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于愛萍 王 有 郭蘭芳 劉文睿 古志紅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團總醫院產 山西 大同 037003)
對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的臨床意義
王海燕 于愛萍★王 有 郭蘭芳 劉文睿 古志紅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團總醫院產 山西 大同 037003)
目的:分析對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的臨床意義。方法:我們將在我院首次進行產檢的128例孕婦根據其是否進行預防性補鐵分為預防組(71例)與對照組(57例),為預防組孕婦應用生血寧片進行預防性補鐵,不對對照組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然后對比分析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其血紅蛋白(Hb)、血清鐵蛋白(SF)含量的變化情況及其分娩方式。結果: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在孕晚期其Hb、SF的含量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較高,其剖宮產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可明顯改善其營養狀況,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剖宮產率。
缺鐵性貧血;預防性補鐵;Hb;SF
近年來,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妊娠時間超過4個月的孕婦對鐵的需求量可明顯增高,若攝入的鐵不足就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1]。研究發現,發生中重度缺鐵性貧血會增加孕婦早產及胎膜早破的發生率,對其胎兒的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造成損傷,并可影響其胎兒的智能發育[2]。為了進一步分析對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的必要性,我們將在我院首次進行產檢的128例孕婦根據是否進行預防性補鐵分為預防組與對照組,為預防組孕婦應用生血寧片進行預防性補鐵,不對對照組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然后對比分析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其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含量的變化情況及其分娩方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至2015年在我院首次進行產檢的128例孕婦。將這些孕婦根據其是否同意在孕期進行預防性補鐵分為預防組和對照組。71例預防組孕婦均同意在孕期進行預防性補鐵,其年齡為21-32歲,平均年齡為(26.36±3.81)歲。57例對照組孕婦均因個人因素(如懷疑在孕期補鐵的安全性等)而不同意在孕期進行預防性補鐵,其年齡為20-29歲,平均年齡為(25.03±3.92)歲。兩組孕婦在孕前均未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均無酗酒、吸煙等不良習慣,在近期均未服用過鐵劑。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本研究中的孕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指導對照組孕婦多喝牛奶,多吃富含鐵劑的食物,如蔬菜、顏色深的水果及海藻類食物等。指導孕婦每天至少攝入35g的紅肉(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在進餐前后不要飲用茶水。在此基礎上,為預防組孕婦使用生血寧片(國藥準字為Z20030088,生產單位:武漢聯合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每次服0.5g,2次/d。在兩組孕婦的孕早期(孕周≤13周)、孕中期(孕周為14~27周)、孕晚期(孕周≧28周)分別采集其血液樣本進行血紅蛋白(Hb)及血清鐵蛋白(SF)檢測。采用西門子全自動紅細胞分析儀對孕婦進行Hb檢測。采用西門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應用化學發光法對孕婦進行SF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其Hb、SF含量的變化情況及其分娩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其Hb、SF含量變化情況的分析 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其Hb、SF的含量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在孕晚期其Hb、SF的含量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孕婦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其Hb、SF含量的變化情況分析
2.2 對兩組孕婦分娩方式的分析 預防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為81.69%,其剖宮產率為18.31%。對照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50.88%,其剖宮產率為49.12%。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較高,其剖宮產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孕婦分娩方式的分析[例(%)]
一般情況下,健康年輕女性體內鐵的存儲量約為300mg,對鐵的需求量約為2mg/d,其從飲食中攝入的鐵約為1~2mg/d,其對鐵的攝入量大致能滿足對鐵的需求量[3]。妊娠期女性對鐵的需求量較高(約為1000mg/d),其從飲食中攝入的鐵遠遠不能滿足其對鐵的需求量,因此需額外補充鐵劑[4]。發生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會增加孕婦早產、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率,使其胎兒的生長受到限制,并可增加其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5,6]。袁智敏[7]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母體內鐵的存儲量降低會對其胎兒的攝鐵量造成不利的影響。孕婦發生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時間越早,其胎兒的能量代謝、神經遞質代謝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受到的影響就越大。生血寧片是從綠色植物中提取出的亞鐵血紅素類似物,主要成分是鐵葉綠酸鈉。在攝鐵量不足時,孕婦體內儲存的鐵會被迅速消耗,其細胞內鐵的含量及血紅蛋白的合成量會逐漸減少,其Hb、SF的水平會隨之下降。因此,Hb、SF水平的變化情況可做為判斷孕婦是否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指標。肖英[8]等人認為,與未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孕婦相比,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其剖宮產率可明顯增高。積極防治妊娠期缺血性貧血在保障孕婦及其胎兒的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在孕晚期其Hb、SF的含量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孕婦相比,預防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較高,其剖宮產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孕婦進行預防性補鐵可明顯改善其營養狀況,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剖宮產率。
[1] 陳啟梅,何勁松,劉曉波,等.深圳市缺鐵性貧血孕婦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63-64.
[2] 胡楚霞.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8):1464-1466.
[3] 陳麗陽.孕婦缺鐵性貧血現狀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2):135,138.
[4] 徐雪琴,章鋒華.孕婦缺鐵性貧血原因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4,23(3):307-308.
[5] 王彩霞,高新源.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及低色素性紅細胞在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6):854-856.
[6] 白松濤.妊娠期缺鐵性貧血不同治療方法及療效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2,18(8):1198-1201.
[7] 袁智敏,王蘊慧,劉翠冰,等.中、晚期孕婦缺鐵性貧血的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4):412-415.
[8] 肖英,劉燕.孕期營養干預與預防孕婦缺鐵性貧血[J].重慶醫學,2013,42(22):2692-2692,2696.
R715.3
B
2095-7629-(2017)2-0084-02
*通訊作者:于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