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南德紅+吳冉



摘要:在專業認同和適應性視域下,從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和人際關系適應七個維度,對“一貫制”和“分段式”相結合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進行總結、調研、分析和討論,以期為中高職貫通綜合素質教育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操作的基本模式。
關鍵詞:專業認同;適應性;中高職貫通;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11-0050-06
一、引言
中高職貫通教育是國家針對當今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提出的人才教育發展方案,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相契合。自2010年上海市推行中高職貫通試點開始,中高職貫通專業招生一直呈現出報名人數多(上海市2010年中高職貫通招生總數為480名,2011年約1 500名,2012年約1 400名,2013年約3 500名,2014年約5 500名,2015年約5 700名)、考生分數高等特點。而中高職貫通模式本身緩解了我國職業技術人才匱乏、中職生就業壓力增大、家長對孩子期望高等情況,使中高職辦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學生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效果最大化。
上海市中高職貫通教育基本原則是:“貫通培養方案要一體化設計,不分中高職階段。”中高職貫通培養的學生將在校度過五年或六年的時間,將經歷未成年和成年兩個人生階段,在學歷培養上將經歷從中專生到大學生的過程。這兩個不同的階段和過程,對我們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要有教育的階段性、層次性、漸進性;又不能采取五年制高職教育的“3+2”或“2+3”模式,更不能以高職覆蓋中職。因此,中高職貫通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非常有必要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
以“中高職貫通”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截止2015年4月6日,共有110篇相關論文,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課程設計、見習實習等教學問題,對于如何整體設計中高職貫通綜合素質教育的研究尚屬空白。
上海健康醫學院作為上海市首批貫通教育試點單位,在實踐中整體規劃、立體化設計,構架了“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一貫制”即學校在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一以貫之地開展主題教育、生涯指導、心理輔導等,做到不斷線、無空白。“分段式”即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分層次、分階段遞進開展主題教育。
本課題組希望從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視域,對近五年來實行的“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進行調研、總結、分析和調整,使原有培養模式更加貼近學生需求,更具示范和推廣價值,為上海實行中高職貫通教育的院校提供經過檢驗,可借鑒、可復制的中高職貫通綜合素質培養模式。
二、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針對中高職貫通班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成長呈現跨度,適應環境快、渴望獨立,思想上進、參與活動熱情高、具有較好素質,專業思想穩定、有基本學業規劃和目標、學習方法有待引導等特點,上海健康醫學院應用“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以“一貫制”培養為主線,以“分段式”遞進教育為階段目標,設計和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
(一)一以貫之地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1.以系列主題教育為重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結合社會形勢和重大社會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文明修身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從不同角度連續性地提升學生承挫能力、責任意識、學習能力、奉獻精神等。
2.以黨團建設為推手,促進學生思想進步
從一年級開始進行入黨啟蒙教育,同時注重育苗、培養、考察,一以貫之地進行思想引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思想進步。
3.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引領學生成長成才
通過編制《職業目標規劃書》、開展企(行)業論壇等教育活動,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整合生活園區管理力量,注入園區文化底蘊
通過“書香滿園區工程”,在生活園區建成以萌芽、醫海拾貝等各具特色的讀書角,為學生健康成長、人際溝通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5.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手段,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定期開展青春期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人格。
(二)分層次分階段設計主題教育活動
1.以基礎文明為重點,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一年級)
通過開展行為規范主題教育月等活動,使一年級學生在新的起跑線上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規范。
2.以珍愛生命為重點,加強社會責任教育和體驗(二年級)
在各種社會實踐中讓學生體驗生命真諦和社會責任;在啟明講壇等文化熏陶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以感恩愛心為重點,培養互助精神和愛的能力(三年級)
以慈善愛心活動、"心靈訓練營"團隊拓展評選等活動,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教導之恩、他人幫助之恩。
4.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培養團隊合作和奉獻精神(四年級)
以成分獻血等志愿者服務團隊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
5.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培養科學精神和藝術修養(五年級)
通過青年研究協會、課題型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專業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能力;通過舞蹈大賽、文藝匯演、高雅藝術欣賞活動等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通過以上實踐,學校努力達成將中高職貫通學生打造成“基礎扎實、醫德高尚、醫技嫻熟、醫患和諧的醫學及醫學相關類高水平應用型人才”。endprint
三、研究方法
開展綜合素質研究的維度很多,對于此次研究,課題組著眼于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在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兩個視域,觀察和討論近五年來“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的成效和不足。
(一)研究對象
選取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生1 200人,有效回收問卷1 163份,其中,貫通班學生(實行“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680人,普通班學生(包括中職一、二、三年級,高職一、二年級)483人,有效回收率為96.12%。學生樣本分布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研究為主,輔以訪談等調研形式。
