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祥
摘要:指出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森林防治以及營林技術應用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要從多角度對森林生長機制予以判定,落實病蟲害防治技術,為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奠定堅實基礎。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釋了病蟲害防治以及營林技術的優化措施,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營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13902
1引言
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結合森林穩定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建構系統化的森林保護機制,發揮營林技術的優勢,提升林業經濟價值,也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提供堅實的保障。
2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對于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考量森林資源的多樣化特征,積極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避免污染問題對其產生不良影響。不僅僅要提升空氣的質量,也要維護生物資源多樣化特征以及相關工作的開展效果[1]。在森林病蟲害處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對林木成本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予以處理,提高整體運營效益,確保技術體系和運行策略的完整性。在營林技術建構以及落實的同時,只有保證病蟲害處理效果,才能減少其發生幾率,確保防治工作質量貼合實際標準,實現運營成本的有效處理和控制,也為我國林業管理工作以及林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在維護森林資源管理和統籌控制的過程中,要將病蟲害防治工作作為重點,積極踐行必要性管理措施,實現經濟管理和項目管理的雙贏。
3森林病蟲害防治及營林技術的優化措施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及營林技術應用和落實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問題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機制,在維護技術多樣性的同時,為后續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保障[2]。從苗木選種工作開始,提升檢疫隔離的效果,切實維護相關工作的有效性和實際價值,真正提高優化目標的完善水平,為林業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保障。
3.1優化苗木選種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林業管理工作的實際效率,就要建立健全客觀性的分析機制,維護技術應用措施,從多角度整合影響因素,對造林地區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科學化制定營林技術實施計劃,確保相關操作的合理性以及完善程度貼合實際需求。只有林業管理工作人員維護森林病蟲害處理機制,才能在客觀分析相關地區因素的同時優化技術應用效果,具體的因素主要包括種植區域的土壤結構、日照強度、溫度參數以及氣壓參數等,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營林規劃[3]。相關技術人員要科學化選擇適宜種植的苗木,著重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優秀良種,維護造林管理的合理性和應用效果,相關植株的生長習性要貼合林業地區的具體需求,實現苗木成活率的全面優化,維護經濟價值。
除此之外,在種植操作開始前,相關部門管理人員要結合實際需求,對造林苗木予以全程控制,著重關注消毒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施加相應肥料的同時,也要保證造林苗木生長過程的營養成分都能得到及時的補給和控制。將除草、澆水以及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結合在一起,實現栽種苗木的系統化管理,提高其生長的健康性和穩定性。
3.2優化檢疫隔離
管理人員和種植人員也要結合實際情況處理相應的管理問題,對新種植的植被則要積極提升種植效果和經濟收益。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要積極優化營林技術工作,提高檢疫工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按照標準化需求以及相關規定,切實維護檢查機制和處理機制的有效性,仔細管理以及全面檢查造林苗木的同時,確保相關指標能在規定的范圍內,提升造林質量管理水平[4]。另外,在相關數據達到標準后,就要對造林地區的應用性管理機制予以控制,確保隱患問題能得以有效落實和管理,維護病蟲害處理工作的實際價值,也建立健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機制,確保控制結構和應用體系貼合實際需求,提高隔離帶設置效果,為后續合理化隔離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提供保障,真正避免病蟲害問題的延續和發展,也能有效處理病蟲害管控體系的完整程度,避免隔離帶單一化產生的相關問題,真正提高病蟲害提高工作的實際效率,為后續種植工作的系統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也能結合病蟲害應用分析機制,實現管理項目以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檢疫隔離項目中,之所以要提升相關工作的規范性,主要是要求具體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展開深度和精細化分析,切實維護隔離機制的完整程度,也為后續隱患問題的處理以及避免提供便捷化服務,切實維護管理目標和管理效果,從根本上切斷病蟲害的來源和生長途徑,提高整體管理效果和控制水平,在減少大面積蔓延的同時,為后續工作的系統化發展提供保障。
3.3優化混交林種植
在林業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有效升級維護工作的實效性,就要對造林過程予以管理和控制,結合多層次混交林營造管理項目,要發揮其實際價值,就要結合生態系統多樣性作用以及管理需求,保證不同樹木種類都能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切實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作用,實現管理體系和控制機制的系統性優化,將病蟲害管理以及防護項目作為重點,結合營造混交林的資源需求,提高特征化管理水平,為后續工作的全面開展以及落實提供保障,實現管理目標[5]。另外,相關種植人員要結合混交林營造的具體性質和需求,針對相關性原則進行系統化項目整合,確保處理機制以及混交樹種免疫力系統和整體水平的穩定性貼合實際,只有將混交林苗木比重設置在科學化范圍內,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多樣性作用,維護昆蟲種類的平衡,也能在有效控制的基礎上確保病蟲害問題得以優化處理,從根本上提高實際種植項目的處理效果,為后續工作的系統化升級奠定堅實基礎,真正有效提升造林項目以及管理體系的經濟效益,達到經濟水平和社會效益雙贏的標準。
3.4優化病蟲害處理endprint
將病蟲害處理工作作為研究重點,積極建立健全系統化的控制標準,維護項目運行機制和處理水平,將枝葉修剪工作和項目管理具體框架體系作為研究重點,切實維護具體要求和具體方法的實效性,也為科學化管理項目的全面升級提供保障,實現苗木生長過程以及病蟲害處理工作的系統化發展目標[6]。另外,相關工作人員也要集中開展苗木翻土管理工作,對深度等參數進行動態化管理,從根本上提高肥料的處理和管控工作,也為后續管理體系的系統化管控提供幫助,切實維護管理目標和控制水平,真正踐行統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從根本上避免病蟲害問題的頻繁發生,要對植被的防凍工作以及處理項目予以關注,配置相應濃度的溶液進行栽種苗木的噴灑,從而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蟲害問題的蔓延。結合營林技術手段,對封山育林項目進行統籌控制,確保生長情況得以全面處理和管控,從而在優化多樣化技術管理水平的基礎上,為后續栽種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病蟲害處理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有序開展,尤其要關注營林技術維護體系和運行控制項目的實效性,利用化學處理、天敵處理、生物處理等多種方式保證處理效果,也能從根本上維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水平[7]。
4結語
為了順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林業管理工作中,要將森林病蟲害防治項目和管控工作作為研究重點,踐行系統化的處理工作,維護防治過程和防治效果,積極應用多層次營林技術項目,為后續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保障,也能滿足科學化選擇以及造林需求,從根本上踐行科學化森林病蟲害處理和控制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木的實際成活率,實現全面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目標,落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梁艷梅.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與營林技術的關系[J].現代園藝,2015(22):94~95.
[2] 杜曉麗,于淑靜.淺析氣候變遷對森林病蟲害在防治上的影響[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1(6):27~29.
[3] 顧克成.探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16,11(8):124~126.
[4] 曾建平,萬長鳳.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及營林技術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10):258~258.
[5] 章美紅,范才來.對營林技術中的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的探究[J].科技與生活,2013(16):178~178,197.
[6] 花旭,姜艷,王鎮江,等.淺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及營林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6,11(2):130.
[7] 陳福元.小議我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與治理[J].中國科技財富,2013(14):4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