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桐坤
【摘 要】 民商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連帶責任制度是運用民商法規范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隨著經濟多元化的發展,連帶責任制度出現了一些與社會發展不匹配的現象,下文對連帶責任制度做了有關思考,以期提高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分析的系統性,增強其對合法公民權益的保護力度。
【關鍵詞】 民商法 連帶責任認定 法律 制度
引言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民商法的法律體系已經比較健全,能夠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出相應的法律規范。但是在連帶責任制度方面,我國的民商法還沒有具體規范與劃分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具體案例中一些人能夠逃避應有法律責任的問題。在處理實際案件過程中,連帶責任所涉及的內容與范圍比較多,因此,必須將其進行明確的界定和劃分,做出清晰的判斷和認識,才能夠促使其更好地發揮法律效力。
1 連帶責任與非連帶責任的區分
現階段,我國法律特別是民商法中有大部分內容應用了連帶責任法律制度,但是在對連帶責任的判定方面還有待完善。比如,針對債務人為兩人以上情況的連帶責任認定還有待健全,部分情況下,每個債務人都承擔著相同的法律責任,對于每位責任人來說不夠公平。有時只要一個債務人履行了義務,其他債權人的債務都可以消除,這需要引起法律人士的注意。一般而言,連帶責任產生原因具有同一性,像共同的侵權活動、共同的侵權協議與共同的侵權合同約定等。預期違約制度的基礎之上產生的,但又有所不同。傳統合同法認為實際違約才是承擔責任的前提,但是在合同簽訂之后履行之前,一方明示或者默示不履行權利的情況下,仍然等待履行期屆滿才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這種規定缺乏一定的公平性。
2 民商法連帶責任認定的不足
2.1 民商法和程序法之間的聯系有待加強。在實踐中,民商法的部分規則和內容在現實中難以實現,其連帶責任制度相關的條文規范在實際案例中的應用情況不容樂觀。民商法是我國法律體系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其主要是民法和商法的共同稱謂。一般來說,民商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在于將個人財產、人身安全做出更多的保障,主要針對對象是物體的個體所有權和受益權等。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很多案件中涉及到連帶責任的問題,民商法本身管理范圍的限制導致其難以全面保障人們的合法利益。在實際情況中,如果實體法和程序法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不能相互協調,那么法律人士應該優先使用實體法來進行案件審理。
2.2 選擇權的應用不夠科學合理。在實踐中,法院在處理侵權案件時,為了提高自身的審理效率,部分法院會要求原告盡量把所有的共同侵權責任人全部進行起訴。然而這是屬于原告的自主權力,不在法院的權力范圍內。在民商侵權案件里,侵權者的主要權利包括下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相關的法律條件和事實而擁有的訴訟權,另一方面即基于實體法的相關內容而獲得的民事實體權。如果案件的原告想要單獨地起訴案件侵權中的個別人,那么這時連帶責任的相關法律制度的效力就凸現出來,法院需要結合法律規定的一些具體要求和實體法規定的相關權利展開合理的審理。
2.3 責任人的界定不清。就現實而言,如果侵權案例中,涉及到的責任方不止一個人,那么這個時候就涉及到連帶責任的問題,這時法院就需要進一步取證來判定侵權當事人的一些責任劃分狀況。結合一些具體的民事案例,如果一個案件中的全部侵權人并未被指認和起訴的情況下,原告方可以結合整個案件實況以及侵權行為所導致的一切問題和傷害進行事實認定,而不同的侵權責任人所具體的錯誤以及有多少侵權人等問題則不需要原告方的指認和確定。在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侵權行為和其導致的結果的舉證責任歸結于原告,而在民商法實踐操作過程中針對侵權人的相關責任認定則不需要尋根究底,也不需要進一步展開對侵權責任人的審理工作。
3 有關民商法連帶責任認定的思考
3.1 連帶責任的歸屬問題的判斷。國內司法案例審判中,對于連帶責任有著自己的傾向喜好,這種傾向喜好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即當事人連帶責任一旦確定,對于彼此之間的具體責任往往不再細化,一般由責任主體通過協商,分配責任比例。雖然,在權利范圍之內債權人提出合理的法律訴訟,法院能夠處于保護債權人利益的角度,解決連帶責任的認定問題,即針對連帶責任的錯誤方,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對其他訴訟關系產生影響。比如案件連帶責任主體債務比例及追償問題的判決。由此考慮,為更好地區分責任歸屬問題,國內法律體系當中,對其歸屬原則及范疇做出明文規定,在保障權利人權利的同時,對于責任人之間的合理責任義務要根據相關情況過細處理,以便降低追償訴訟案件發生繼發性問題的可能性,這樣保證保證了制度的公平性,還提高了案件處理工作質量,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
3.2 訴訟時效的思考。很多案例顯示,國內民商法中關于連帶責任的條款,還隱藏著重大的法律缺陷,即訴訟時效規定不夠具體。一些特殊案例中,共同侵權的人數可能不局限于幾個,這時就需要法律人士在侵權行為法中添加相關責任認定標準來處理這種問題,對需要共同訴訟和只需部分進行訴訟的情況進行劃分。當案件涉案人數超過相應標準或涉案情況嚴重時需要對全體當事人進行訴訟,只有在共同訴訟的情況下法院才應進行審理。對于一些特殊客觀情況法院則可以考慮對涉案債務人進行部分訴訟,這種訴訟方式需結合相關共同債務人受牽連的程度進行判定。最后,法律人士要將任意一個連帶責任人的主張都看做是訴訟合理時效終止的重要原因,提高司法在具體案件中公信力,保證連帶責任認定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現行的民商法體系中,連帶責任認定制度的規范性條例還有待健全,這就要求法律人士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對策和辦法,提高民商法連帶責任認定制度的法律效力,以保障我國經濟市場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 任磊.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法制博覽,2016,(23):180-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