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
(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老伴兒APP的前期開發及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的探析
——針對社區養老人群開發的APP項目
張可
(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國家現階段的政策“9073”居家為90%、社區7%、機構3%,居家為核心加7%的社區養老,未來將有97%的老年人會直接或間接通過社區獲得各種老年服務。所以希望從線上、線下2個方面的視覺探析重塑老年社區藍本。線下視覺體驗社區打造,老人只要看到“老伴兒”的標志,就可以獲得各種智能服務,擴大了老年人活動和交友范圍。個人數據云端存儲(掃臉)就可以顯示在任一站點,由此逐步開化老年人接受互聯網思維。線上,通過以智能電視雙屏互聯為切入點,逐步普及智能終端,推廣APP。
社區養老;老伴兒APP;視覺識別系統;雙屏互聯
截至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由于我國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及民眾預期壽命的持續上升,我國老齡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催生對養老產業的巨大需求。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養老模式有3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現階段,我國這3種模式的占比約為96%,1%和3%,居家養老占絕對主流地位。據多地發布的“9073”養老規劃,機構養老的3%保持不變,而社區養老的比例將從現在的1%上升到7%,加上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為社區養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居于核心地位的居家養老所享受的服務近半數是由社區直接或間接提供的,所以社區對老年人養老、休閑、自我價值實現等作用是無法忽視的。
在肯定社區養老的同時,養老的有效供給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構建社區養老服務智能化平臺是緩解社區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的有效舉措,是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現有的智能養老平臺和下游供應商企業呈“各自為營”的碎片式格局,各種服務資源之間及與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聯系,這種狀況不僅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嚴重阻礙了我國智能化養老服務的進程,還會導致大量的產能浪費。
在國務院印發《大力支持互聯網+養老產業推進和發展》的背景下,老年智能產業現狀依舊狀態低迷、推進遲緩,智能產品的普及情況和接受度一直不容樂觀,具體體現在以下3方面:①社區作為養老產業的站點沒有營造出適合老年群體活動的良好氛圍。社區中應該有鮮明的標識和環境去吸引附近的老年人自發地來體驗。當看到某個極易識別的標識,就知道都是同齡人,可以隨意交友聊天、體驗新鮮事物、獲得最新資訊、跟上時代步伐。②老年社區活動中心的設備老舊,空間視覺體驗平淡乏味,沒有視覺上的歸屬感。③服務效率低,缺乏良好的運營團隊。空巢老人寧可孤守也沒有來的欲望,很多老年活動中心正處于形同虛設的邊緣。
國內關于老年APP的研究相對較多,具體有以下3方面:①主要針對老年人日常關注的事物進行分類,從中篩選出具體的欄目,再讓老年人進一步選擇,優化出多個老年人感興趣的內容;然后再根據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進行字體大小的調整、色彩的選擇、音量的控制等。②包容性設計的概念。什么是包容性設計?即可用性、易用性、容錯性。可用性指APP必須能保證老年人正常操作;易用性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讓老年人能更流暢地使用APP;容錯性則是從老年人自身情感特點出發,當老年人使用出現錯誤時,能更友善地引導老年人繼續使用,盡量避免產生放棄使用的念頭。③老年APP如何能夠更人性化,引導他們在產品上投入感情(類似現在很多老年人習慣于用收音機聽廣播一樣),這樣能使得智能產品真正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去。創新點:期望從接受度較高的電視入手,借智能電視打入老年群體的契機,提出“雙屏互聯”的概念,用手機快速、智能地操控智能電視,為老年群體接受智能終端打下基礎,同時也為老年群體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使其能與青年群體更好地融合。
老伴兒APP是結合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老年APP,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將養老產業推向智能化。互聯網不必贅述,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物聯網”的概念是致力于將現有市場上的碎片養老資源進行整合,使得這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想要做到這些,有2個問題必須充分考慮:①如何讓APP進入到老年群體的生活中?②社會中的老年服務資源參差不齊,那么,APP應該滿足哪些功能?
想知道如何讓APP能進入到老年生活群體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怎么讓老年人接受飛速發展的智能終端,同時也要對老年群體現有智能產品的情況作一個調查。從我國一、二、三線3個級別中各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地域,再選擇該城市老年人聚集區進行抽樣調查。具體可按以下步驟實現:①從已有智能產品的類別、智能產品使用頻率、是否愿意更換新智能設備這3個方面來調查。②調查老年人在現有智能設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便利的地方,從而得出不同地區的老人在軟件和智能終端使用上的真實感受,對于不滿意的地方,后期在軟件開發上可以規避。③在調查過程中講解“雙屏互聯”概念。因為大多數家庭在電視這塊的普及率是很高的,而且接受度也很不錯,所以可以借助這個點切入,使智能終端介入進來。未來老年群體接受了智能終端,那么APP的普及和深入就有了可能。
APP的功能首先應滿足消磨時間的需求,例如戲曲、新聞、聽書、電視節目以及自我展示(直播)等;其次,有社交的功能,能夠讓老年群體非常方便地在線通話、視頻、群聊、快速找兒女等;最后,需要一點可以探索的功能,例如小游戲、VR體驗、雙屏互聯等。APP主打的功能應該朝著這3個方向去設計和規劃。
附帶的功能可以自定義,例如地圖、計算器、小說、菜譜、園藝等,打造屬于老年人的個性化APP服務。所有的數據都會有云端記錄和保存,在家里有智能終端,在社區服務站點同樣有智能終端和電腦,只需要“掃臉”即可登錄,這樣老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安心接受服務。
通過對老年群體的研究和文獻的查閱得出,影響老年人視覺的主要因素為字體和色彩。有學者指出,隨著字號的增加,老年人閱讀時的注視次數會增加,平均注視時間會縮短,閱讀速度會加快,總注視時間縮短;較寬的行距條件下,老年人的閱讀速度更快,總注視時間更短。所以,字體的大小及字間距、行間距的把控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的感知覺會最早出現衰退,視覺退化,聽力下降,記憶變化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思維能力也顯示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同時,很多老年人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似乎回到了孩童時的認知狀態。所以色彩可以偏向飽和度高,但不要純色,避免長時間閱讀刺激到他們的視神經。
視覺識別系統是為了使整個站點的環境一體化。例如醫院的紅色十字架,作為國際衛生組織的圖形存世多年,在全球范圍內有著極高的辨識度,在世界任何地方,有醫療需求就找這個標志,這就是視覺識別系統的作用。作為老年APP相配套的社區服務站點,同樣需要足夠醒目、易識別且符合老年視覺特點的標志,這是視覺識別系統的核心。老年人的生理變化使得他們對過往的記憶相對清晰,對新接觸的東西記憶模糊。在標志的設計中,要融入懷舊色彩和時代特征以及高亮度色彩,這樣容易產生共鳴和引起注意。
〔編輯:劉曉芳〕
TP311.5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3.071
2095-6835(2017)23-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