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白宏坤 李文峰 李 宗
2017年河南省電力行業發展形勢及建議
文_白宏坤 李文峰 李 宗

2017年,隨著河南省經濟發展進入動力轉換﹑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電力行業迎來轉型攻堅﹑提質發展的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電力系統優化和安全運行壓力持續加大,煤電存在潛在過剩風險等問題。
經濟進入新常態,電力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全省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檔﹑發展動力轉換,高成長性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逐步成為拉動電力增長的新引擎。目前,河南省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約10個百分點,人均GDP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0%,人均用電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7%。隨著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規劃和戰略平臺的深入實施,以及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全省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電力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需要繼續加大電力投資和建設力度,支撐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資源環境約束加劇,電力將引領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目前,全國及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霧霾﹑水資源保護等問題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電力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需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全面推動煤電清潔化發展,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積極引入省外清潔電力,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和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而有效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河南能源發展轉型。一是積極推進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建設,引入省外清潔電力;二是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提升省內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能力;三是加大電能替代力度,重點在工業生產﹑居民生活﹑農田灌溉﹑交通運輸領域,推進鍋爐﹑采暖“以電代煤”,機井“以電帶油”和車輛的電動替代。
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提速,促進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電力體制改革著重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理順價格關系﹑健全發展機制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力,能夠促進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支撐保障能力和電力普遍服務水平。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電力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2017年電改有望進入快速推進期。一是開放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輸配電網將出現一輪投資與創新的高潮。更堅強的電網,更智能的配網,將破除行業發展的壁壘,為調整電力結構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來突破性的發展機遇。二是新能源迎來長期穩定利好的發展機遇。優先發電制度從法規層面解決了新能源的制度制約,開放社會資本帶來電網投資與創新,將從資源利用水平上提高對新能源的電網消納能力,新能源將迎來長期穩定利好的發展周期。三是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建設破冰起步。隨著配電網﹑微電網的智能化發展,分布式電源將提高到戰略性發展高度。優先發電制度給予了分布式風電﹑太陽能發電用戶足額收購的保障,分布式電源將快速發展。
隨著全省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檔、發展動力轉換,高成長性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逐步成為拉動電力增長的新引擎。
當前,電力行業處于轉型攻堅、提質發展的機遇期,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電力系統優化和安全運行壓力持續增大等問題,需要有序控制煤電建設,加強電力統籌規劃,深入開展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完善新能源電力消納市場機制,以確保電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電力系統優化和安全運行壓力持續增大。作為全國首個交直流特高壓混聯省級電網,河南省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難度加大;局部電網短路容量偏大,電網抵御自然災害應急能力亟待加強;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大幅度增加﹑用電峰谷差不斷擴大,電力消納﹑運行控制等技術亟待加強;各級輸電網匹配能力不足,同時配電網網架不強﹑農網薄弱,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和運行機制不暢,電力系統運行有待優化。
煤電存在潛在過剩風險,亟須有序調控。2016年年底,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已達到9.5億千瓦,加上一批在建項目即將投產,新增空間越來越小。為控制煤電過剩,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電力冗余省份采取“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等措施,嚴控煤電項目建設,規范開工秩序。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陸續下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力項目開工建設秩序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等文件,強調嚴控煤電建設,打出嚴控煤電行業產能“組合拳”。根據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刨除從“十二五”期間接轉的1.9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2020年前新開工煤電僅1000萬千瓦。根據目前在建機組建設情況,2017年﹑2018年全省將分別投運496萬千瓦﹑568萬千瓦煤電機組,在當前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的情景下,預計2017﹑2018年煤電發電利用小時數仍將低于4000小時,低于煤電發電經濟利用小時數,亟須有序調控煤電建設時序。
從供應看,預計2017年夏季用電高峰前全省發電總裝機將達到7000萬千瓦,扣除風電﹑光伏發電以及水電﹑火電受阻出力后,全省發電能力仍有6300萬千瓦,加上新疆﹑西北﹑三峽送河南省電力700萬千瓦,最大負荷5650萬千瓦,備用1450萬千瓦,全省電力供應總體寬松。
從需求看,考慮到河南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省,平原地區機井通電穩步推進,預計2017年第一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6%左右;在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共同影響下,預計2017年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繼續保持下降趨勢,高端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等有望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工業用電量將保持小幅增長;河南省大力推進高成長服務業強省﹑網絡經濟強省建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未來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預計2017年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0%左右;考慮到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預計2017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10%左右。預計全年全省全社會用電量3080~31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4.4%。
2017年電力供需繼續保持寬松態勢。預計全省電源裝機發電量2700億千瓦時左右,同比增長4.0%。全省發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3600小時左右,同比減少6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3800小時左右,同比減少50小時左右。
有序控制煤電建設,力爭煤電處于合理發電水平。應認真落實《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的目標,結合全省電力供需形勢和國家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建議將已納入國家規劃的部分煤電項目推遲到“十四五”及以后,優先考慮電網網架末端地區的煤電項目建設,嚴格控制電力盈余﹑大氣防治重點區域煤電機組建設,進一步促進全省煤電有序發展,使煤電機組發電利用小時回歸到經濟利用小時數。同時,要繼續關停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下純凝燃煤發電機組,重點關停經升級改造后供電煤耗超出國家規定標準和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現行環保要求且不計劃改造的煤電機組,特別是運行滿20年的純凝機組和運行滿25年的抽凝熱電機組。
加強電力統籌規劃,加快電網建設。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環境空間﹑電力需求等因素,統一協調電源與電網的發展目標﹑結構及布局,實現電源與電網之間﹑電源與電源之間的統籌規劃與建設。加快重要輸電通道的建設,基于全省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的現狀,加大區外電力輸電通道的建設力度,提升全省能源保障能力。推動電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電網網架優化完善工程,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和完善縣域信息通信網絡﹑地縣一體化智能調控系統,提高農網技術裝備水平,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控,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及電動汽車等多元化負荷發展需求。

深入開展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規劃和設計電力行業減碳﹑節能﹑節水﹑污染物控制目標和措施,注重整體效益的提高;加快建立電力排污許可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煤電污染物管控方式;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提高電力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加快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步伐,進一步降低散燒煤炭對環境的影響;配合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完善超低排放監測﹑監管﹑技術標準體系等。
統籌新能源電力消納市場,完善市場機制。統籌新能源開發與消納市場,優化電網運行方式,構建電力電量平衡﹑調峰資源共享和資源互補的新能源消納平臺;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完善市場化機制,加快建立輔助服務市場,提高常規火電機組參與調峰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消納配合制度。
重視發電側結構調整,加快調峰電廠建設。河南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對電網調峰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煤電機組具備深度調峰能力,但要以犧牲煤耗和機組運行壽命為代價,抽水蓄能電站和燃氣機組則可以靈活調峰,實現對新能源發電的有效補充。隨著新能源發電比重持續上升,河南電網調峰壓力將不斷增大。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應加強全省電源結構調整,重視抽水蓄能和燃氣電站等調峰機組建設,結合電網格局優化調峰電源布局,實現電網調峰運行更靈活﹑更經濟﹑更環保。
(作者單位: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