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英
(廣西桂平市婦幼保健院 廣西 桂平 537200)
剖宮產產婦在術后咀嚼口香糖對其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
馮惠英
(廣西桂平市婦幼保健院 廣西 桂平 537200)
目的:探討剖宮產產婦在術后咀嚼口香糖對其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方法:將在我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260例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30例患者。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及康復指導,在為觀察組產婦采取上述護理方案的基礎上讓其咀嚼無糖口香糖,然后對比觀察兩組產婦在術后發生腸功能紊亂的情況及腸功能恢復的時間。結果: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在術后進食后其嘔吐、腹痛、腹脹的發生率均較低,其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產婦相比,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剖宮產產婦進行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讓其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其術后腸功能的恢復,能降低其腸功能紊亂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剖宮產術后;咀嚼口香糖;腸功能恢復;護理
研究發現,產婦在接受剖宮產后其腸功能可受到一定的干擾,因此易發生腸蠕動消失、腸梗阻、腹脹、排氣排便功能障礙等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如何促進剖宮產產婦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是進行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表明[1],咀嚼口香糖可促進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近年來,我院在對剖宮產產婦進行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讓其咀嚼口香糖,顯著加快了其術后腸功能恢復的速度。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的260例產婦均為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1~43歲,平均年齡為(30.5±2.4)歲,其孕周為38~41周,平均孕周為(39.5±0.8)周。這些產婦均為初產婦,在接受剖宮產手術前均排除了發生腸粘連、內分泌疾病、重度感染、妊娠合并癥、嚴重的下頜關節炎的可能。這些產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這些產婦采用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30例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產婦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對其施行剖宮產手術,在術后應用鎮痛泵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對兩組產婦進行用藥護理、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以下的康復指導:(1)在術后使產婦取去枕平臥位休息,在術后6h協助其做翻身動作,在術后12h協助其取半臥位。在術后產婦若未出現不適的癥狀,可指導其取坐位對其新生兒進行哺乳。督促產婦及早進行床上運動,如進行腹式深呼吸、轉身側臥等。在術后24h指導產婦下床活動。(2)在術后讓產婦禁食,在8個小時后讓其攝入流質飲食,在其肛門排氣后讓其攝入半流質的飲食,在其排便后讓其恢復正常飲食。在術后每隔2個小時對其進行一次腸鳴音的聽診,以了解其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在為觀察組產婦采取上述護理方案的基礎上讓其咀嚼無糖口香糖,具體的方法是:在術后15分鐘對產婦進行生命體征檢測,若其檢測結果正常、意識清醒且未發生產后并發癥,可讓其開始咀嚼無糖口香糖(2~3片),每次持續咀嚼10~15分鐘,每隔30分鐘咀嚼1次,直至其發生首次肛門排氣為止。
1.3 觀察指標 在術后觀察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的時間及發生嘔吐、腹脹、腹痛的情況。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首次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1.4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調查表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產婦術后進食后發生腸功能紊亂情況的分析 觀察組產婦在術后進食后其嘔吐、腹痛、腹脹的發生率分別為2.3%、3.1%、3.1%。對照組產婦在術后進食后其嘔吐、腹痛、腹脹的發生率分別為16.2%、17.7%、22.3%。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在術后進食后其嘔吐、腹痛、腹脹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對兩組產婦術后進食后發生腸功能紊亂情況的分析[n(%)]
2.2 對兩組產婦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及住院時間的分析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產婦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及住院時間的分析(±s)

表2 對兩組產婦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及住院時間的分析(±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腸鳴音恢復時間(h)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排便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 130 2.6±0.6※ 10.3±1.7※ 18.7±6.2※ 4.1±0.7※對照組 130 11.8±5.3 18.6±5.9 29.8±6.8 6.7±0.8
2.3 對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分析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2.5±4.8)分。對照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3.6±5.2)分。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放寬,我國產婦的剖宮產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剖宮產產婦術后腸功能紊亂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剖宮產術后腸功能紊亂的發生可能與胃腸道腺體的分泌減少、腸道平滑肌發生運動紊亂及動力下降、腸壁發生形態學改變、胃腸道平滑肌的電生理功能發生異常[2]、腸壁發生炎癥侵潤性水腫[3]等因素有關。此外,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還可因使用麻醉藥物等因素而導致腸蠕動減弱,進而可影響術后腸功能的恢復[4]。臨床研究發現[5],在對產婦施行剖宮產手術后若未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其麻痹性腸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可顯著增高。在對產婦施行剖宮產術后,護理人員會指導其進行早期活動及進食,并酌情為其應用促胃腸動力藥等進行治療,以預防其術后發生腸功能紊亂。
研究發現,讓腹部手術患者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其術后腸功能的恢復。產生這種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咀嚼口香糖的動作可激活頭-迷走神經反射通路有關[6]。另一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咀嚼口香糖的動作可刺激口咽部的化學和機械感受器,激活頭-迷走神經反射通路,直接或間接地增強胃腸的運動功能,促進胃泌素、胰多肽等胃腸激素的分泌,進而增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及胃腸道的血流量,加快胃腸道的蠕動[7]。咀嚼口香糖還可促進人體內乙酰膽堿遞質的釋放。該神經遞質在與炎性細胞的煙堿受體結合后可起到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激活神經通路、改善腸道水腫等作用。此外,咀嚼口香糖還可對人的口腔產生刺激,進而可通過增強神經體液反射、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腸道的蠕動[8]。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剖宮產產婦進行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讓其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其術后腸功能的恢復,能降低其腸功能紊亂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黃文高,喻小青.咀嚼口香糖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病人胃腸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23):2153-2154.
[2] 趙日升,汪挺.咀嚼口香糖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07):670-670.
[3] 楊雪梅,張正馨,譚小義.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對結直腸癌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效果的Meta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4(5):542-549.
[4] 羅丹,馬宏偉,楊月明.咀嚼口香糖用于婦產科腹部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11(01):98-100.
[5] 黃榕芳.剖宮產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研究[J].全科護理,2015,07(02):136-138.
[6] 譚波,劉麗蘭.口腔咀嚼(口香糖)配合穴位按摩對腹部微創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4(06):9-10.
[7] 杜海虹,毛熙光.咀嚼口香糖對腹部手術胃腸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西南軍醫,2016,18(02):172-175.
[8] 張素娟,丁萍,崔家云.術后早期咀嚼運動對消化道腫瘤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1):43-44.
R47
B
2095-7629-(2017)2-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