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曾報道過一個令人扼腕痛心的真實故事:2002年,宋成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聰明少年,就讀于當?shù)刈詈玫某踔校煽冮L期名列前茅,是班里的團支書,口才好,經(jīng)常主持班會,學校晚會和歌唱比賽也組織得很好。然而就是這個從來不惹事的優(yōu)等生在一個夏日的夜幕下殺害了一個陌生人。
案發(fā)那天晚上,宋成溜出學校,想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看父親禁止他讀的小說,但是身上沒有帶錢,路過一個有錢人家的院子,突然萌發(fā)了“做一筆”的想法,便爬到花壇上向內(nèi)觀望。這時,女主人發(fā)現(xiàn)了他,并喊了起來。宋成試圖去捂女人的嘴,換來的卻是更響亮的“救命”聲,為了“不讓我爸知道”,宋成在一片慌亂之中把刀子捅向了女人……其實,他連院子也沒進去,他只需要沿著小巷舒展年輕健壯的雙腿就可以跑進另一種人生……
這個案子成了懸案。那扎進受害者身體的74刀也扎進了他自己的命運。宋成的成績一路下滑,這個曾被父母師長寄予“北大清華”期望的男生最后只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大學畢業(yè)之后,他又按照父親給他做的人生規(guī)劃,進入了父親安排的國企上班,住在父母置辦的房子里,迎娶了父母認可的妻子,并按雙方老人的意思,跟妻子生下一個孩子。在別人眼里,他過著“有車有房有妻有子”的體面生活,但在別人看不見的時空里,他豪賭、盜竊,過著另一種人生。他不敢睡覺,怕做噩夢。他頻繁換工作,結(jié)婚又離婚。他想忘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希望孩子不要叫他爸爸,他不止一次想過自殺。14年后,29歲的宋成終因盜竊被捕驗證血液DNA后供述了殺人案的全部真相。

宋成在落網(wǎng)后得知自己其實是父母領養(yǎng)的。他的第一反應是想知道親生父母是什么樣的個性,是不是也是“壞人”。他說:“我想不通為什么這樣的教育也能把我教成這樣的一個人,我只能想,可能我天性就是這個樣子。我養(yǎng)父母的命真的太苦。”真的是天性如此嗎?“這樣的教育”是怎樣的教育呢?這樣的教育真的沒有問題嗎?宋成的“好”與“壞”是什么影響和決定的呢?
在“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背后
在初中班主任眼里,宋成的優(yōu)秀源于“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
宋成寫好作文,父親會改一遍,再讓他謄抄一遍,交到班上就是“第一”,被老師當范文念。宋成癡迷看小說,父親就給他寫長信講道理。回到家,他要先找到父親,恭敬地喊一聲爸爸。犯了錯,他會跪在父親面前。母親則將慈愛做到了極致。直到宋成上中學,她還在給兒子打洗腳水、陪寫作業(yè),兒子稍微顯露的負面情緒都能讓她落淚。父母嚴格控制他的外出時間,直到高中畢業(yè),他能記起的最后一次在外玩耍也是小學時,放學后在河邊玩石子。“看閑書”也是被禁止的。冬天的時候,愛看小說的宋成會躲在被窩里,用電熱毯的指示燈照著書讀。
“父母要求我好好學習,好好聽講,成績要好。我習慣性地接受他們的安排。”宋成回憶,“他這樣會讓我覺得很累,但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那樣做。我必須接受這些,否則他就會很傷心。”后來,面對父親,他學會了“演戲”。宋成說:“我看過一個故事,你給一個人做了一桌好吃的,你希望他多吃一點,你覺得為這個人做了很多,但是他其實只是想喝杯水而已。”
有多少孩子在父母所謂的愛與期待中苦苦掙扎,帶上了虛假的面具!在看起來“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背后,隱藏著扭曲的親子關系,以及由這種扭曲的親子關系所塑造的兒童扭曲的人格。
未曾察覺的“隧道效應”
“隧道效應”是北京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提出的研究家庭教育現(xiàn)象的一條重要原理。該原理認為,每一個家庭成員在社會和家庭中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無時無處不折射著他所屬的家庭、家族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傳承的影響,這些歷史性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包括家族內(nèi)部成員秉承并且相互作用的價值信條、心理反應-互動模式和環(huán)境暗示模式,其中心理反應-互動模式又包含行為模式、語言模式、表情模式和觀念模式。這些代際相傳的“身、口、表、意”模式,以我們未曾覺察也無法把握的方式進入我們的人格結(jié)構(gòu)和命運軌道,左右著我們命運行進的方向和速度。
在宋成的記憶中,“父母的舉止都很端莊,為人也很正派,但最注重面子。”他想和父親親近,“但不知怎么親近”。他從來沒跟父親有過任何雙向的“交流”。每次做錯事,他不是挨打,就是要聽父親講“至少兩個小時不重樣的道理”。他對父親有一種恐懼感,來自于“父親沉重的愛”和“害怕讓父親失望的壓力”。他的每一步都要按父親的意思去做。
于是,父母所執(zhí)著的“面子模式”通過行為、語言、表情、觀念傾灌到了孩子生命里;深入到宋成命運軌道的全是對父親權威的恐懼和對父母臉面的成全:“我做所有錯事,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會怎樣?” 這個“面子模式”,使他在院子外花壇上與被害者面對面時心里產(chǎn)生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一個名校優(yōu)等生,逃課、上網(wǎng)、扒別墅院子欄桿,根本解釋不清楚,不能被父親知道!現(xiàn)實的境遇與這反應模式瞬時間對接,“面子恐懼”淹沒了對殺人后果的理性評判。
“隧道清理”
站在現(xiàn)實的社會境遇面前,我們不是獨立孑然的個體,我們不僅僅是當下的平面的個人,決定我們所作所為的不僅僅是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想;我們從“隧道”中而來,在我們的人性和人格深處,有著歷史性、家族性的時間隧道在起作用。家庭教育,需要進行“隧道清理”。
宋成所說的“這樣的教育”是怎樣的教育呢?只是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好好學習,進入名校,將來找一份好工作?我們通過這樣的教育或許可以學到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但在面對和處理人生幸福、生死等根本的問題上,卻完全無能為力、一籌莫展——我們是“人生的文盲”,一旦大事臨頭幾乎是什么能力都沒有,甚至可能因為一念之差而鑄成大錯。
那些真正能夠影響、改變和決定孩子們?nèi)松\的東西,才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別重視的,而要讓孩子們學會理解和掌握與他們的人生命運有關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進入家庭、家族的歷史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時間隧道”,去清理一下我們的“身、口、表、意模式”。
(林穎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家庭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