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南,陳 麗
(海南建筑園林工程公司,海南 海口 571000)
2009年12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海南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之路,使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1]。為實現這一目標,海南省政府把推進建筑節能與發展綠色建筑作為加快建筑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2]。同時,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建設量,近年來海南重點建設的星級度假酒店、酒店式公寓、療養基地等帶來7969萬m2建筑面積增量,給海南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3]。海南大力應用推廣綠色建筑理念和技術,是貫徹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生態保障。綠色酒店建筑的應用和推廣符合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綠色酒店建筑評價將為酒店設計、建設和管理人員提供參考,為第三方和消費者評價提供可靠依據,同時也為行業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探討發展綠色酒店建筑的影響因素,對于海南綠色酒店建筑評價的實施和應用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顯示,公共建筑用能強度普遍高于民用建筑,而酒店建筑是公共建筑僅次于商場建筑的用能大戶[4]。酒店建筑能耗類型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照明、生活熱水、給排水、電梯、辦公、餐飲等。由于要常年保持舒適的室內環境,酒店暖通空調系統幾乎全年運行,暖通空調和照明所占比重最大,約占總用電量的65%左右。由于酒店 24 h為客人提供循環熱水,給水、排水系統的能耗也普遍高于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約占總耗電量的17%左右。電梯作為酒店的重要運輸工具,使用率較高,電耗量也較大,約占總耗電量的9%左右[5]。
從酒店的內部空間結構來看,包括前廳大堂、餐廳、客房、會議室、宴會廳、洗衣房、康體中心、員工辦公區、生活區、后勤區等前后場空間。不同布局、不同空間結構的設施設備運營時間各不相同;不同主題、不同規模酒店的餐廳、客房、洗衣房、商務中心等建筑和設施的數量也不相同。因此,合理設計酒店建筑的總體布局、空間功能、空間出入口、動線組織,對于酒店建筑的用能系統分區、室內交通能耗、土地利用效率和室內環境品質保障都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星級酒店的設計標準不同,導致酒店星級越高,能源消耗量也越大。不同星級的酒店建筑,差異主要體現在相關接待設施配套、公共區域面積比例、客房面積和數量、套房數量比例、房間人均新風量、感官舒適度等方面。五星級酒店一般要求有游泳池、健身中心、桑拿浴、高爾夫練習場、網球場等齊全的休閑娛樂接待設施,對客房面積和客房數量、白金五星級酒店對套房數量和比例都有較高要求。五星級酒店房間新風量比四星級高20%左右,比三星級高30%~40%[6]。五星級酒店對外觀造型、裝修裝飾、燈光設計、溫濕環境等感官舒適度指標也比其他星級有更高的要求。這些較高的接待標準都增加了相應的能耗水平。
酒店運營往往是全天候24 h甚至是全年365 d無休,需要全時開啟空調、熱水、公共照明等系統。酒店大堂、餐廳尤其是客房等空間,即使是在沒有客人使用時,也必須開啟空調系統,以保持室內空氣質量和體感舒適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酒店需選用高效、節能、變頻的中央空調系統。酒店外部全域、外墻、大堂、樓道等公共區域有的需要24 h保持照明,給酒店造成高昂的電費成本負擔[7]。
第一,酒店普遍制訂了節能管理和節能減排的制度,但這些制度流于表面,制度設計方面不夠完善,制度執行不到位。第二,多數的酒店一線員工沒有受過節能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訓,缺乏相關的意識、知識和操作技能。第三,一些酒店建筑和設施設備如圍護結構、中央空調、照明、變配電、電表、生活用水等部分,在規劃、設計、安裝之初就缺乏對節能降耗和節能減排的考慮,導致在實際運營中產生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損耗。
酒店建筑所服務客源市場的具體類型、活動規律和行為偏好,對酒店建筑的能耗也發揮著重要影響。客人是酒店服務產品的消費體驗主體。酒店服務產品特別是高星級酒店服務產品中的舒適性、便利性和奢侈性等要素導致了酒店建筑巨大能耗的產生[8]。因此,酒店客人的行為方式和消費偏好決定了酒店客人對服務產品的需求水平,也決定了酒店建筑能耗水平。一些缺乏節能意識的客人,超負荷使用照明、空調、自來水和熱水,對設施設備的不規范操作等大大增加了酒店建筑不必要的能耗負擔。
海南島處熱帶北緣,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海島,具有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海洋氣候特征。海南島日平均氣溫超過10 ℃,海南氣候四季如春,冬季吸引眾多內地居民前來避寒。溫度是影響建筑室內熱舒適性的重要指標,過高或過低均會引起人體的不舒適感,長夏無冬的溫度條件決定了海南酒店建筑沒有冬季供暖需求,但將在一年很長時間提供冷氣服務,制冷期達10個月以上[9]。
