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龍
【摘 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國必然會建設更多高速公路,在當今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那么如何更好搶占高速公路建筑市場呢?這就需要企業以信譽為生存基礎、靠施工質量求得企業發展壯大,以科學的施工管理和企業管理,抓好工程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對于此情況,本文談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
【關鍵詞】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質量控制
一 、導言
在我們國家進行“一帶一路”策略后,我國的經濟就發生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高速公路的利用率也在逐漸增大,所以保證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就在一定程度上對車輛的正常行駛以及人們的形式安全問題都有了保障,科學合理地運用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現下文闡述一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
二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的現狀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是建立在質量管理理論基礎之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對質量的有效控制直接影響了該項目的質量問題,對項目的使用價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相關的質量動態控制管理人員就備受人們的重視,施工的質量控制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施工前的控制,就是在進行施工之前有效地開展質量控制問題;其次,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就是在施工進行中對質量的有效控制;最后,施工后的控制,就是在施工竣工后,對其質量進行一定的檢測驗收。總而言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工作是不可忽視的,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
三、 動態控制技術的數量統計原理
(一)質量波動和質量波動原因
質量是在動態發展中不斷變化的,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的好壞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好壞,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在生產過程中要重視質量管理。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也同樣是變化的,同一臺機器,同一天工作,采用同樣的原料和同樣的操作人員,路面質量也會不完全一樣,質量指標會圍著某個數值上下波動。
產生質量指標的原因包括系統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系統性原因既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失穩狀態,也叫異常原因或隨機性原因。施工中涉及到的因素多,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各種偶然事件引起產品質量變化,路面施工中包括人員、機械、原材料、加工方法、測量工具以及環境等。系統性原因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相互轉變,隨著生產和管理技術的提高,可能原來不能解決的偶然因素能夠通過一定的手段識別出來。
(二)質量統計數據分析
瀝青路面的質量檢測數據具有變異性,施工過程中采用的原材料不一樣、機械設備和操作人員不同等造成一定差異,施工質量也不會相同。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雖然具有一定的變異性,但其質量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通過數據處理找到質量波動的幅度,找到數據變化特征量,建立起概率數學模型。
四、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成型質量變異性動態控制技術分析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害很大程度上是車轍、坑槽等現象引起,而加大路面的壓實度是降低其損害的有效辦法,現階段施工中使用最廣泛的壓實度檢測方法是鉆孔取芯法,但其使用過程中需要大量取樣,對板體結構會造成破壞,而且補修的難度大,直至目前仍未有理想的補修工具,其長時間的檢測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對施工進程也構成影響,所以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壓實度采用動態質量控制技術具有實際意義。從動態質量控制表可以看出,其以0.5千米劃分分析階段,整條均值變化曲線在質控上下限之間浮動,但波動范圍較大,多次接近質控限,隨著質控上下限距離的擴大,表明施工水平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壓實施工中必然已經受到某種異常因素的影響,可能是外部溫度發生變化或選擇的壓實設備不理想、使用的碾壓工藝不合理等因素導致,應結合具體施工情況進行排查和改善。
壓實度指標與馬歇爾密度有關,馬歇爾密度是使用馬歇爾擊實儀制作成型的試件對路面壓實度直接測試所得到的數據,其主要針對路面物體對路面形成的豎向垂直壓力而進行測試,而在實際生活中,路面不僅要受到豎向壓力及沖擊力影響,還會受到橡膠輪胎揉搓所導致的側向力的影響,所以其測試數據相對實際要明顯偏低,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壓實路被設定為最大理論密度的93%~97%,馬歇爾密度的97%~101%,路面實際孔隙率的3%~7%。
除壓實度外,路面的平整度對于路面后期使用質量也會構成影響,而平整度的測量要建立在施工之后,其測量的實際意義被縮減,而且當基層的平整度出現變異時,中層和上層的平整度也會遺傳其變異,所以應對瀝青路面的平整度采用動態監控技術,并在發現變異的情況下,針對其下承層的施工質量、所使用的瀝青混合料質量及使用的攤鋪機械等可能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展開分析,可以看出所得到的檢測數值變異性較明顯,出現多個超出質控上下限的點,最大極差已經達到0.52,已經存在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變異因素,應引起注意。
近年來瀝青路面的厚度對其使用質量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引起廣泛關注,厚度不僅對路面的壓實度和平整度有影響,而且厚度過低會使路面質量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路面厚度對施工成本具有直接作用,而施工方為縮減成本不惜以施工質量為代價,所以也應采用動態控制技術進行實時監測,從圖中可以看出起初階段控制能力偏低,平均值在5.71左右,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進,中期平均值達到5.95左右,后期上升至6.15左右,但都處于控制上下限范圍內,仍可以接受,當厚度平均值曲線超出上下限就應考慮下面層的平整度、檢測工具、路面造價、攤鋪碾壓工藝等方面,直至均值恢復到控制上下限以內為止。
五、 總結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加深認識了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希望通過本文針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的探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入更多的相關從業人員參與探討當中,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多分析,多探討,多研究,進而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處,還望各位不吝指正。
參考文獻:
[1]劉海川,張經廣.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
[2]李園.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研究[J].交通世界,2016.
[3]李強.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動態控制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