)相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發展建立民營銀行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體系來進行規范。而現如今,關于民營銀行的法律法規在我國并沒有建立和出臺。關于民營銀行的準入條件和退出條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對于銀行經營運行的監管方面也沒有具體規章制度。就民營銀行設立機制來說,我國對于銀行業準入一直持著謹慎的態度,新設立民營銀行難度普遍很大,導致我國很多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始終得不到有效發展,甚至各地區的設立要求也沒有統一一致,規章制度十分模糊。在民營銀行退出機制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監管規定,一旦銀行破產退出,沒有具體的清算制度,危機產生的后果十分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場的風險,降低了民營銀行的行業競爭力,甚至可能引起金融市場的紊亂。endprint
三、民營銀行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增強風險意識
切實的完善外部信譽環境是當前民營銀行發展的前提,因為我國民營銀行信用方面沒有國家隱性信用擔保,處于劣勢,在吸收資金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只有執行和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才能對民營銀行的存款人的利益進行保障,人們才敢把錢存入銀行并進行相關理財業務。存款保險制度是指當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出現支付困難時為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的一種保障制度。存款保險客觀上能增強民營銀行和中小銀行的信用,增加其競爭力。同時,通過差別費率方式,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小銀行、民營銀行審慎經營和健康發展。2015年我國已經研究出臺了一套試行存款保險制度,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些許問題,需要對各個具體條例不斷完善,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及完善是民營銀行妥善解決自擔風險問題的第一步。與此同時,銀行也要增強自身風險防控意識,建立一套與我國現階段金融環境及民營銀行發展相適應的科學風險防范機制。
(二)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在當前民營銀行申請的企業中缺乏專業化的金融企業,對銀行的申辦沒有具體的界定和限制,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建立良好的準入制和退出制度,可以過濾一些不適合的企業。民營銀行的準入和退出門檻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準入過高將導致競爭不充分,過低又容易出現風險,退出門檻過高會導致結構惡化。因此要制定一套健全嚴格的準入和退出標準制度,在民營資本進入銀行也時,要按照《商業銀行發》《金融機構投資入股規定》等有關規定,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參照對外資開放銀行政策,銀行設立注冊資金、投資股本等方面加以規定。對于經營不善的民營銀行,可以依法自行兼并或聯合。要配合使用存款保險制度,防止民營企業以騙取公共儲蓄為目的進入銀行業,引發金融風險。
(三)合理運行資本,完善監管制度
建立有效的資本控制體系,有利于民營銀行保護內部資產,更有利于民營銀行自身的健康運營。民營銀行首先要根據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并結合自身資本運行與機構監管的實際情況,對融入的民間資本做出科學合理的市場化運行方案,專業的金融業務由銀行的負責人做出明確細則,在資本盈利性和權力集中性方面達到平衡點。在資本運作和管理經營方面,民營銀行可以嘗試采取股東的信用貸款額度,審核股東貸款,聘用獨立董事等措施,同時注意管理者的道德風險,保證股東的權利。當然,隨后的監管制度也不可或缺,在保證其行業競爭力的同時,要逐漸重視對民營銀行內部的運營資質、資金實力、社會信譽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全面審查和全過程監管,尤其是民營銀行的風險把控能力,更要按照政策標準來嚴格判斷與執行,從而確保民營銀行的市場金融穩定性。要設立明確的與民營銀行配套的法律法規,使民營以及從設立、經營到退出各個環節都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 陸岷峰,王虹.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華北金融,2013,(12):10-13.
[2] 黃燕青.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問題與對策探究策探究[J].中國外資,2013,(07):8.
[3] 陳慶凱.關于我國發展民營銀行的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5.
[4] 秦圓圓.我國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法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