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劉王鎖 宋美華
摘要:為了摸清銀川綠地系統植物現狀,對銀川4大綠地系統,即道路綠地、公園廣場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銀川綠地系統以國槐、白蠟、刺槐等喬木和紫丁香、連翹、黃刺玫等灌木為主;通過篩選,在四類綠地系統中,合理的喬灌比為1∶0.805,落葉類與常綠類比例分別為1∶0.867。
關鍵詞:綠地系統;寧夏銀川;園林植物;調查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05404
1引言
園林植物是城市園林建設的主體,園林植物多樣性是園林景觀多樣性的基礎,是生物多樣性在城市綠化中的表現形式,是調節改善城市生態系統、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基礎,也是現代城市文明的標志。研究城市園林植物組成離不開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是城市植物多樣性的主要載體之一,城市植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培育主要通過園林綠地建設來實現。園林綠地既是城市綠化的主體,又是城市生物多樣性所依賴的基礎,營造和保護好園林綠地植物的多樣性可以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保持城市的生態平衡,在調節氣候、美化面貌、凈化空氣、提高品位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本文通過調查銀川道路綠地、公園廣場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四類綠地系統的植物現狀,共設置90個樣地,800個樣方,對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的40條道路系統、16個公園、38個居民小區及10多個校園、醫院、政府機關等單位,分析植物組成特征,分析了物種比例及其合理性,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更好地做好銀川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調查內容與方法
2.1調查設計
采用收集基礎資料、現場踏查、樣方詳查等方法,對選定的綠地開展了調查。本次調查選擇典型樣地,以樣方調查為主。一般面積較小的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等設置的樣方大小為10 m×10 m。公園、廣場等面積較大的綠地,先設置大小為20 m×20 m的樣方,然后將大樣方劃分成10 m×10 m的小樣方分別進行調查統計,取小樣方的平均數值進行比較分析。道路等帶狀綠地以長度100 m為一段設置一個樣方;對于較長的綠地則先以200 m為一段設置大樣方,然后將大樣方劃分成兩個長100 m的小樣方分別進行調查統計,取小樣方的平均數值進行比較分析。
2.2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時主要記錄調查地點、樣點面積、樣地環境等,樣地內植物調查群落結構,按植物的生活型(喬木、灌木、藤本、地被、草本等)分別記錄,需要調查的基本數量特征指標有:中文名、密度、高度、胸徑、蓋度、應用形式、生長表現、觀賞效果等。
2.3統計分析
采用Excel進行統計和分析。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銀川市綠地系統植物資源現狀
本研究調查了90個樣地800個樣方;綠地調查面積114939.6 m2;道路調查長度2670 m。調查結果按道路綠地、公園廣場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等4類綠地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在各類型綠地中,道路綠地設樣地40個,樣方480個;公園廣場綠地設樣地16個,樣方161個;居住區綠地設樣地22個,樣方102個;單位附屬綠地設樣地12個,樣方57個。
銀川市城區園林綠地內共有綠化植物408種(含種、變種、變型、品種,下同),隸屬于96科207屬,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屬35種,占種總數8.44%。其中,喬木30種,灌木5種。被子植物88科190屬373種,占種總數91.56%。其中,木本植物共51科106屬268種,占種總數87.01%。被子植物按類型劃分有喬木31科51屬144種,灌木29科62屬124種,藤本植物4種;草花地被植物40科84屬105種,其中竹類植物3種。常綠植物有41種,落葉植物有262種。以薔薇科、楊柳科、木犀科、蝶形花科、松科植物應用較多。
從綠地的水平空間分布上看,植物種類最豐富的綠地類型是公園廣場綠地,16個樣地中共有283種植物,占種總數的91.88%;居民區綠地的植物物種數量次之,22個樣地中共有189種植物,占種總數的61.36%;道路綠地植物物種數量位于第三,40個樣地有142種,占種總數的46.10%;單位附屬綠地的植物物種數量最少,12個樣地中只有81種植物,占種總數的26.30%。由此可見,植物的種類數量和綠地的面積、形狀、大小等因素呈現正相關關系。從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間分布上看,喬木層樹種有159種、灌木層有63種、草花地被植物層有81種。可見,銀川城區園林植物組成還是以喬木和灌木為主,其中喬木依然處于主導地位。
3.2植物物種應用頻率
調查發現,銀川市城區園林綠地植物以薔薇科、楊柳科、木犀科、蝶形花科、松科植物應用較多,分別有16屬54種、2屬21種、6屬20種、8屬16種、6屬13種。
從應用頻率來看,喬木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國槐(Sophora japonica)、白蠟(Fraxinus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圓柏(Sabina chinensis)、楊樹(Populus spp.)、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云杉(Picea crassifolia)等;灌木中出現頻率較高有紫丁香(Syringa oblata)、紫葉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連翹(Forsythia suspensa)、黃刺玫(Rosa xanthina)、玫瑰(Rosa rugosa)、紫葉矮櫻(Prunus × cistena)、金銀木(Lonicera maackii)等;草本地被層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植物有矮牽牛(Petunia hybrida)、苜蓿(Medicago sativa)、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三七景天(Sedum aizoon)、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Golden Doll)等;水生植物中出現頻率較高有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等;竹類很少,僅出現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早園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oclure)、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藤本類中出現頻率較高有五葉地錦(Parthenocissus thomsoni)、紫藤(Wisteria sinensis)等。見表1。endprint
