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李曉楠
【摘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強調的道德信條,同時也是高職學生應具備的道德品質。結合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增強高職院校學生誠信教育實效性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學生誠信教育誠信缺失一、當前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問卷中實際發放前由課題組參考關注度比較高的網絡誠信問題預先設計并制作完成,共有25道題目。隨機抽取了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問卷1859份,有效回收率為92.95%。調查顯示:
1.誠信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對于誠信有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大學生普遍持認同的態度。在回答“你認為誠信對于大學生重要嗎?”這個問題的時候,有95.6%的同學認為很重要或重要,只有0.5%的同學認為不重要;在和他們的相處和交往過程中,有77.1%的同學十分看重對方的“誠信”,對不誠信現在非常生氣,只有4.2%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是個人性格問題。
2.對自我的誠信度認識和對他人的誠信度認識存在背離。調查中在回答“你認為自己是個誠信的人嗎?”這個問題的時候,有52.8%的同學認為自己是,47.2%的同學認為自己基本上是,沒有人認為誠信對自己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同學們在回答“你認為現在大學生的總體誠信情況”時,卻有75.7%的人認為一般,只有17.1%的同學認為很好。這種結果表明同學們在對于自己和身邊的人是否誠信的問題上存在著背離現象。
3.對學校里面經常出現的具體誠信問題存在偏見。隨著時間推移,大學生日益成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和評價能力,但在具體的價值選擇時,往往偏重于個人利益,而忽視了“誠信”。58.2%的同學認為抄襲作業不屬于誠信行為;有34.3%的同學認為學生對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不以為然的現象可以理解,也有40%的同學認為這種現象是品質問題,絕對不可以;有44.3%的同學有過考試作弊念頭而最終實施。
這些數據均表明現在的大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也積極認同誠信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誠信缺失的現象。
二、高職學生誠信缺失現狀
1.考試作弊現象嚴重。考試作弊在高職院校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而且作弊的方式手段無所不能,無奇不有,作弊工具變得現代化,作弊的隊伍不斷壯大,作弊者的心態也由過去的偷偷摸摸變得比較坦然,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整體水平,缺乏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盡管各高職院校采取了嚴厲的處罰措施,但這股風氣并沒有完全被遏制住。
2.惡意拖欠學費或助學貸款。高職學生惡意拖欠學費或助學貸款已經成為焦點問題。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的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繳費,所以學生欠費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助學貸款本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大舉措,但受助學生不如期還貸,惡意拖欠,使得這項善舉也處于了尷尬的境地。
3.虛報貧困補助信息。一些學生花心思在當地開一些虛假的貧困證明,將自己的家庭現狀謊報給學校,導致學校統計信息不準確。而那些家庭經濟確實貧困的學生卻因為名額有限而無法獲得學校提供的補助,最終導致學校不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開展獎、助學金的評比。
4.人際交往不夠坦然。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在結識朋友的過程中,相互之間不夠坦然,或多或少抱著猜疑、虛假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朋友,讓其人際關系處于極度惡劣的狀態。
5.論文拼湊、抄襲現象嚴重。有些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順利畢業,在撰寫畢業論文時,從網上下載,復制粘貼,更有甚者直接“拿來主義”,把別人的論文直接冠以自己的名字,變成自己的成果。
6.虛假實習實訓。臨近實習實訓時,要么托關系,虛蓋單位公章,敷衍了事,要么虛報病假,在家休息……這些現象,也給學生開始新生活前留下了不良的記錄,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導致誠信缺失。
7.求職簡歷偽造注水。去用人單位面試時在求職簡歷上大做文章,更有甚者不惜違背誠實做人的準則,涂改成績、虛構經歷,購買或偽造榮譽證書、等級證書等,為的就是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這種誠信缺失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學生個人信譽和學校的名譽。
8.就業合同意識淡薄。高職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背信違約跳槽現象很是嚴重。只要另外一個企業、崗位,給出更高的工資,就毫不猶豫地違約,出現頻繁跳槽和違背合同的情況。這些做法導致用人單位因為學生的誠信缺失,而不敢輕易聘用應屆畢業生,最終導致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進一步嚴峻和惡化。
三、增強高職院校學生誠信教育實效性的路徑
1.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上好校園誠信教育第一課。抓住新生入校教育的契機,上好誠信教育的第一課,要求學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向學生介紹說明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要認真解讀學校關于學習方面的制度,告知學生由于上課缺勤、考試作弊、論文抄襲、信息謊報等誠信缺失行為所造成的相對應處罰處分條例。同時,開展誠信教育月活動,增強誠信意識,并把誠信思想轉化為守信的自覺行動。
2.以“兩課”為抓手,強化校園誠信教育的系統性。高職院校要以“兩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誠信教育,不僅要從理論上灌輸誠信的意義和要求,還要引導學生把誠信作為自身的內在需要;不僅要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把誠信融入自己的整體素質中,最終解決做與不做的問題。同時,應注重各學科教學中誠信教育的滲透,形成合力,完成系統教育。
3.注重學生的自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加強對學生自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能自己尋找解決社會人生問題的科學答案,使他們學會克制自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偽,并努力學會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和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和學習的手段。要幫助學生善于學習那些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網絡道德,強化學生科學倫理道德教育,使他們真正做到在網絡面前不迷失方向。
4.加強高職院校誠信文化氛圍的建設。一方面,從學校的育人環境,讓學生懂得誠信的涵義。如成立“誠信書屋”,開展誠信事跡報告會等宣傳活動,讓誠信觀念深入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貫穿在每一名師生的言行中。另一方面,通過校園文化支撐相關制度,大力開展宣傳活動,主題演講、專題討論,營造講誠信、守承諾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明白誠信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大力開展誠信的實踐活動,如誠信考場、校園網以及教室里的誠信警句等,努力營造出一個充滿正能量、“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誠信立身”的校園氛圍。
5.發揮畢業教育的作用,上好校園誠信教育最后一課。根據相關政策要求,高職院校在學生畢業前要做好助學貸款還款確認工作,為避免受助學生不如期還貸,以及惡意拖欠的行為產生,學校應在畢業季來臨前,加強對貸款學生的誠信教育,上好校園誠信教育的最后一課,以進一步提高貸款的還款率。同時,也要和學生強調,他們即將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待人接物一定要真誠,面對工作切不可有敷衍了事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戴世英.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5,(04).
[2]趙永明,馬俊紅.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5,(04).
[3]蔣衛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研究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0,(04).
[4]石培新.淺析高校誠信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7).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6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基于可視化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學生“教育信用”評價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號2016SJD71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