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東
【摘 要】 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具有長遠經濟發展目光的戰略,在一帶一路戰略模式影響下,很多企業遠赴境外投資。因此,必須做好企業稅收風險及防控措施研究工作。
【關鍵詞】 一帶一路 企業 稅收風險 防控措施
引言: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廣,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同時,也給國內外企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了確保企業獲得經濟與社會效益,做好境外企業稅收風險及防控措施研究很有必要。
1.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企業涉稅風險分析
一.由于稅收規則有缺陷,容易發生反復征稅風險。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在征收管理稅費時,容易出現管轄權矛盾,比如差異性認定納稅人居民人份與中國的分國不分項抵免制度等均可誘發反復征稅問題。如某國國內政局不穩定、戰事連連、企業商務合作關系級別下降等因素使企業出現虧損時,由于分國不分項抵免制度明確指出企業境內外虧損不可以彼此抵消的規定,就無法抵扣其繳納的稅金,這就會提高境外企業的稅收成本。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缺乏預防利潤轉移、稅基侵蝕管理的經驗與法律依據,且信息交流不暢,增加了反復征稅的風險。
二.滯后的稅收協定內容,使覆蓋面較小,讓企業得不到合法保護。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簽署了102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和10個信息交換協定,其中生效的有97個,涉及54個“一帶一路”節點國家,但沿線仍有10個國家未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經研究,馬來西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最早簽署稅收協定,且協定內容已經脫離國際市場行情。基于內容分析,受到當時時代特征影響,國際稅收互助等內容都未在當時的協定內容中得以體現,與現代國際稅收形勢嚴重不符。基于執行強度分析,在沿線各國政局動蕩、社會經濟發展狀態不佳等因素的影響下,協議內容基本未能落實,使得國內企業出境后無法得到保護,提高了稅收風險出現幾率。[1]
三.沿線國家稅收信息缺乏對稱性。執法準側差異大
沿線國家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局動蕩、稅務管理能力低、信用等級較差,同時,我國也沒有和沿線各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與跨境稅源監管體制。所以,無法協助企業發展。因此,企業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他國稅務信息,無法在第一時間制定相關發展對策。經研究,很多企業在沿線國家投資時,由于缺乏對投資國稅收政策的研究、缺乏有效信息,所以經常產生稅收爭議。同時,各國之間的稅法部門執法方式與準則存在較大的不同,使得企業在稅務憑證辦理方面的難度增加、法律有效性降低,所以就帶來了潛在的稅務風險。
2.一帶一路”戰略模式發展中企業稅收的風險防控措施
一.研究、落實和一帶一路需求符合的國際稅收規則。一是,應完善頂層設計,中國要積極與沿線各國協調,構建《避免稅收流失與維護稅收主權監督協商體系》,利用制度形式將企業與國家利益訴求結合在一起,確保其常態及持續化特征,降低投資國國內政治、經濟等風險給投資企業造成的傷害,確保企業利益不受影響。二是,做好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研討,推行科學性更強的制度規則,做好“后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時代問題的應對處理。三是,抓住重建國際稅收規則的機遇,中國應積極和相關國家進行稅收資源情報交流,構建完整的稅收協定覆蓋網絡等體系,做好制定稅收協定內容、規則制定等工作,提高中方話語權,保證可以以規則為基礎保護境外企業合法利益及權利不受影響。[2]
二.推廣開放友好型稅收政策。一是,健全境外稅收抵免制度。把當前分國限額抵免調整為綜合限額抵免,同意企業朝前轉抵免限額,增加其境外所得稅抵免額度,同時要在所有類型經營范圍內推廣,提高中國企業國際競爭水平。二是,做好稅收饒讓制度研究,在稅收新協定與協定修訂期間,要在制度內補充稅收饒讓內容,同時要爭取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稅收饒讓,并給予發展中國家稅收饒讓權利。三是,提高財稅支持強度。要以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需求為向導,籌措境外投資風險基金,為企業提供境外投資風險保障。
三.做好專業國際稅收人才培養,建立稅收風險處理體制。一是,以企業視角出發,各類型、各大小企業都需要具有國際稅收知識、投資知識、了解各國稅收制度、應變能力強的專業國際稅收人才。二是,基于企業視角分析,因為企業的規模不同,大型“走出去”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國際稅務部門,而中小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在原有財務部門的基礎上吸納國際稅收人才,這樣可以做到人才資源的最有效利用。三是,基于稅務機關角度分析,其必須充當稅收執法者與企業引路人,其要合理運用職務便利及受眾的資源,幫助境外企業實現國際稅收人才的招收與培養,協助其打造專業人才培養體系。[3]
四.尋找納稅服務新路徑。一是,要構建數據信息共享體制,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讓共享沿線所有國家稅收信息成為現實,幫助企業知己知彼。二是,為沿線國家輸入國內精通稅務專業知識的精英,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稅收政策指導、幫助企業解決稅收糾紛等。三是,構建針對性培訓制度。企業跨境投資前,稅務部門應集中相關企業員工開展稅務培訓工作,通過針對性指導與考核,幫助企業掌握投資國稅法制度內容與稅收協定要求。
五.居安思危。一帶一路企業在境外投資中,要基于本行業特點、承受風險的水平等合理的選擇投資國家。同時,要根據投資國狀況,合理構建業務操作團隊與信息交流體制,做好考察、投資、生產的全程風險研究工作。二是,要選擇優秀人才構建管理團隊,積極進入投資國研究其國內稅收政策、趨勢、變化等,應結合稅務部門給予的政策信息與符合,科學制定納稅方案。
結束語:企業在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經濟發展機遇走出去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稅收風險問題。因此,企業、各國政府等應攜手應對問題,在強化企業自身水平的同時,做好國際稅收協調等機制建設,才能實現減小境外投資企業稅收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視角下的“一帶一路”[J].高飛.經濟科學.2015(03):10-12.
[2] 企業稅收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問題研究[J].白華莉.中國集體經濟.2016(07):90-91.
[3] 外商投資企業稅收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林莉.中外企業家.2017(14):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