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技師學院傳統的中文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的要求,于是,彈性學習制度應運而生。彈性學習制度使得學生在學習內容、方法、地點、時間等方面擁有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這種新型的學習制度,還使得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本文旨在探究技師學院中文教學中彈性學習制度的應用。
【關鍵詞】彈性學習制度技師學院中文教學改革措施目前,我國大多數技師學院實行的教育制度都是學年制,其核心是以學年為計量單位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核,為同一專業、同一學屆的學生制定的教學計劃都是一樣的。隨著社會經濟及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對于技師院校來說學年制的一些弊端不斷顯現:對比211、985,甚至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其名氣和教育資源還有所不足;而在學生發展上及培養方面也有些狹窄。在嚴峻的社會壓力下,技師院校應該為培養人才,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靈活的教育模式。
一、教學改革措施
(一)樹立相應的意識
意識到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是首要工作,傳統的技師院校大都沒有深刻意識到語文這門科目的重要性,技技師學校的很多非中文老師、大多數學生,甚至包括一些中文教師在內都認為中文這門學科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幫助微小只是一門作用微小,專業技術課程才是真正地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中文課程根本不能與之相媲美。從表面上看來,這樣的想法似乎是正確的,中文水平的高低貌似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起到什么關鍵影響。也有這樣的實例:學生的中文水平并不高或者不達標也憑著自身出色的技術能力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是否就證明技師院校的中文教學的重要性就不是那么高么?答案當然是“否”。盡管存在中文水平不高也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中文與人文教育息息相關。一份高分的語文答卷并不能提現中文帶給學生的全部意義,中文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保證學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技術能力和知識有被超越和替代的那一天,但通過中文教學教師為學生塑造的更加成熟而通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給學生培養的人文素養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筆永不貶值的財富。
因此,技師學院的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中文教學意識,認清中文教學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才能積極主動地改革中文教學模式,提高中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中文意識,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
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正是傳統的中文教學模式所缺乏的,導致了課堂狀態處于“我講你聽”的模式中,缺少生動性和靈活性,導致課堂極為刻板。引進多元的教學方法能夠體現出人文關懷,真正實現中文教學的彈性學習狀態。現代的教學方法具有多元性和豐富性,更為靈活,也更能適應當代課堂的背景和要求。而在其中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和游戲教學,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課堂的結構組成,無論是哪一種都能夠極為有力地使得課堂更加生動和有趣,都能夠很好地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不僅可以使得師生之間的相處空間具有更大的彈性,還可以為教師“減壓”,分擔教師的教學任務。
此外,還要注意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教導學生學習中文課程,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深入衡量學生的接受能力,淺出的教導中文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使中文和生活相互融合,另外,還要注意語文教育的深入性。只有中文教育足夠深入才能創造出學生的心靈和文化精粹的碰撞,從而達到真正地吸引學生,精神品格和人文素養的目標,同時也能夠推動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和這個世界產生獨立的思考。
(三)評價和考核制度的建立
學習過程中評價方式的彈性也是中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點。中文課程中的問題通常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嚴格的評價標準。教師在彈性評價機制中評價學生的表現時不應該設立絕對的評價標準,而應該根據學生的靈性、天賦、知識基礎和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保證評價過程的彈性化和人性化是彈性學習制度下中文教學改革的必要做法。例如,一名同學對一部作品或其中的一篇文章、甚至是一篇文章的題目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到時在評價時應該酌情加分,以起到彈性評價制度對中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彈性學習制度對技師院校中文教學的改革職業教育對社會變化的一種適應。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和評價方式并能夠使學生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崗位需求變動,又有助于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
二、總結
綜上,引進新型的彈性學習制度勢在必行,而中文教學改革只是技師學院改革的一方面。從總體上看,彈性學習制度所擁有的優越性和獨特性,不僅可以運用在中文教學措施中,還可以對其他的學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只要充分運用好彈性學習制度,必定能夠推動技師學院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柏卉.項目教學法在技師學院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5,(05):270.
[2]趙銳.淺談如何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才智,2014,(06):159.endprint