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楊戰營
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圖_本刊記者 楊戰營
編者按:又到了“小麥覆隴黃”的“三夏”時節,我們的一線員工來到千萬農民朋友中間,隨時隨地保障可靠供電,勞動的汗水混合著小麥的清香,在希望的田野上隨風飄揚。

宣傳電力設施保護知識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行走在豫西北濟源市的原野上,金黃的小麥散發著沁人的清香,處處是豐收的景象。
“‘電管家’講得真周到,用電方面俺心里敞亮多了。”5月22日,在濟源市梨林鎮南莊村,居民李滿江說。當天,供電服務人員王建偉對該村周邊400伏線路仔細排查,并向村民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和臨時用電報裝流程。
“電好﹑水足,莊稼壯實,籽粒飽滿。今年的小麥能有好收成,供電公司功不可沒。當前,為了夏糧顆粒歸倉,電工師傅們起早貪黑﹑精心服務,著實讓人感動。”南莊村黨支部書記李軍說。
麥梢黃,收割忙。濟源供電公司把助力夏糧豐收,作為當前民生服務的重點任務,統籌部署﹑精心安排,組織300多名供電服務人員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年小麥迎來大豐收,平均畝產預計多收100多公斤,鄉親們的心里樂開了花。” 5月19日,在有著“濟源糧倉”之譽的軹城鎮,看著4000余畝良田即將收割,綺里村黨支部書記劉毛會說:“電線和機井架到田地后,我們村結束了排隊澆地的歷史,也為今年的夏糧豐收提供了保證。”
軹城鎮是濟源市農業大鎮,綺里村因秦末商山四皓之一綺里子故里得名,是典型的農業村。全村1900多口人﹑耕地4000畝。劉毛會介紹說,以前只有1臺抗旱變壓器,由于距離臺區遠,村民澆地時自備電線和水管在田里“擺地龍”,好多家僅導線﹑水管就裝滿一輛三輪車,放線﹑放管﹑放水泵,請電工裝表﹑接電,往往從天不亮折騰到上午,田地里到處是蜘蛛線﹑地龍管。有時一眼井中放兩三個水泵,動力不足,提灌量小,費時費力,還要排隊“掛號”,20天也輪不夠一遍,通常是第二茬急需澆地,第一茬還沒澆完,糧食產量上不去,因澆地灌溉產生的糾紛也不斷發生。“協調難度大,得罪人,通常輪到誰家了,晚上就睡在地頭,看管電線﹑水管和水泵。”劉毛會說。
村民胡全德家種3畝多地,以前,因為澆灌不方便,天氣干旱的時候又排不上隊,就從家里一車一車往地里拉水澆灌,如果遇到風調雨順的時候,一畝地能收入近3000元。“現在澆地,只要一合閘就行了,省心省力,再也不用拉水澆灌了!可以說,機井通電是今年小麥豐收的關鍵。”胡全德說,“明年我計劃分出一部分地,種些時令蔬菜,收入會高一些。”
去年以來,濟源供電公司根據農田布局﹑取水點位置和農田配網現狀,大力實施井井通電工程,新建和改造1636眼機井,共涉及462個行政村,惠及農田11.28萬畝。“僅綺里村,我們就新建﹑改造10個用電臺區和3000多米的中低壓線路,徹底解決了該村澆灌﹑生活中的用電難題,也為該村農業增產創造了有利條件。”濟源公司負責人李國立說。
梨林鎮是濟源市的糧食主產區,針對“三夏”期間臨時用戶多﹑大功率電機設備多﹑報裝申請多的特點,濟源供電公司梨林供電所主動簡化用電報裝流程,主動服務,為“三夏”期間臨時用電用戶開辟了一條用電報裝綠色通道。
“‘三夏’期間,我們全員備戰,主動深入轄區各村﹑各小麥脫粒場,現場解決用戶用電難題。開辟農忙季節綠色通道,單項表計一個工作日內必須安裝到位,動力用戶兩個工作日內必須安裝到位。”梨林供電所所長馬文杰說。
濟源供電公司把保障“三夏”期間安全可靠供電,擺在履行社會責任﹑深化為民服務的突出位置,針對山區夏糧收割點多﹑面廣,多用打麥機的特點,在各基層供電所成立3~5個專項服務隊,采取跟蹤服務﹑定點﹑巡回﹑公布電話﹑主動上門解決用電難題等多種形式,現場受理客戶報裝,現場制定用電方案,現場實施裝表接電,并公開24小時服務電話,全程滿足群眾用電需求,并積極向廣大收割機司機和農戶宣傳安全用電常識,嚴防小麥收割時誤碰線桿﹑拉線造成故障。同時,認真制定保電方案和應急預案,對87條10千伏線路﹑1000多臺變壓器全方位巡視檢查,重點對農村漏電保護器﹑低壓線路運行情況及農業排灌用電設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三夏”期間電力暢通。
“一個電話,用電問題全解決,有優質的電力作保證,今年小麥又是大豐收,而且收得快。”梨林鎮南莊村黨支部書記李軍說。
“真不知咋感謝你們,要不單憑俺老兩口,根本不可能這么快就把小麥收完。再過幾天麥粒脫落地里,俺一家就白忙活了。”5月22日,在濟源市邵原鎮七溝河村,看到滿頭汗水的電力服務人員,李小成老漢和老伴十分感動。

排查用電隱患
當時,濟源市山區高嶺地區小麥已動鐮開收,平原地區也收割在即。70歲的李小成,兒子先天殘疾,老伴體弱多病,兩畝多小麥的收割問題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當天,邵原供電所4名黨員服務隊員趕來“助陣”,幫助他收割﹑脫粒,使老李家的小麥得以顆粒歸倉。
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濟源公司還啟動專項服務機制,成立15支黨員服務隊,深入農村電力保障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執行電力巡視維護和服務任務。針對深山區個別不適宜機械化作業的區域,主動聯系收割機和麥場,義務幫助孤寡病殘等弱勢群體“龍口奪食”,確保夏糧及時歸倉。
“接下來,我們還將優化服務舉措,并對現有井井通電設施和相關配電線路全面排查,進一步做好隱患治理,為秋作物種植灌溉提供保證。”濟源公司農電服務部門負責人陶光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