海南漫長夏季的直射陽光會產生較高的太陽輻射熱,使室內氣溫過高,降低人體的熱舒適性,陽光直接照射還有可能引起眩光,加快室內物品老化、退色和變質速度,甚至因陽光照射引起火災,從而對酒店建筑圍護結構遮陽及熱工性能有較高的要求。在海南酒店建筑設計中,要合理地采光納陽、利用光伏發電,采取措施進行遮陽和隔熱設計,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和過多的太陽熱輻射[10]。
海南島四面環海,夏季常受北部灣、南沙和西沙群島生成的熱帶氣旋影響,全年季風變化明顯,臺風和熱帶風暴頻發,且臺風季節時間跨度長。海南降水豐沛,但降水時間和空間分配不均。在規劃設計酒店建筑時,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顯得尤為重要,需降低地表徑流量,避免雨水聚積影響交通;縮短雨水徑流途徑,減少雨水受污染機率, 加大雨水滲透量。強調對雨水、海水、中水等非傳統水源應用。另外,在酒店選址時,基址應選擇在山脊、山背、山腰等山勢較高、容易排除積水的地段,采用坡度較大、出檐深遠的屋頂形式。
海南島位于信風帶和季風區,四面環海,中部為五指山,受信風、季風、海陸風、地形風共同作用,風速較大。尤其是海南島西部、北部、西南部、年平均風速大于3 m/s,并在強太陽輻射和城市效應作用下,空氣的對流、亂流運動較強。這將有利于海南酒店建筑的自然通風效果。此外,在迎風區由于通風條件良好,酒店建筑布局可相對較自由,而背風區由于風速較慢,通風條件較差,需要合理組織建筑布局才能夠營造出宜居的建筑風環境。
海南酒店建筑在選址時,可盡量選址靠近植被綠化密集的區域,注意保護原始植被的基礎上,可通過增加綠色植物掛帶、種植屋面植被和屋頂花園等方式,提高建筑局部綠化率,實現自然降溫??紤]到海南島是遠離大陸的獨立島嶼,生態環境脆弱,為避免污染、保護環境,不倡導建材生產的本地化,就地取材的半徑應將綠色建筑國家標準的500 km拓展到800 km。此外,海南中部山地原生態熱帶雨林密布,植被種類多樣、空氣含氧量高,擁有層巒疊嶂、奇石怪洞、河流瀑布、珍稀動物等多種自然生態景觀資源[10]。以熱帶雨林環境為設計背景,并且加以保護,可提高海南酒店建筑的綠色生態性。
海南黎苗回漢等民族的多彩文化往往成為酒店建筑設計的主題元素。在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過程中,海南官方和民間都在積極吸收全球各地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先進經驗,加勒比海、地中海、東南亞和太平洋等地具有熱帶海洋風格的建筑和裝飾元素都可為海南酒店建筑所用。海南本土與外來文化的不斷碰撞、交流與學習,必將促進海南酒店建筑的多元化發展,滿足客人文化體驗需求。
過去10年海南酒店整體供給強勁增長,但星級酒店數量呈下滑趨勢。部分精品酒店不符合星級酒店評定規則,無法融入星級評定系統。部分酒店考慮到中央八項規定政策執行導致市場環境改變,參與評定星級并不能為酒店帶來更多客戶,甚至會成為政府采購的阻礙,因此不參與酒店星級評定。一些現有的星級酒店由于缺乏競爭力,紛紛停業翻新或退出市場,導致星級酒店數量持續下降。
海南各市縣酒店接待情況參差不齊,酒店等住宿設施,特別是高星級酒店超過7成集中三亞和海口兩個大型旅游度假城市,各地發展不平衡。三亞酒店已成為我國度假酒店行業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是內地豪華酒店的最集中地區。??谠谥懈叨司频陻盗可下浜螅诳旖葸B鎖酒店數量上卻是三亞的3倍。萬寧、瓊海、陵水、文昌、儋州和保亭酒店都有一定接待量,其中,文昌、陵水、保亭近年來酒店供給大幅增長,但與??诤腿齺啿罹嗳匀皇置黠@。客房體量較小的小型賓館、旅館、公寓式酒店等住宿設施占整體市場近80%的份額。在樂東、臨高、屯昌、白沙等欠發達地區占90%以上。
第一,產品業態。海南酒店多為海濱度假村和城市商務酒店,產品類型單一,與之類似的是海南旅游景點主打海景旅游。第二,產品檔次。中高檔酒店成為海南酒店的重要類型。第三,產品規格。近半數新增酒店屬于100~299間客房酒店,是新增酒店主流。
其一,經營方式。海南中高端酒店歷來以自主經營為主。絕大多數國際品牌酒店為大體量的新建酒店。第二,客源結構。海南酒店90%以上客源為國內游客,使海南酒店呈現季節性明顯,人均消費增長緩慢的問題。第三,客房入住率。不同檔次酒店入住率差距主要源于酒店產品品質的差異。第五,酒店收入和成本。客房是最主要收入來源。海南酒店客房收入比例大致與其星級成正比,主要由于不同檔次酒店的定價能力不同[11]。
作為海南省的支柱產業,建筑業伴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戰略的步伐,有較快的成長,集中表現在海南省的年建筑建設量快速增加。海南省既有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各占一半,其中,公共建筑的類型以酒店建筑居多,酒店類建筑面積約占公共建筑總面積的46%,辦公建筑和商場類建筑的比例分別為15%和14%[3]。因此,酒店建筑、辦公建筑和商場建筑是海南省主要的公共建筑類型,其中酒店建筑比例最高,與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定位相契合。
夏季海南居民首選的緩解熱環境方式,根據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使用空調、使用風扇、開門窗通風、使用手搖扇、減少衣著、洗澡、喝冷飲、午休8種方式,但后5種方式使用比例較小,僅占不到2%的比例。而耗能較高的使用空調和電風扇的比例占調查樣本的92%左右,給海南夏季節能減排和電力供應帶來極大的壓力。因此,在建筑設計和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應大力提倡開門窗通風這一緩解熱環境方式,并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實現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有效釋放建筑體內所儲存的熱量,為室內引入新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有利于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
