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凡琦
在傳統的中國古典美學中,始終在強調天人合一的藝術理念,而且此理念事實上也在房屋的建造與裝飾中無不處處體現。山西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曾經繁華一時的晉商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商幫之一,號稱十大商幫之首,山西商人在明清至民國初期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創造了中國商業金融領域的輝煌,而且創造了適合他們自身生存環境的聚落及其民居形態。這些民居不但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態,而且體現著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質和深厚的人文內涵。
明清時期,道教、佛教、儒教在其發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糅合,相互作用,尤其在晉商民居的宅院中可見一斑,既可以看到主人大肆標榜的儒家信條,更為具象的是許多與佛、道文化有關的建筑裝飾。在這樣一個百姓黎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理想社會中,主人們試圖通過精致、絕妙的裝飾藝術,一方面彰顯家族的顯赫,另一方面以這些精妙的造型來達到傳播封建禮制的目的,將儒、佛、道滲透進生活的細微,并且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而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山西民居的物質實體被賦予了“文化”的意味,并通過圖像的、空間的、環境的、序列的方式表達人們的需求、價值、欲望和情感。在眾多的表達手段中,利用模仿、聯想、相似的藝術手法,使建筑物產生一定的意義是藝術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而這種意義在建筑上體現則主要是利用光線、色彩、質感、花紋等裝飾手段付諸現實的。在山西民居的裝飾中,其內容、形式豐富多彩,但總的來說,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使這些裝飾圖案蘊涵鮮明的寓意,而且充分利用我國傳統藝術的象征、隱喻手法,將當地審美意識和思想觀念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明確地反映一定的意味和旨趣。
一、裝飾工藝的技術特征
(一)建造上講究“師法自然,就地取材”。
老莊思想的核心表達既是“出世安逸”“無為而治”“以靜觀,直覺為務”,追求修身養性的自然境界。而體現在裝飾藝術層面上即為“就地取材”的原則,隱逸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師法自然”的情懷,歸結到底實質是寄物于周邊環境,以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使裝飾物件的構造、雕刻、色彩、形式、體量都與周邊環境的地勢地貌、氣候條件、植被樹木等自然條件融為一體,不突兀,不做作,是唯一獨特的又不會格格不入,相互配合,相互關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雕刻在院落裝飾中的體現,以建筑構造的原始材料磚頭、石頭、或者門窗為依托物,要么在墻體嵌進去的空間里,要么在房屋頂端的最側邊作一組或幾組獸禽的裝飾,要么在建筑物的角落或者特別的位置另置一塊原始材料,雕刻出形,作為辟邪也好,使用也好,多樣性功能的存在,又或是別出心裁的在門窗以及房檐上做文章。總之絕不會喧賓奪主,是建筑主體的組成部分,合二為一,又顯得格外獨特。
(二)空間布局上“均衡和諧,禮制考究”。
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是以儒、釋、道三足鼎立,共同建構了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其中,儒家思想的影響最為深刻,儒家提倡禮制,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也是衡量我們一切行為的標準。除此之外,儒家思想也成為建筑構造,裝飾造物的思想來源,尤其是晉商一直追崇“儒商文化”,體現在商賈交易中,也體現在庭院建設中,因此,在裝飾空間上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建筑裝飾的規模、朝向、布局,裝飾物之間的比例、高低位置的排列,以及裝飾空間的分配等,體現出了尊卑、長幼、男女的等級區別。比如在空間組織上,整體上采用中軸線的左右對稱式布局形式,正是受到了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別傳統禮制的影響。即使是在單一的建筑裝飾中,也要根據主次沿著中軸線的南北走向為基準進行布局。比如,房屋最頂端獸禽的裝飾,左右各有布局,互為呼應,又互為一體,包括門窗雕刻也是以門為中軸線,左右兩邊的門窗上對稱雕飾者相同的圖案,或者是代表相同寓意的形狀。門前的石獅子也是互為一對存在,很少個體矗立,也是古人“成雙成對”思想觀念的體現,前提在布局上也是以大門或者單個門戶為基準的。以及柱礎等裝飾物都是遵循以上的標準進行排列與組合。
二、裝飾工藝的人文特征
(一)裝飾工藝與文化環境的互動性。
