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普
【摘 要】 公務員是實施行政法律的主要群體,在行政立法、執(zhí)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公務員的行政意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政法律的傳播,提升公務員行政意識,能夠有效提升我國法制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對公務員在法律規(guī)范中融入行政法律意識的作用進行分析,然后論述了公務員行政法律意識的要求,最后針對目前公務員行政法律意識中存在的誤區(qū)進行探究,以期提升公務員的行政法律意識。
【關鍵詞】 公務員 行政法律 意識
引 言
社會的不斷進步,促使法律也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而且,人們對法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法律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法律的完善。但是目前,從整體來說,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較為薄弱,我國整體法治水平也不高。公務員是我國行政法律的主要職能人員,提升公務員的行政法律意識,對我國依法治國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1 公務員在法律規(guī)范中融入行政法律意識的作用
1.1 立法方面的作用。行政機關在當前社會立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具體主要表現為:一,行政機關提出許多立法議案,再由立法機關進行立法,因此從事實上講行政機關是立法者;二,行政機關從事的立法活動和立法機關相同,從事的主要方式是委任立法或準立法。通過以上兩種形式可以看出,公務員在法律規(guī)范中融入行政法律意識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立法預測和價值選擇上,其行政法律意識直接關系著其傳播行政法律的積極性,會直接影響法律的立法質量。
1.2 執(zhí)法方面的作用。公務員和行政機關的工作重點是執(zhí)法而非立法,包括其上述的有關立法的職能,歸根結底也是執(zhí)法職能的范疇。然而,具體而言,規(guī)范的制定和規(guī)范的適用都屬于個案,因此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公務員豐富的法律知識、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熟練的執(zhí)法經驗、較強的正義感、對于沒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問題以及新問題的處理過程中所體現的關于法律的決斷、理解等,都對法律的執(zhí)行情況和法律的作用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 對公務員行政法律意識的要求
2.1 法定職權。行政機關最初的創(chuàng)設是源自于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相應的法律賦予行政機關以權力,也就是說,行政機關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是以法律為基礎的。對行政機關來說,只要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職權,都是禁止執(zhí)行的,如果公務員行使了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明確授予的職權,其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因此,公務員能夠行使的行政法律權利是有限的,公務員必須明確這一意識。想要行使權力,其最為基礎的前提就是需要得到法律的允許,而在法律當中其運行的標準就是法律的明確授予;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其實法律對一些權利有著十分明確的行使依據,但是公務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遵守法律設定的權利范圍,而不是仗著自己所在的位置為所欲為。
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行政機關地位不斷提升,行政機關人員掌握的權利越來越大,因此,樹立公務員等行政人員的法律意識具有現實意義。公務員首先要明確,行政機關法律權利的擴大得益于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其依然會受到法律的限制,行政機關通過法律實現社會需求;其次,行政機關的權力即使再大,也并不代表行政機關享受的權力是無限的。不論何種社會形式,都有公民不受權力干預而自由生存的空間;另外,無論行政機關的權力有多大,也必然受到法律的限定,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同時,行政機構不能任意解釋和更改法律權利。
行政機關盡管有一定權力進行行政法規(guī)的制定,但也不是毫無限制的進行權力自我設定。具體表現為:一,行政機關對行政法規(guī)制定的權力,是由代議機關委任的,具有一定的派生性;二,行政機關制定的權利受到法律優(yōu)先、保留規(guī)則的限制,也就是說行政法不能與法律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而且,關于公民基本自由權等重要事項,只能夠由法律或者法律授權的行政機構進行規(guī)定。
2.2 官民平等。公務員要明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就決定了法治社會公民和行政機關的地位是平等的。這種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對于行政機關的決定和違法行為,公民有一定的提出異議和要求賠償的權利;二,在法律面前政府與公民的平等地位并不代表政府與公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完全一致,政府必然要具有特殊的權力來進行社會管理,同時在普通法律上政府不應享受額外的豁免權和特權;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能夠平等對待政府和民眾,因此政府和民眾都要受到法律限制,政府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
現如今,雖然在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官民平等制度己經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殘留,官貴民賤的意識仍然存在于社會的各種角落,而且,公務員和行政單位往往處于管理者位置,這也導致民眾會對管理者產生服從的意識,這種意識使得公務員民眾之間溝通困難,很那實現深入的交流,進而導致行政機關的辦事效率得不到提升,甚至會導致官民關系惡化,因此,公務員要樹立官民平等的思想,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
3 公務員行政法律意識的問題及其對策
3.1 依法行政只是按章辦事。行政機關往往不會在乎所遵循法律的內容、等級和效力,也不管自己有沒有權力,制定的規(guī)范內容是不是正確,有沒有與法律發(fā)生沖突等等。因此,行政機關應不斷規(guī)范自身行為,深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提升行政機關和公務員的法律意識。
3.2 依法行政即是依法管老百姓。當前,我國一些公務員不能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將依法行政理解為依法管老百姓。為了方便行政機關順利執(zhí)法,行政法授予了行政機關一定的法律權利,但同時,它也會約束公務員和行政機關,使其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行使權力。將行政法簡單地理解成管老百姓,看來是一種錯誤理解,本質上是變相的官民不平等思想。因此,行政機關應進一步加強公務員的行政法律意識,比如加強理論學習、消除封建觀念、推進行政法學思想等等,有效增強相關理論的教育和影響作用。
結 語
總而言之,公務員行政法律意識的高低對行政法的執(zhí)行、傳播存在很大影響,公務員應明確行政機關具備的法律權利,樹立官民平等、依法辦事的行政法律意識,應根據法律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行使職權,不斷為人民、為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燕凌.論公務員的行政法律意識[J].法制與社會,2017,(01):137-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