第一,管理體制。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具體負責全省的推進建筑節能的工作職能,設置“建筑節能與科技處”負責建筑節能的日常管理工作。海南省與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相關的規劃包括公共機構節能、住房城鄉建設事業、能源發展和低碳制造業4個方面,從建筑材料、建筑節能、新能源應用、綠色建筑試點項目、建筑垃圾處理等方面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應用和推廣進行規劃。第二,管理制度。包括建筑節能的全程監管、評價標識與公示、推廣淘汰執行、示范試點制度等4個方面內容:一是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全程監管制度;二是建筑評價標識與公示制度;三是相關產品、技術和標準的推廣、淘汰和執行制度;四是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示范試點制度。作為本領域工作的常用做法,通過海南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試點,積累了經驗,為進一步的推廣和完善奠定了基礎。第三,標準體系。海南省先后出臺建筑節能設計、綠色建筑質量、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綠色建筑評價、綠色建筑先進技術、建筑能耗限額、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施工等相關主題的規范標準達21項。內容基本涵蓋了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測評、運營管理、新技術應用等各方面,基本形成了海南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然而涉及綠色酒店建筑的規范標準相對較少僅有兩項,與海南酒店行業的高耗能現狀無法適應。
本研究運用文獻研究、實地調查等方法,從酒店建筑自身特點、海南地理環境特點、海南酒店產業和建筑產業發展4個方面,對海南酒店行業實施綠色酒店建筑理念和技術體系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第一,由于受酒店建筑結構功能、運營條件、運營環境、運營時間、運營管理和客源市場等因素影響,能耗高是酒店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對海南酒店產業的建筑節能和綠色酒店建筑打造產生了重要的約束和決定作用。第二,海南長夏無冬的氣候條件、漫長的夏季直射陽光、降水時空分配不均增加了采用綠色建筑技術的迫切性,而充沛的太陽能資源和風力資源、較高的植被覆蓋、豐富的本土文化,都為綠色建筑技術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三,海南酒店產業容易擴張的數量規模,高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的不均衡,客源入住時間的不均衡,以五星級高端酒店為主的業態,和酒店普遍追求多房間、大面積的趨勢,都對酒店節能環保提出了嚴峻挑戰。第四,海南以酒店建筑為主的公共建筑結構、建筑用戶嚴重依賴空調的解暑降溫偏好、綠色建筑管理體制對酒店建筑關注的不足,都增加了在海南采取綠色酒店建筑技術的迫切性。因此,積極開展綠色酒店建筑評價、大力推廣綠色酒店建筑理念和技術是海南酒店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保障。
[1]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R]. ??冢汉D鲜∪嗣裾?,2010.
[2]單憬崗,謝 曦. 海南將打造綠色建筑示范省[N]. 建筑時報,2010-07-15(1).
[3]尹 波,許杰峰. 海南地區建筑節能重點技術與工程應用[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4]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 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15[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5]趙思香.酒店業推行節能減排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6]周偉業,彭 琛,劉 珊,等. 酒店建筑能耗影響因素分析[J]. 建筑科學,2015,31(10):31~37.
[7]郭坤洋,汪 江. 酒店建筑能耗研究[J]. 住宅科技,2015(4):35~37.
[8]宋 凌,李宏軍,張樂然,等. 《綠色飯店建筑評價標準》研究[J]. 建設科技,2014(6):80~86.
[9]顧 文,譚洪衛,莊 智. 我國酒店建筑用能現狀與特征分析[J]. 建筑節能,2014,42(6):56~62.
[10]李鳳珍.適應熱帶雨林氣候的海南山地酒店設計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11]浩華資訊.海南旅游飯店業發展報告[R].??冢汉D鲜÷糜伟l展委員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