從表1中可見,銀川城區園林綠地中,公園廣場綠地共調查了161個樣方,喬木出現頻率較高的種類有國槐、圓柏、青海云杉、白蠟、金葉榆(Ulmus pumila cv.jinye)等,其中,國槐和青海云杉出現的頻率最高,分別達到80.75%和64.66%;灌木出現頻率較高的有丁香、金銀木、紫葉矮櫻、連翹、黃刺玫等,各種頻度基本持平,僅丁香的頻度稍高些,為27.33;草花地被出現頻率較高的有草坪類、紫花苜蓿、矮牽牛、景天、馬藺等,其中景天類的頻度較高,達62.24%,但部分草本類如草坪等數量太多,未進行統計其頻度。居住區綠地里喬木出現頻率較高的種類有圓柏、國槐、青海云杉、白蠟、金葉榆等,其中國槐的頻度依然最高,達到83.63%;灌木出現頻率較高的種類有金銀木、連翹、丁香、玫瑰、紫葉小檗等,其中,各種頻度相持平,玫瑰稍高,達23.5%;草花地被出現頻率較高的種類有早熟禾、黑麥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萱草、馬藺等。道路綠地里喬木出現頻率較高的有國槐、圓柏、青海云杉、白蠟、河北楊(Populus X hopeiensis)等,仍然是國槐的頻度最高,達67.29%;灌木出現頻率較高的有金銀木、連翹、丁香、黃刺玫、紫葉小檗等,各種頻度相差懸殊較大,其中金銀木和丁香的頻度相對較高,分別達15.24%和16.57%,黃刺玫最低,僅為0.21%;草花地被出現頻率較高的種類有高羊茅、早熟禾、三七景天、馬藺、黑麥草等。單位附屬綠地里喬木出現頻率較高的有金葉榆、國槐、白杜(Euonymus bungeanus)等,其中最高的是白杜,頻度達29.47%;灌木出現頻率較高的有連翹、玫瑰、丁香等,各頻度基本持平;草花地被出現頻率較高的有等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等。綜合分析各種出現頻率,得出在整個銀川綠地系統中,城市建群種主要還是以國槐、青海云杉、金葉榆、河北楊、白杜、丁香、玫瑰、連翹等樹種構成。
3.3植物群落結構特點
從表2可以看出,銀川市城區園林植物群落結構以喬—灌(含小喬木層,下同)—草為主。其中,在公園廣場綠地內,該類群落樣方有119個,占總數的73.91%,居住區綠地,該類群落樣方有84個,占總數的82.35%,道路綠地,該類群落樣方有196個,占總數的40.83%,單位附屬綠地,該類群落樣方有48個,占總數的84.21%。因此,可以說明,喬—灌—草的結構占主要類型。其次,道路綠地中,喬—草結構類型的楊方有140個,占總數的29.17%,也是主要類型之一。其他類型的植物群落數量較少。可見銀川城區園林植物以喬—灌—草結構類型為主,其他類型較少,說明銀川城區綠化建設中還是相對重視復層群落結構的營造技術。
銀川城區園林植物的垂直結構總體而言是喬、灌、草層次分明,結構良好,比例適當,但也有一定的改造空間,尤其是對單層單樹種的群落結構可以適當的進行合理改造,可以在單層結構中多增加不同種類、不同性狀的樹種,形成多樣化的群落結構。例如,可以采用國槐、白杜、白蠟、河北楊等多個樹種組成一個喬木層,黃刺玫、丁香、榆葉梅、連翹、貼梗海棠等組成的灌木層,底層適當種植草花地被,形成不同層間的植物多樣化。
3.4不同綠地系統物種種類比例分析
銀川市不同綠地系統中物種組成和物種比例參見表3和表4。從所調查的800個樣方中進行了現場勘查和篩選,發現公園廣場綠地中的樣地16和樣地7、居住區綠地中的樣地5和樣地4、道路系統的樣地27及單位附屬綠地的樣地9具有典型綠地的特征,具有較為豐富的物種組成。
為了找出不同綠地系統所對應的合理喬、灌、草配植比例,特將這四類綠地系統和6個典型樣地的物種組成進行了分析。由于考慮到草本類的高密度低重要值,容易產生誤差,為了避免誤差,所以本次分析只得出喬灌木比例和常綠落葉比例。綜合比較分析,在四類綠地系統中,公園廣場綠地的樣地16的物種比例較為合理,喬灌比為1∶0.805,落葉類與常綠類比例為1∶0.867。這個比例是本次調查范圍內,較為合理的喬灌比例。
4結論
通過對銀川道路綠地、公園廣場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四類綠地系統的植物現狀調查,發現銀川綠地系統以國槐、白蠟、刺槐、圓柏等喬木和紫丁香、連翹、黃刺玫、玫瑰、金銀木等灌木為主;通過篩選,在四類綠地系統中,合理的喬灌比為1∶0.805,落葉類與常綠類比例分別為1∶0.867。
參考文獻:
[1]曾健.銀川市城市綠化現狀與發展對策[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2]曹兵,宋麗華,司馬原.銀川市城市綠化樹種規劃的探討[J].西北林業,2005(11).
[3]宋麗華,韋孟琪.銀川市主要園林綠化樹種物候相及其配置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4).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tatus of Yinchu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Ningxia,the paper investigated four large green space systems (Park Road Green,green square,residential green space and green subsidiary units) in Yinchuan.The result found that green system in Yinchuan was dominated by arbor,such as Sophora japonica,Fraxinus,Robinia pseudoacacia and shrub as lilac,forsythia,roseetc.In the four types of green space system,reasonable ratio between arbor and shrub was1∶0.805;deciduous and evergreen ratio was 1∶0.867.
Key words: green space systems;Yinchuan of Ningxia;landscape plan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