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彥芬,莫小路,陳錦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耳鼻咽喉科,廣東 廣州 510700)
對行手術治療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評價
蔡彥芬,莫小路,陳錦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耳鼻咽喉科,廣東 廣州 510700)
目的:探討對行手術治療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收治的40例耳鼻咽喉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為常規護理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常規護理,為心理護理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的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經護理,心理護理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及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均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手術治療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能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圍手術期;心理護理;耳鼻咽喉疾病;滿意度;SAS評分;SDS評分
耳鼻咽喉疾病是指發生在耳、鼻、咽喉等頭部器官的疾病。顯微外科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耳鼻咽喉手術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療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為適應臨床需要,對行手術治療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的方案也應不斷完善。近年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對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了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收治的40例耳鼻咽喉疾病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心理護理組中有男性患者12例(60.0%),女性患者8例(40.0%);其年齡為21~74歲,平均年齡為(40.1±14.2)歲;其中有6例鼻息肉患者,有5例鼻竇炎患者,有4例鼓膜穿孔患者,有5例聲帶息肉患者。常規護理組中有男性患者11例(55.0%),女性患者9例(45.0%);其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40.5±14.7)歲;其中有7例鼻息肉患者,有6例鼻竇炎患者,有3例鼓膜穿孔患者,有4例聲帶息肉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術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講解術前準備措施、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及醫囑,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食物。定時檢查患者口、咽喉、鼻腔及外耳道的情況,根據其具體病情為其使用滴耳液或抗生素等藥物。耐心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預防打噴嚏、咳嗽的方法。2)在手術實施前根據患者手術的部位及醫生的要求協助其理發、備皮及洗澡等。根據手術的要求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食物和藥物。3)術后監測患者呼吸、血壓及體溫等各項生理指標[2]。觀察患者切口的情況,并及時為其更換藥物和敷料。若患者發生血液流入咽喉部的情況,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吐出血液。對進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為其吸痰,協助其翻動身體,避免其發生并發癥。在此基礎上,為心理護理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在手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為其解答與疾病和手術相關的疑問。通過語言來安慰患者,緩解其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為患者講解手術的方法、優勢及風險,減輕其心理負擔,消除其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入咽喉、氣管內存痰等癥狀,使其做好心理準備,以免術后出現相關癥狀時其發生恐慌的心理。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獲取其信任,來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使其積極地配合治護工作。2)在手術的過程中,及時安撫患者,避免其出現不良情緒。可使用語言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小其心理壓力。3)術后詢問患者疼痛的情況。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其疼痛。觀察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若患者發生并發癥,立即通知其主治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讓其家屬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來自家人和護理人員的溫暖。由于進行手術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術后可能存在聽力下降及語言交流障礙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掌握必須的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及心理學知識,更好地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護理后,使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3]。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焦慮的程度越重。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問卷的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患者的評分>90分。基本滿意:患者的評分為75~90分。不滿意:患者的評分<75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1.5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心理護理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組別SASSDS心理護理組(n=20)3.12±0.123.01±0.11常規護理組(n=20)4.12±0.154.09±0.13 t值28.51334.736 P值<0.05<0.05
經護理,心理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95,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耳鼻咽喉疾病起病急、發病快,給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帶來雙重痛苦。該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影響其今后的生活質量[4]。一般來說,該病患者會由于疾病的折磨、角色的轉變、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等因素產生不良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對此類患者進行生理方面的護理,還應根據其心理特點,對其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改善其心理狀態,促進其早日康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的心理護理組患者,其SAS評分、SDS評分及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均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護理組患者。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5]。
綜上所述,對行手術治療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能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鄧曙光.耳鼻咽喉疾病圍手術期患者心理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0):72-73.
[2] 張華.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對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5,34(32):165-167.
[3] 魏曉玲,呂偉枝,張春梅,等.乳突根治術圍手術期并發面癱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3):91-92.
[4] 梁娟梅,蔡克文,劉光娥,等.耳鼻咽喉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5):1243-1244.
[5] 董世玲.60例耳鼻咽喉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3):373-374.
R473.76
B
2095-7629-(2017)7-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