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摘 要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微博、微信、SNS等新型社交媒體層出不窮,革新了媒介傳播觀念,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用戶的選擇趨于多元化,媒體競爭日趨激烈化,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必須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突破發展的瓶頸期。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利用新媒體平臺強化信息傳播效果。文章通過分析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以微博、微信為例,探究其傳播效果,為優化傳播方式提出相關建議,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傳統媒體;傳播效果;微博;微信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0-0097-02
1 傳統媒體融合微信微博平臺的優勢分析
信息技術推動了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媒體文化和思維方式隨之發生變化,Web2.0技術的發展,孕育了微博、微信等新式媒體,借助新媒體平臺,傳統媒體實現了傳播方式的轉型,實現了自我突破。
1)增強交互性,提高受眾依賴度。隨著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手機等智能終端日益普及,我國網民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高達7.31億,手機網民占比高達84%,學生和白領是主要的用戶群體。依托網絡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對人們的社交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為實現異地交流、信息共享創造了相對自由的空間,形成雙向化的信息交流模式。傳統媒體只能實現單向化的信息傳播,無法和用戶進行互動,通過融合新媒體技術,借助新媒體平臺實現交互式傳播,轉變單向的傳遞方式,增強了用戶對傳統媒體的依懶性。例如微博,可以實現信息的二次傳播和鏈式傳播,通過粉絲轉發、微博宣傳等形式擴大信息的影響力,體現了強大的粉絲效應。傳統媒體通過微博微信平臺可以增強信息傳遞的交互性,借助交互傳播的力量,增強粉絲的依懶性,擴大傳統媒體的社會影
響力。
2)降低信息傳播成本。傳統媒體發展歷程久遠,內容較有深度,社會公信力較高,但存在成本高、受眾規模小的問題,新媒體依托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用戶眾多、信息傳播成本較低、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降低信息推廣成本。作為大眾化的媒體形式,新媒體平臺的準入門檻較低,允許個人用戶和集團用戶注冊和加盟,比如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不僅可以實現用戶之間的社交,還可以用于商業信息推廣。相對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微信廣告、微博廣告的分布成本十分低,僅需要注冊一個賬號就能夠分布信息,信息傳送率取決于好友或粉絲數量的多少。近年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進入了紅利期,在此期間,信息傳播的成本較低,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創造了經濟效益。
3)促進傳統媒體機構的變革。網絡表達處于虛擬化的環境中,信息傳播較為自由,很多用戶將網絡當作分布言論和宣泄情緒的出口,虛假信息時有出現,影響網絡輿論,甚至會延伸至現實生活中,影響社會輿論和用戶的行為方式,同時,網絡上存在大量的信息,給用戶的選擇造成一定的困難,形成選擇障礙。傳統媒體受到現實環境的制約,需要遵循一定語義環境,考慮表達的得體性,真實性更強,在利用微博微信進行傳遞信息時,需要考慮其風險性,合理挖掘數據價值。以往的傳統媒體只關注用戶的評價,公關部門主要處理受眾的投訴電話和投訴信,但在微博和微信平臺,網絡用戶會直接發布不良信息,攻擊傳統媒體,影響其傳播口碑,這就要求傳統媒體進行機構革新,妥善處理與網民的關系,建立專門的網絡用戶關系維護部門,及時與受眾溝通,避免不良事態擴大化。
2 傳統媒體融合微博微信平臺面臨的問題
1)融合形式單一、層次低。無論是何種媒體,其本質都是一種信息傳播方式,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獨平臺獨立性,傳統媒體的信息基本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平臺獨立性很強。盡管新媒體的受眾規模很大,用戶人數眾多,但無法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內容缺乏深度,需要依賴權威的傳統媒體來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從表面看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二者可以實現互利共贏,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的融合形式比較單一,僅是利用微博和微信進行公告宣傳,將模板化的信息發布到網絡上,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新媒體多元化信息的要求,融合層次低,不能從根本上實現融合。