本研究問卷從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兩個視域,選用《大學生專業認同問卷》中的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兩個維度和《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中的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和人際關系適應五個維度,形成了由七個維度組成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效果調研問卷》。
《大學生專業認同問卷》為秦攀博2009年編制的問卷,該問卷共分為情感、行為、適切、認知四個維度,經檢驗信效度較好[1]。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為方曉義等人在2005年編制的問卷,該問卷分為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職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七個維度,經檢驗信效度較好[2]。
本研究問卷共60題,采用5點量表進行評定: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非常不符合。依次賦以5~1分,分數越高,代表“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效果越明顯,反之則不然。
本研究對問卷各維度信效度進行檢測,認知維度α信度為0.72,效度為0.77;情感維度α信度為0.92,效度為0.91;學業適應維度α信度為0.86,效度為0.92;校園適應維度α信度為,效度為0.88;擇業適應維度α信度為0.90,效度為0.92;自我適應維度α信度為0.60,效度為0.87;人際關系維度α信度為0.93,效度為0.93。總體信效度良好。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數據。
四、研究結果
(一)學生專業認同、適應性狀況描述性分析
1.專業認同的描述性結果
學生專業認同情況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專業認知、專業情感總體上高于中等臨界水平(3分)。其中,貫通班專業認知在總體上接近較高水平(4分),學生的專業認知得分平均值高于專業情感。具體結果見表2。
2.適應性的描述性結果
學生適應性描述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和人際關系均高于中等臨界水平(3分),學生各維度適應性的排序為人際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學習適應。具體結果見表3。
(二)貫通學生活動積極度及不同參與程度的學生專業認同、適應性分析
貫通班應用“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參與了較多主題教育活動,課題組按照學生參與活動的頻率和積極程度將學生分為積極參加(4種主題,15次活動以上,并擔任活動的主要負責人)、比較積極(3種主題,10次活動以上)、一般積極(2種主題,5次活動以上)、不太積極(參加過幾次,但很少)和從不參加五組。
從貫通班不同年級參加活動的積極情況來看,比較積極和非常積極的占19.71%,一般積極的占40.87%,不太積極的占34.2%,從不參加的占5.22%。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中,貫通四年級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最高。具體結果見表4。
不同參與程度的學生,在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各維度比較中,均呈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發現,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各個維度中,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總體上比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得分高。具體結果見表5、表6。
(三)不同年級、班級類型學生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比較分析
1.不同年級、班級類型學生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不同年級、班級類型學生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描述結果顯示,學生的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各個維度得分均高于中等臨界水平(3分)。具體結果見下頁表7。
2.不同年級貫通班與普通班學生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差異分析
(1)以年級(一至五年級)和是否貫通班(是/否)為自變量,分別以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各個維度為因變量,做5×2兩因素完全隨機變量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年級和是否貫通班變量在專業情感、學習適應、校園適應維度上交互作用顯著。對交互作用顯著的三個維度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在專業情感(p<0.01)、學習適應(p=0.01)、校園適應(p=0.04)三個維度中,貫通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具有顯著差異,且總體上貫通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普通班學生。
(2)以貫通班學生的年級為自變量,分別以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各維度為因變量做單因素方差分析,數據顯示,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各維度均存在年級間的顯著差異,具體結果見表8。
多重比較發現,貫通四年級、貫通五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和適應性較為突出,在多個維度中的得分高于其他年級。
在專業認知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三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五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一年級學生(p<0.01,LSD)、二年級學生(p<0.01,LSD)、三年級學生(p<0.01,LSD)、四年級學生(p=0.03,LSD)。
在專業情感維度,貫通一年級學生的專業情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三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四年級學生(p=0.05,LSD);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三年級學生(p=0.04,LSD)。endprint
在學習適應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三年級學生(p=0.02,LSD)。
在校園適應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三年級學生(p=0.02,LSD);貫通五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二年級學生(p=0.03,LSD)。
在擇業適應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2,LSD)、三年級學生(p=0.01,LSD)。
在自我適應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3(LSD)。
在人際關系適應維度,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三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五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年級學生(p<0.01,LSD)、貫通三年級學生(p<0.01,LSD)。
五、討論
(一)關于貫通學生參與綜合素質教育活動效果的討論
從表5、表6可見,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在專業認同和適應性各維度上均高于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說明“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模式產生了積極的教育效果。
