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平
近年來,從有機大米、有機水果、有機豬肉、有機蔬菜到有機茶……我們身邊的有機食品越來越多了。然而,關于商家熱炒的“有機”概念,消費者了解得其實并不多。近日,山西省監管部門就處理了一例有機食品虛假宣傳案,該案中的食品經營機構銷售的所謂“有機冷初榨脫蠟亞麻籽油”,其實并沒有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何為“有機”?
有機食品是國際上通行的環保生態食品,其安全系數是所有農產品中最高的。它的生產過程,兼具回歸自然與引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特點?!坝袡C”并不是一張可隨便粘貼的標簽。農產品要進入“有機”的行列,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經過嚴格的認證流程方可。首先,相關食品生長的土地要經過3年的土壤轉換期,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農藥、化肥、除草劑、人工合成激素等物質和轉基因工程技術;第二,產品在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全過程需遵循相關標準,并有完善的跟蹤和追溯體系。正因為對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的考核認證非常嚴格,有機食品才以安全性高、品質好,有益人體健康,對環境友好的特性而廣受歡迎。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和《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我國對有機食品實行統一的認證標識和有機碼管理,只有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權威認證機構的檢查和認證,并獲得有機證書后生產的產品,才能標注為有機產品,包裝標識中必須標注有中文“中國有機產品”字樣或英文“ORGANIC”及有機碼。
根據規定,對于有機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產品,商家可以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字樣;有機配料含量低于95%且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產品,可以標注“有機配料生產”字樣;如果是有機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產品,只能在產品成分表中注明某種配料為“有機配料”。
假冒亂象
近年來,假冒有機產品的現象并不鮮見。據媒體報道,一些水果店里的所謂有機水果,價格高昂卻真偽難辨,有的包裝上僅印有“有機”二字,卻找不到有機產品認證標識和有機碼。還有些超市銷售的有機蔬菜,其生產基地的有機認證早已過期和注銷,但生產出來的蔬菜仍以有機產品的名義售賣。更讓人震驚的是,網上有人公開售賣假的有機產品認證標識和有機碼。
與流通環節的假冒問題相比,有機食品的生產環節也存在問題。按照規定,經認證合規的有機產品,要明確產品的種類、生產土地、種植面積、生產企業與法人代表。如果認證了100畝的土地,只有這100畝的土地上產出的產品才能貼上有機的標簽。但是,有的企業,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會?;^,用別的土地上產出的產品冒充經過認證的產品。又比如,有機產品認證發證后,有些企業會刻意躲避相關管理部門的檢查,在植株幼苗期噴灑農藥。這種行為無疑會增加農產品的質量風險。針對這種情況,國家認監委已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建立起有機產品的監管聯動機制,以180多種檢測技術,對有機基地和有機產品進行真實性檢查。
購買有機食品要注意:
有機食品的認證管理是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權威認證機構來完成的。只有通過有機認證的產品才能標注“有機”字樣,且必須要標識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有機追溯碼。購買時,您可以留心查看,并用手機掃描“有機追溯碼”查證真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