2)傳統媒體資源缺乏。新媒體環境下,基本實現了網絡數據共享,資源總量呈現出迅速增長的趨勢,但傳統媒體的信息來源比較單一,而受眾的信息需求卻日益增長,傳統媒體無法滿足用戶的資源要求,存在信息不足的潛在風險。微博和微信作為當前活躍度最高的新媒體,信息資源更新換代快、時效性強,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布用戶感興趣的事件有關資訊,而傳統媒體時效性較差,信息跟新速度慢,落后于事件發酵的速度,其信息發布方式無法適應新媒體的時效性要求,降低了二者的融合效率,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3 促進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融合的有效策略
1)深化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的融合層次。微博和微信是當前信息交流最頻繁的媒體,具有信息傳播效率高、時效性強、用戶規模大的特點。而傳統媒體在信息資源、傳播效率和時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須加強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彌補自身的缺陷,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但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傳播方式較為隨意,信息內容缺乏真實性和深度,與傳統媒體有較大的差距,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究適當的匹配方式,促進二者的深入融合,實現更深層次的交互發展。微博、微信用戶迅速增長,信息推廣成本降低,傳播范圍廣,傳統媒體需要適應新媒體發展的特點,增強信息內容的趣味性、可觀性,迎合受眾的偏好,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2)優化資源整合,提高競爭力。信息時代,新媒體日趨全民化、網絡化和普適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以聽覺、視覺等方式來增強表達效果,引起受眾的共鳴,通過文字、圖像、視頻等形式刺激受眾的感官。傳播媒介的發展推動了信息需求的變化,傳統媒體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編輯方式和傳播模式,優化資源整合,適當利用網絡資源,摒棄單一化的信息渠道,增加信息來源,全方位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要求,融合微博、微信的信息傳播方式。傳統媒體與微博的融合首先需要進行注冊認證,在微博平臺發布信息,但微博粉絲以虛擬的身份瀏覽信息,當中往往夾雜著個人偏好和情緒,在微博動態下方發布不良信息的現象時有發生,這需要傳統媒體注重維護與粉絲的關系,發布大部分粉絲感興趣的內容,將現實中的信息資源轉移至微博中,利用粉絲效應實現鏈式
傳播。
3)打破信息壟斷壁壘,實現信息共享。長期以來,傳統媒體占據了信息發布的主導地位,話語權掌握在媒體方手上,缺乏互動性,受眾難以發表自身的意見,信息反饋效果較差,不利于維持用戶忠誠度,用戶流失率較高。相反,新媒體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大眾媒體,用戶參與度較高,普通民眾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信息,自由分布消息,根據自己的意愿對信息進行評論,并自由發表意見,用戶反饋率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微信、微博為廣大用戶提供了自由表達言論的渠道,有助于改變傳統媒體話語權壟斷的地位,創造了相對自由的表達環境。傳統媒體需要改變話語模式,打破壟斷限制,主動縮短和用戶的距離,為受眾提供信息反饋的平臺,鼓勵受眾參與話題討論,了解用戶的意見,分享用戶的建議,增進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提高用戶活躍度,以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提升信息傳播效果。
4)培養專業化的新媒介人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誕生的,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特點,傳統媒體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新媒介傳播模式,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高度融合。在利用微博和微信進行信息傳播時,需要專業化的人才進行信息編輯、信息發布以及網站維護,選擇增強信息的可讀性,提高信息閱讀率和轉換率。傳統媒體應優化機構和人員設置,聘用專業的媒體運營人才,負責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運營管理、信息維護。
4 結束語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面臨著創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改變單一的傳播模式,加強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借助活躍的微博、微信平臺,擴大用戶規模,降低信息推廣成本,實現變革式發展。傳統媒體在于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現實難題,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原則,融合網絡技術,實現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編輯與運營策略分析[J].編輯之友,2015(2):85-88.
[2]黃楚新,王丹.微信公眾號的現狀、類型及發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5(7):5-9.
[3]張艷.傳播學視角下即時性營銷模式與戰略實現——以微信營銷為例[J].中國出版,2013(16):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