貫通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的百分比,隨著年級的增長基本呈現正增長的趨勢。但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不同年級“不太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總是維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不太積極的態度也導致其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相對不高,課題組將之稱為“后三分之一”現象。課題組訪談部分學生后,認為此現象的出現與以下因素相關:一些學生注重學習,對自身綜合素質及能力的發展認識不夠;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在活動中不夠主動;個別學生更熱衷于網絡虛擬世界;家庭影響,父母較注重其物質生活,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發展等的關注和引導;學校活動形式吸引力和影響力還不夠,需增強各類教育活動的粘度和熱度。
(二)不同年級、班級類型學生專業認同和適應性的差異性討論
1.貫通班與普通班之間的差異性討論
從表7、表8可見,在專業情感、學習適應、校園適應三個維度中,貫通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具有顯著差異,且總體上貫通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普通班學生。
對于貫通班學生在專業情感維度顯著高于普通班學生,課題組分析認為在“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中,對學生開展不間斷的職業生涯指導起到了積極的正向作用;每年一本以“愛”為主題的系列讀本,對穩定專業認知,增加專業情感也起到了促進作用;貫通學生經過5年的一貫制學習,專業性、方向性、目標性更為明確。
對于貫通班學生在學習適應和校園適應維度顯著高于普通班學生,課題組分析認為此結果是由于學校一以貫之地對貫通班學生開展主題教育、生涯指導、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學生體現出較強的學習適應和校園適應。
2.貫通各年級之間的差異性討論
(1)貫通不同年級專業認知、專業情感的差異性討論。表7、表8顯示,在專業認知維度,貫通五年級學生顯著高于其他年級。課題組認為,貫通五年級學生此階段已明確專業方向,進入醫院實習,對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在專業情感維度上,貫通一年級學生顯著高于貫通二、三、四年級。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貫通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專業充滿好奇和憧憬,因而熱情高漲,對于新的學習充滿期待;貫通二、三、四年級盲目樂觀情緒降溫,能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專業。
此外,數據還顯示貫通四年級學生在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維度上均顯著高于貫通三年級。課題組認為,此結果與學校在貫通四年級階段設計的職業素養提升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有關,活動使貫通四年級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基本素質、就業狀況、專業地位、外界評價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2)貫通不同年級適應性方面的差異性討論。表7、表8顯示,在適應性方面的各維度上,貫通四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二、三年級。課題組分析認為,“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貫通學生總綜合素質教育對貫通前三年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在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和人際關系適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此外,在貫通第四年,學校通過志愿者服務,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幫助他們掌握了更多的人際關系處理技巧;通過社會實踐、醫院實習的錘煉,使他們在情商和修養方面均有了顯著提升。
六、思考
通過調研、分析,課題組認為,要將學生培養成“基礎扎實、醫德高尚、醫技嫻熟、醫患和諧的醫學及醫學相關類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還需進行如下努力。
(一)堅持一以貫之教育,持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在整體規劃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時要明確教育目標、教育主線,一以貫之,避免活動碎片化、分散化等問題。要遵循貫通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設計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的學習主題。要配套完善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經費支持等保障支撐,協調有序地推進各項活動。要深挖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如積極探索學校、家庭、企業三位一體育人機制;不斷融入先進行企業文化,提高學生專業情感,等等。
(二)從細小處落實分段培養,扎實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效應可能不會通過一兩次活動立即明顯體現,而是要積累到一定階段才會發生顯著性變化。因此,教育者要持續觀察學生成長變化,要根據學生特點和職業特征精心設計每一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目標,并適時進行調整,不能急于求成。在內容設計上,應緊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推進策略上,貫通前三年以專業認同和自信教育為主,貫通第四、五年以使命教育為主;在管理理念上,應將每項活動分階段從細小處落實,并有區別地開展不同活動。
經過近五年的實踐探索,“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模式產生了預期效果。中高職貫通學生職業目標明確,思想上進,學習刻苦,班級凝聚力強,班風和學風在學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endprint
參考文獻:
[1]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2):95-101.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nsfixion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daptability
ZHANG Mei1,NAN De-hong1,WU Ran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ealth, Shanghai 201318, China;
2.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identity and adaptability, the paper summarizes, investigate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from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specialty cognition, specialty emotion, learning adjustment, campus adaptation, job adaptation,self adjust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paper hopes to provide a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can be copied and operat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nsfixion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Key words: specialty identity; adaptability; transfixion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