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摘要】高職院校外國文學歷來是眾多學生頗感頭疼的一門課程,為改變“滿堂灌”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采用課堂情景劇形式,深入挖掘和運用名著改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又可以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國文學教學名著改編課堂情景劇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下,大家都可以輕松獲取和觀看英美各國的各類影片和電視劇,其中在世界影片的生產中,每年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占40%,有不少的影片是古老的文學名著在現代文化語境中被電影編導改編而成的。如何讓老故事煥發出新的思想光輝,這是電影編導煞費苦心的事情,也是學習外國文學的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當然更是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契機。筆者在高職院校外國文學的教學中,利用名著改編,采用課堂情景劇的方式對教學做了大膽嘗試,不論對個人還是學生皆有匪淺的收獲。
一、名著改編,課堂情景劇粉絲團的誕生
高職院校外國文學課程本身帶有通識性質,課時有限,而內容豐富,當下教材內容越補充越多,而課時一般并無增加。信息時代讀圖時代的來臨使學生趨向于通俗化、輕松化的閱讀方式,文字的吸引力不可置疑地下降了。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外國文學知識點掌握程度更是參差不齊,尤其缺乏必要的作品閱讀量,所以為了營造人氣和學習氛圍,變單一、枯燥、傳授灌輸為多彩、生動、引導滲透的授課方式,可以在一個年級海選“名著改編課堂情景劇”粉絲團。為保證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特別制定如下學生入選標準:
1.對外國文學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欲望的學生;學習之余,對影片有觀看欲望或表演欲望的學生亦可考慮。并不嚴格參考平時的考試成績。
2.志愿參加粉絲團,且有一定毅力,服從教師指導的學生。
二、“名著改編課堂情景劇”的遴選和若干教學設計方法和實踐
所謂課堂情景劇,是相對于完整的戲劇表演而言,適用于課堂上表演。情景劇的內容主要是幾個簡短的典型場景,最主要的特點是簡短精煉。
在外國文學第一學期的教學中,作家作品比較少,筆者選擇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作為教學改革的一次嘗試。
具體來講就是由教師先介紹莎士比亞的生平與創作簡介,然后以四部根據《羅》劇改編的影片,供學生分析比較:
《羅密歐與朱麗葉》(意大利導演:卡斯特拉尼,1954)
《羅密歐與朱麗葉——后現代激情篇》(美國導演:巴茲雷曼,1997)
《羅密歐與朱麗葉》(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1935,芭蕾舞劇1992)
《西區故事》(美國導演:羅伯特·懷斯,歌舞片1962)《羅米歐與朱麗葉》
在講授過程中強調要把老故事拍成新電影,一個重要的關節就是抓住作品的關鍵元素進行創新,做出新的詮釋。關鍵元素是構成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的核心內容,它是理解文本的關鍵詞,代表作品的精髓。每部文學作品與電影作品都有其關鍵元素。引導學生欣賞莎劇原著與改編的作品,看到它們不同的敘事手法和特點,也可以看到共同的核心元素,讓我們去思考和玩味。
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關鍵元素:愛情、死亡、暴力,筆者組織了一場課堂情景劇。
第一步,分組分工。本次課堂情景劇粉絲團共分3個組:編劇組,表演組,課件制作組。編劇組主要是參照作品,精選臺詞和典型場景;表演組需要若干名同學;課件制作組負責找圖片,設計課件內容。
第二步,分組準備階段。要求每一組的同學都要細讀作品。表演組的同學需要看作品,把握各自的角色。課堂情景劇不可能展現全部的作品內容,這就要求編劇組的同學從作品繁多的對話和場景中,選擇最能體現人物形象特點和關鍵元素的對話和場景,并考慮在現代文化語境中如何讓老故事煥發出新的思想光輝,
編寫臺詞、情節和設計場景時不必完全拘泥于作品,可以適當改動。比如羅密歐和朱麗葉雙雙殉情的死亡經典情節,為了突出死亡這一關鍵元素,并結合現代文化語境,編劇組的同學精心設計了羅密歐死亡前告白的場景,讓羅密歐三次掙扎于死亡之線,垂而不死(動作、姿態夸張,90度彎腰),每次都有一段精彩告白,直至告白結束才結束生命。
編劇組設計了場景,編寫完臺詞后,交由課件制作組制作。
第三步,協調配合演練階段。本階段是關鍵階段,三個組的同學需要進行溝通交流,使演員深刻理解編劇組的創作意圖,領悟把握各自的角色,背熟臺詞,共同設計琢磨動作、表情,使演員的表演、臺詞與課件內容一致。
第四步,課堂表演具體實施階段。教師抓住關鍵元素介紹比較分析四個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影片,在分析每一個關鍵元素時,讓學生表演課堂情景劇,通過語言、動作、獨具特色的情節改編生動再現莎劇與電影改編的關系。表演組的同學在表演過程中,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表演結束后,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段場景:在莎劇原著,為愛而死的最高境界是殉情,這是傳統愛情觀所致,愛情價值高于生命。但殉情,表現了死者一時的勇氣;活下去,表現了生者一世的勇氣,強忍悲痛,絕望地活在人世間才是對生命的珍視。《羅》劇的改編,對傳統愛情悲劇觀念提出了質疑:愛情的魅力是死嗎?構成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以上每個階段都需要教師參與其中,并作相關指導,協調三個組共同完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講解與學習。
這樣講解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教學形式新穎、直觀,使傳統的“講授型課堂”轉變為“情景型課堂”,學生參與的人數眾多,粉絲團日益壯大,且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這種教學方式得到學生的好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有了空前的閱讀興趣。
名著改編課堂情景劇這種教學方法屬于參與性教學。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反饋的效果看,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督促學生讀作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學能力,形成比較的思維方式和國際視野,注重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師生互動,教與學充分結合,課堂氛圍輕松愉快,教與學的效果得到優化,全面訓練了學生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素質。
當然,這種教學方法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只關注自己參演的那一步作品,而對其他作品置之不理;部分未報名的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這就需要教師課前強調,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整。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高職院校外國文學的教學應充分調動教師的知識儲量和創新能力,立足本學科的特點,發揮本學科的優勢,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提高教學水平,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卡斯特拉尼.羅密歐與朱麗葉.1954.
[2]巴茲雷曼.羅密歐與朱麗葉——后現代激情篇.1997.
[3]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1935.
[4]羅伯特·懷斯.西區故事.1962.
[5]王彤.對話經典觀照生命——莎士比亞戲劇課程“參與性教學”的構建.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
[6]王興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