關于“文化”的概念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科學確切的界定,我所認同的文化概念是,文化是人類從有能力從事社會生產開始,在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且文化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連續性。晉商文化是晉商在從事商品交易的實踐中所創造的商品財富和經營經驗,也就是文化概念中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及由其中衍生出來的行業制度、商業道德等商業文明。晉商活動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以黃土高原為中心中原地帶,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尤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形成了“儒商文化”的經商和做人的理念。因此,在這種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商民汲取先輩優秀的經商思想,在積累了豐富的經營訣竅的同時,更加優化了自身處世為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素養。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晉商不僅僅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鑄就了體系完整的商業帝國,最有價值的是形成和發展了一種特殊精神,包括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可以歸之為“晉商精神”。據史書記載:“宋朝時,杭城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外亦可回來,故曰萬回。”和合之神后來分為二神,成為“和合二仙”,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睦同心、生意順利的意思,因此,晉商常把和合二仙刻于門庭,希冀自己的生意順利,生活美滿。崇尚“萬回”之神,說明晉商在外經商的艱辛和對家人希望旅外的商人早日歸家的祈盼之情。所以可以看出,不僅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甚至主人的價值觀都可以影響到居住環境的裝飾審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社會信仰和心態也會支配者居住環境的裝飾風格。
(二)裝飾紋樣的藝術內涵。
明清時期的晉商民居裝飾工藝是繁盛時期,裝飾形式變化多樣、精美絕倫,逐漸形成了有建筑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征。建筑裝飾的圖案內容題材廣泛,可以歸納為以下八句話:endprint
家有梧桐落鳳凰,安居樂業享安康。
琴棋書畫蘊文意,福祿壽喜寓吉祥。
書香門第出貴子,慎儉德善代代傳。
馬上就把子來抱,封侯掛印成棟梁。
八句話歸納一下,首先,從題材上來看,分為寓意的紋樣、禽獸祥瑞、木卉表達和吉祥題材。具體說,寓意紋樣題材有回紋、云紋、如意紋、方勝紋、盤長文、壽字紋、靈芝紋樣和元寶紋等。禽獸祥瑞題材有:麒麟、龜、龍、鳳、獅子、羊、鹿、蝙蝠、鶴、喜鵲和鴛鴦等。木卉表達題材有:牡丹、梅蘭竹菊、蓮花、牡丹、石榴、葡萄、桃子等。吉祥的題材有:喜上眉梢、三陽開泰、四季花開、六合同春、富貴平安、福壽雙全、萬事如意、連中三元、平生三級、平步青云、馬上封侯、獅竹靈芝、鯉魚跳龍門、鳳凰戲牡丹等。除此之外,伴有一些民間傳說和當地戲曲故事。其次,從寓意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1)象征的表達方式。比如鴛鴦寓意夫妻恩愛,烏龜代表綿延長壽的含義等。(2)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八仙過海”、“桃園結義”“郭子儀拜壽”、“童子拜觀音”等民間典故來教育后人。(3)事物寓意直接表達。晉商作為一個龐大的商幫組織,獲得利潤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在宅院的裝飾紋樣中,毫無避諱的將元寶、錢幣等或者雕刻或者直接鑲嵌于墻體中。表達他們希冀利益最大化的訴求。同時也可以看出,晉商的資本積累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4)運用形意和諧音的表達方式。如蝙蝠雖說是一種令人生畏的動物,但是在古代的裝飾寓意中卻代表者“幸福”“福壽安康”的意思,就是取“蝠”的諧音。
縱觀從遠古時代的祭祀紋樣到建筑構造成熟后,裝飾圖案的寓意雖然變化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題材和表達方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明清時期晉商民居中的裝飾花樣是最齊全,也是后人相關方面的學者公認的有博物館意義的建筑群落。這些圖案不僅是晉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的表達,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傳達了晉商的精神觀念和處處有藝術,處處有哲學的裝飾風格,甚至是處世哲學。
【參考文獻】
[1] 朱向東 王崇恩 王金平.晉商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 王金平 徐 強 韓衛成.山西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孫麗萍.山西老宅院[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11.
[4] 鄧友生.建筑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5] 王輝.建筑美學形與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6] 李永剛 王 聰.建筑藝術欣賞[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
[7] 張昕,陳捷.畫說王家大院[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