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波 張小杉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0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急危重癥,如若合并顱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情進展快,預后差[1]?;诖耍M早篩查有無顱內動脈狹窄或閉塞,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與預后評價有著積極的意義。為了進一步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顱內動脈狹窄的準確性,實施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符合入組標準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0例,入組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年紀50歲-83歲,顳窗良好,均為發病24h內入院,入院后實施床旁TCD檢查,之后實施高分辨率CTA檢查,最終經臨床綜合診斷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不超過22分。并將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病變或功能異常、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等患者排除在外。12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53例;年齡50-83歲之間,均值64.9±5.2歲。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由有工作經驗的TCD醫師進行床旁TCD檢查,儀器為MulitlowDwlTCD檢測儀,取顳窗、眼窗、枕窗檢測顱內血管,包括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頸內動脈虹吸部(ICA-S)、基底動脈(BA)、椎動脈(VA),頻率為2MHz,同時記錄各個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MFV)、舒張期血流速度(EDV)、收縮期血流速度(PSV),而后采取CTA檢查,并做好記錄。并將大腦中動脈相關結果作為本研究觀察重點。
1.3 觀察指標
TCD診斷顱內血管狹窄診斷標準參照《顱頸及外周血管超聲》[3]。
CTA血管狹窄程度的測量:血管狹窄程度%=(1一血管最窄處管腔直徑/狹窄遠端正常管腔直徑)X100%,NASCET血管狹窄分級:無狹窄、輕度狹窄(狹窄率<50%)、中度狹窄(狹窄率50-69%)、重度狹窄(狹窄率70-99%)。若一段血管發生多處病變,取狹窄程度最大處計入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19.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其中以百分比%、卡方()檢驗處理計數資料,以均數(±s)、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將P<0.05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TCD診斷不同顱內動脈狹窄情況比較
TCD診斷顱內動脈狹窄時,不同動脈準確性有一定差異,其中大腦中動脈準確性最高,而椎動脈敏感性最低
2.2 大腦中動脈狹窄TCD診斷相關參數與CTA狹窄對照
將大腦中動脈血流相關參數作為研究對象,顯示血流速度和CTA所示狹窄程度有密切關系,正常、輕度狹窄、重度狹窄之間MFV、PSV、EDV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TCD診斷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價格低廉,作為顱內血管檢查首選方案之一,在緊急情況下可達到實時、有效及方便的目的[4]。CTA作為無創血管檢查方法,經成像后直接測定血管狹窄率,其準確性較高,可將其作為標準[5]。本研究顯示不同動脈其準確性有一定差異,其中大腦中動脈準確性最高,這可能與大腦中動脈的走行和解剖結構有關。此外,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速度和CTA所示的狹窄程度有關。根據CTA結果劃分的正常組、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及重度狹窄組,各組間PSV,EDV,MFV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然而,本研究顯示椎動脈的敏感性最低,準確性也較低,TCD對椎動脈和基底動脈診斷率低于前循環,這可能與基底動脈動脈走行較深,遠端難于探測以及椎動脈解剖變異較大有關。本研究顯示TCD有較高準確性,對于臨床上處于急性期缺血性生命垂危的腦卒中的無法進行CTA或MRA的患者,TCD可作為檢查顱內動脈的首選,對治療方案的選擇與預后評價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景霞,張少鋒,周琴等.CD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狹窄診斷準確性的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20(3):141-145.
吳靜.評價TCD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狹窄的診斷準確率[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2):65-66.
華揚.顱頸及外周血管超聲「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