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香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100)
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評析
房春香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100)
目的:探討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B組(20例)和A組(20例)。對A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的時間。結果:B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0%,其平均住院時間為(20.1±3.5)d。A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5.0%,其平均住院時間為(27.1±3.8)d。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其住院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腦出血;綜合護理;臨床效果;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的時間
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1]。腦出血患者常伴有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發生吸入性肺炎、應激性潰瘍、腦疝等并發癥[2]。在本文中,筆者應用綜合護理模式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收治的20例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
1)經MRI檢查或頭顱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2)在入院時伴有運動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等癥狀。
1)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2)無法正常地配合研究。
選取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B組(20例)和A組(20例)。B組患者中有男11例,女9例;其年齡在46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62.1±8.2)歲。A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齡在44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61.9±7.6)歲。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的結果顯示,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A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合理控制患者病房內的濕度、溫度及光照強度,并指導其臥床休息2~4周。2)將患者的床頭抬高15°~30°,并盡可能不要搬動患者。3)對于伴有呼吸困難癥狀的患者,應定時對其進行吸氧。4)協助患者保持其皮膚的清潔、干燥,并定時協助其翻身,以防止其發生壓瘡。5)定時協助患者排尿、排痰,并對其進行輸液護理。6)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并觀察其是否發生腦疝等并發癥。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B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4.1 進行心理護理 1)多了解、關心患者,并密切關注其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2)告知患者如何正確地抒發自身的情感,并指導其采用自我松弛療法來緩解焦慮。3)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腦出血的健康知識,并向他們介紹一些臨床治療成功的病例,以消除他們心中的顧慮,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4)經常播放一些輕音樂給患者聽,以緩解其不良情緒。
1.4.2 進行健康教育 1)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并結合其臨床資料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2)通過開辦健康講座、一對一床邊個性化教育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3)在健康教育結束后,應及時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并針對其存在疑惑的內容進行再一次講解。
1.4.3 進行飲食護理和睡眠護理 1)結合患者的病情、年齡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2)鼓勵患者多吃一些高纖維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以滿足其機體對熱量和蛋白質的需求,防止其發生便秘。3)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其病情康復的重要意義,并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4.4 進行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患者呼吸頻率、體溫的變化,并定期對其進行胸部X線檢查。患者若出現咳痰、咳嗽、發熱等癥狀,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1.4.5 進行口腔護理 指導患者定時使用生理鹽水、溫開水漱口。患者若出現口腔感染或口腔潰瘍,應定時使用濃度為2%的硼酸溶液和濃度為1.5%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其口腔進行沖洗[3]。
1.4.6 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1)每隔2h協助患者翻身1次,及時為患者更換貼身衣物及床單,以防止其發生壓瘡。對于已發生壓瘡的患者,應協助其取健側臥位,并定時為其壓瘡部位涂抹藥膏。2)定時按摩、拍打患者的雙腿,以促進其下肢的血液循環,防止其發生下肢靜脈血栓。3)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并鼓勵其多飲水、多排尿。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定時對其導尿管進行消毒,以防止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4]。4)鼓勵患者多下床走動,并定時對其進行腹部按摩。
1.4.7 進行康復指導 1)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臥床姿勢。2)對于存在偏癱癥狀的患者,應協助其取健側臥位或仰臥位,并定時對其偏癱側的肢體進行按摩。3)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抬腿、被動屈肘等訓練。待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后,可循序漸進地指導其進行主動運動功能鍛煉,并指導其進行語言訓練和吞咽功能訓練[5]。
將文中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護理期間,B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5.0%)發生了便秘,有1例患者(占5.0%)發生了壓瘡,有1例患者(占5.0%)發生了肺部感染。B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0%(3/20)。A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占20.0%)發生了便秘,有4例患者(占20.0%)發生了壓瘡,有3例患者(占15.0%)發生了肺部感染。A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5.0%(11/20)。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B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20.1±3.5)d,A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27.1±3.8)d。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 (±s)
組別例數住院的時間(d)B組2020.1±3.5 A組2027.1±3.8
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常伴有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發生吸入性肺炎、應激性潰瘍、腦疝等并發癥。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將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收治的4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B組和A組。對A組實施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實施綜合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的時間。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其住院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馬晶[6]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1] 汪益瓊.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21):99-100,101.
[2] 張菊賢.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14-115.
[3] 李春霞,謝春雷,李愛文,等.早期活動對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37-39.
[4] 金紅燕,周建敏,鄭群,等.中西醫結合護理促進腦出血顯微術后患者康復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7):106-108,112.
[5] 李學敏.綜合護理預防腦出血后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7) :335-336.
[6] 馬晶.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并發癥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2):361.
R473
B
2095-7629-(2017)7-0161-03
房春香,女,1976年3月出生,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ICU病人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